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中,曹操持刀要杀曹丕,有趣的君臣父子。
郭嘉在曹操的指挥下担任空军济州,这要看——四空军济州。
司空是曹操的官职,东汉为“三公”之一,不是三公消费,是司徒、司空、太尉三个官位,地位崇高,有“自辟僚属”的“开府”权力,也就是自己招公务员,国家承认职务给待遇。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申请在司空府设置了军师祭酒这个职务,也就是郭嘉担任的军祭酒,是《三国志》的作者晋朝人陈寿为了避讳司马师的名字,去掉了师字,可以看做是曹操为郭嘉因人设岗,萝卜招聘。
曹操此时的官位是司空、行车骑将军,他赖以掌握整个军政集团的组织结构,仍旧是在汉朝的体制下,汉朝的常规政府机构称为“公府”,他的机构称为“霸府”,他在“公府”的代表就是尚书令荀彧,所以尊称“令君”,而“霸府”由他自领。曹操的“霸府”和“公府”一样,都是合法的政府机关。
与我们来自于明清的君臣理解不同,在东汉乃至魏晋南北朝的政治逻辑里,“府君”和“属吏”之间是明确的“君臣关系”,也即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总结的,当时的士大夫具有明确的“二重的君主观念”,即皇帝是君、府君也是君。
《后汉书·郅恽传》记载,汉光武帝时汝南太守欧阳歙想向朝廷推举督邮繇延,引发僚属议论:
恽(郡功曹郅恽)于下坐愀然前曰:“……明府以恶为善,主簿以曲为直。此既无君.亦复无臣,恽敢再拜奉觥。。”歙色惭动,不知所言。门下掾郑敬进曰:“君明臣直,功曹言切,明府德也。可无受觥哉?”
可见早在东汉初期,太守已经和僚属以君臣相待,另见《后汉书·独行列传》:
修排合直入,拜于庭,曰:“明府发雷霆于主簿,请闻其过。” (宰)晁曰:“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修因拜曰:“昔任座面折文侯,朱云攀毁栏槛,自非贤君,焉得忠臣?今庆明府为贤君,主簿为忠臣。” 晁遂原意罚,贳狱吏罪。
《军师联盟》中郭嘉临终遗言
以上为东汉初年,再来看东汉末年,程度上只多不少,《三国志注·刘表传》引傅玄《傅子》:
嵩(刘表之僚属韩嵩)对曰:“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
这段话有点绕,是韩嵩向主君刘表剖白心迹,自己被刘表任用,有君臣名分,就会以死忠君,但是,如果自己受刘表委派到京师,汉天子授予一官,则自己就是天子的臣子,只是刘表的故吏,尽忠之节,就要转移到天子身上。
这也是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的根本价值所在,即在各个割据势力瓦解之时,以天子诏的形式,分化对方的团队,最终以汉室的名义将臣属于对手的士大夫消化掉,再选择其中精华部分纳入曹操自己的“霸府”。
具体的方法就是对人才在汉官的基础上,授予“霸府”的“参军事”头衔,比如荀攸、贾诩、钟繇、华歆、王朗、董昭、陈琳等人,再在“霸府”的职务序列里进行迁转,纳入自家的集团。
这个顺序正好和韩嵩与刘表的情况反过来,即藩镇到朝廷,“忠”的对象由小到大,而曹操这里则可以由大到小。
当然,郭嘉这种直奔曹操府中的,不需要这么麻烦,委质效忠的对象就是曹操,自然只有一重君臣之义,曹操就是君,他就是臣,自称“臣”有什么奇怪的?
《军师联盟》中郭嘉与曹操同看月旦评
再补一条汉代称谓的材料,见《汉书·爰盎传》:
刺者至关中,问盎,称之皆不容口。乃见盎曰:“臣受梁王金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然后刺者十余曹,备之!”
一介刺客自称“臣”,唤爰盎为君,此时爰盎不过一个退休的老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