大型消极评价《雍正王朝》日元制星坠落
八在野党的最后一场战斗在13岁轻松地被拖走了。
当然这个事也耗尽了十三最后一丝精气,十三也走了。总结下十三,怎么说呢,十三大侠。为人冲动,重情义,公论十三和十四知兵,有带兵的能力,但我看十三更胜一筹。十四曾经任大将军王,带十万大军西北平叛,但是他对军队始终都没有什么控制力,可以说,会打仗不会带兵。
再看十三,被圈禁十年,出来就夺了西山锐建营的兵权,病入膏肓,被人抬着轻松夺回兵权,十三用兵打仗的能力没表现出来,但是带兵的能力,是无人能比的。他带过的兵,永远是他的兵。
十三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两次帮雍正保驾护航。他这么做,是因为他认定,只有雍正才是那个能对百姓好的君王,当然雍正也没有辜负他。
再看十三为政,他和雍正一样,操劳过度而死。本来雍正当上皇上,他可以做自己的舒心王爷,只管军队就好。可他没有,他不分昼夜的为雍正分忧,甚至在重病之中也不辞劳苦以国事为重。
金庸老先生逝世了,十三就是金庸老先生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典范。
邬思道龙归大海,十三就是邬思道口中,国士无双,无双国士。
一代侠王
送完十三,接着送八爷。
八爷和九爷十爷回家等着杀了,雍正没有杀他们,因为雍正答应过康熙,不杀自己的兄弟,但并没有答应,不整他们。康熙也没有要求,雍正不许处理他的兄弟们。
所以雍正就派弘时带着三爷和弘昼,去抄八爷九爷十爷的家。当然他还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八爷阿其那,就是满语猪的意思,叫九爷塞思黑,就是满语狗的意思。叫自己兄弟猪狗,那自己是什么,不知道他考虑过没?
弘时叫三爷来了,接着叫弘昼,结果出问题了。弘时和三爷来到弘昼府,弘昼府正发丧呢!发弘昼的丧。
三爷这就蒙了,早上我打门口过,还看他打太极拳呢,这上午就没了?在往里一看,满堂皆白,和尚道士诵经,家人们戴孝,各个都哭的,很诡异。
一看这人是真没了啊。三爷就问,几时殁的?
下人很为难:才不久?语气有疑,三爷这就纳闷啊,你家主子死了,你问我呢?
三爷接着问,奏报皇上了么?
下人:没有。
三爷:为啥不报?
下人无语,这没法答,没法报啊。
弘时仔细一看,下人们表面上哭,似乎都有笑意。这不对,有问题,弘时冲进去一看,好家伙,弘昼好好的在中间坐着,看人给自己出丧。
这老小三爷彻底蒙了,二十岁的人,给自己活出丧,这事他们也是头回见啊。
弘昼把弘时气坏了,你这也太能胡闹了啊,先别闹了跟我去抄家。
弘昼不去,弘时和三爷没法就没带他去。
这里得说说弘昼,他荒诞不经的外表下,藏这一颗真正智慧的心。
这个用八爷的话说,就是他是雍正三个儿子里最聪明的:背书最不用功,但是第一个背会;许多闹剧但是没有出格的,成功自污,又让别人没有把柄可抓。
弘昼所有的荒诞行为就有个目的,就是不想当皇上,只想当一个舒心王爷。因为皇上不好当,当个坏皇上,百姓骂大臣骂,当个好皇上,累的要死,还是免不了挨骂,参见雍正。
可是当个舒心王爷,就不同了,王爷比皇上,没了权力也没有义务,但是福利却是差不多的。王爷是名副其实的富贵闲人,尤其是一个没有欲望也没有可能当皇上的王爷。
弘昼的人生理想就是做这样一个王爷,他成功的做到了。
富贵闲人
弘时把弘昼没法,自己去抄八爷的家。弘时在抄家现场发布了一个奇怪的命令,所有的书信都不许看一个字,全部封存上交给自己。
这里给了图里琛一个特写,图里琛一个眼神显然是听明白了,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这就很明白了,弘时和八爷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弘时怕八爷府的书信里有蛛丝马迹,所以让人都抄没给他。
抄家开始了,八爷不跪,弘时也没敢强迫。毕竟八爷现在基本等于死人,死阿其那,没人会和他一般见识。另外弘时也不干净,万一八爷指认弘时,弘时也吃不消,所以弘时也不敢把八爷怎么样。
八爷还开了个玩笑:我身上有千万两银票,你不搜搜么?弘时当然也没敢搜,但是八爷身上其实真的有千万银票,到晚上的时候,八爷把他分给妻儿下人。八爷一干人等,咬着年羹尧贪污不放,看来他自己也没少拿啊。
弘时也是个狠人,一句话,八爷府所有人,立即发配到云贵极边之地,今日就出发。这个和上交书信一样,就是立刻让所有可能的线索立即滚的远远的,别影响自己。
弘时如此狠决,另八爷府的管家很不适应,痛哭流涕的跟八爷说:老老小小上千口人,立即就走,如何是好啊。
八爷当然明白弘时是什么意思,就把弘时请来。弘时来了,他们两人进行了,八爷最后一次有意义的谈话。八爷谈话的中心很简单,弘时要想当皇上,唯有杀了弘历。因为现在的形势看,弘昼不想当皇上,他绝对斗不过弘历,而雍正只有三个儿子,杀了弘历,皇位就只能是弘时的。
八爷这人,太阴险,自己都死一半了,还挑拨侄儿们相互杀戮。究竟是为了什么?这就是一个现象,快沉入深水的人,会抓紧一切能抓到的东西给自己陪葬。所以再往深了说,看谁快沉入深水,如果救不了请远离。
一代小人
弘时这人很纯粹,就是想当皇上,为了当皇上,连爹都卖过一次了,别说兄弟了。一听杀个弟弟就能当皇上,好啊,好啊,好计策。抄完家,就安排人去杀弘历了。
弘历当然没死了,原因是在狱中的隆科多不知道怎么知道这事,告诉雍正了。雍正立即派图里琛,通知李卫,派人策应。这不是小事,李卫接到消息,知道非同小可,立即亲自带了五百人,接上弘历送回北京。
弘历虽然没死,可是刘墨林为了救弘历,淹死了,之后弘历求雍正封苏舜卿诰命,但是苏舜卿也投水而去,这些在才子佳人那节都说了,就不赘述了。
这里多夸夸弘历,弘历明知道要杀自己的是弘时,可是回京在潞河驿见了弘时,却压住了火。李卫和图里琛都担心弘历和弘时打起来,坏了皇上的章法。
可弘历见了弘时,云淡风轻,根本没提这事。两兄弟是嘘寒问暖,互道辛苦,一通瞎白话啊。早说过,这皇上家的人,就是心里要掐死对方,面也是客客气气的。说到底这夺权,拼的是智计,而非武力,拼智力的人,不能失了体面。
弘历的表现是一路高分,不仅表面上没说,而且到了雍正面前还给弘时求情,这就是真正的神操作。说到底杀不杀弘时,只有雍正能决定,如果自己要雍正杀弘时,不仅未必有效果,还会让雍正觉得自己心狠。而自己给弘时求情,不管最后杀不杀,弘时这杀弟之人,雍正都断然不会再给他机会,自己还落得个大度之名。这就是君王的气量。
接着说弘时的处理结果,这个一定得先说李卫。李卫护送弘历进京了,进京自然要见见雍正。李卫一见雍正就哭了,他是心疼的,心疼雍正操劳国事居然都瘦的不行了。
李卫和雍正谈了两件事,一件是如何处理弘时。雍正问李卫,李卫说这什么事我都能帮皇上办,唯独这件,非臣下能言。为啥这么说,很简单,处理弘时最好的办法肯定是杀了,可是谁能忍心杀自己儿子,谁又能劝别人杀儿子呢?所以李卫不说,因为没法说。
第二件,曾静写信劝岳钟琪造反。信中把雍正写的极为不堪,而这些谣言大部分都是八爷他们散布的。李卫这时候说了一句关键的话,就这句话杀了弘时。
李卫说,先帝哪儿都好,就是对八爷他们太仁慈了,他老人家明知道,八爷他们心怀不轨,还纵容他们,使得现在主子如此为难。这句话说明白了就是,康熙没杀八爷他们,所以现在八爷他们造反,挑拨弘时,给雍正留了太多的难题要处理。
雍正一听,明白了,自己现在面对的这些难题,危险,都是因为自己爹把问题留给自己了。一句话,纵使再难也不能把问题再留给后人。至此,弘时卒。
弘时死的具体过程,是赐死,雍正把他秘密招到康熙传位给自己那个地方,然后数落他的罪状。那意思让他自己认罪,话说到这份上,弘时也明白了,自己没好了,就说圈进自己,发配军中,削发为僧?雍正都摇头,弘时的结果就只有自尽。
弘时不想死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弘时最后终于明白了,自己明明斗不过弘历,八爷非要挑拨他跟弘历斗,最终害死了自己。
弘时明白了,可惜太晚了。人生就是这样,活着就有好多事看不明白,非要到要死才能明了。
临事方知一死难
送走了弘时,接着说李卫跟雍正聊这两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曾静,曾静骂雍正,雍正让刑部和大理寺审理。可是刑部和大理寺,确以侮君之言臣不忍闻为由,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刑部和大理寺这种行为就是不愿给雍正出气,免得天下人骂他们。他们想出来这理由,也是太冠冕堂皇,什么叫不忍闻,试想要是有人骂他爹,他也不忍闻么?岂有此理!
接着说李卫,李卫听了这事,骂自己主子了,别人不管,自己管。他拿了刑部的钥匙,就进了曾静的牢房,也不废话,就是一通打,打的曾静都改口夸雍正了。
刑部的官员看着李卫打曾静,正乐着呢,雍正来了。雍正也看李卫身为封疆大吏动手打人,这群有司人员围着看热闹,十分生气,当然是表面上。
处理结果出来了,打人的李卫罚奉一年,看热闹的集体免职。这免职要是仔细看应该还是弘历给争取的,要不是弘历给争取,不杀头估计也得入狱。
这就很搞笑了,打人的罚点工资,看热闹的免了职,这明显不合理啊。雍正为什么这么处理呢?因为雍正看李卫打曾静,其实很开心,试想,有人骂自己,手下不顾官体,亲自上手一顿暴打,有不开心的理由吗?
而看热闹的那些官员,就很可恨了。曾静骂雍正,他们身为臣子,坐视不理,还敢取笑看热闹,这不杀真是便宜了。
最后说曾静。曾静作为主犯,挨了顿打,居然回头是岸了。雍正亲自审了他一天,审清楚就饶了他了,只是罚他,把去各省把谣言解释清楚。
雍正的处理不可谓不宽容。曾静去解释自己的谣言效果最好,雍正的宽容,当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我更想说的是,雍正虽然也杀人,可其实是个宽容的人。
送走了曾静,再送下乔引娣。专门写过一集乔引娣,最后一集,再说下她,乔引娣在雍正身边久了,她开始发自内心的尊重雍正,由于雍正也喜欢她,所以她成了雍正身边最不可少的人,唯一能劝住雍正,能管住雍正吃饭睡觉这些事的人。
可雍正快走了的时候,居然要送乔引娣回十四身边,没别的原因,只是因为雍正曾经给过她这样的承诺。可这时的乔引娣,已经离不开雍正了,所以乔引娣只是去看了一眼十四,就回来了。
明明好好干了
都送走了,最后送雍正。之前说过,雍正操劳国事,经常通宵批阅奏折,这样的操劳,持续了十几年。可以说,就算是机器也得累坏了,何况是个人呢?
而雍正如此操劳,也终于见成效了,国库里终于有银子了。康熙走的时候,给他留的银子才七百万两,雍正走的时候,给乾隆留的银子已经达到了五千万两。可如此好的政绩,带给雍正的却多是骂名,无他只因为改革,触及许多人的利益。
用八爷的话说,你赢了,可是你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得到了什么呢?不过生前身后的骂名罢了。
当然,挨骂的人未必是坏人,被夸的人也未必是好人。
本剧评完。
为什么还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