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西游记中关于真假猴王部分,最后被杀的人是谁,网络上有激烈的争论。甚至在一个节目中也进行过专门分析。而且,被打死的人一定是真正的大成。最近无聊地拍了短视频,还看到有人发了这个节目的摘录视频。小编是出于兴趣(无聊)。分析唐僧等心理方面,例如吴公不纯、与如来和菩提祖师不和、以及后来吴公的性情变化等因素,最终得出了被打死的肯定是真正的大成。
本着探索(蛋疼)精神,又翻出了尘封多年的西游记书籍,仔细品读了真假美猴王的文本,经过仔细分析原文内容,可以确定,认定真大圣已死的这些作者,要么是没有认真看过原文的阴谋论大师,要么就是无聊搞一些噱头的心理学砖家,当然目的同小编一样,都是为大家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博君一笑罢了。
那么咱们来看原文,首选唐僧行李被抢走之后,沙和尚去花果山讨要,结果假悟空变了几个假师傅师弟,说要自己去,如果有人刻意安排六耳猕猴取代悟空,那么六耳猕猴只需要搅乱视听,再趁机打死真悟空,混入取经队伍就可以,根本没必要让几个没什么法力的小妖精变化模样,因为如果连沙僧,唐僧,八戒,小白龙都要替换的话,那么不光真悟空要打死,其他几人也要打死,而这几个会变化的小妖精,稍微有点道行的神仙就可以分辨出真伪来,完全得不偿失,之前那些文章中分析出来的幕后大佬不会考虑不到这个层面
其次,真假悟空开打,去天地三界找人分辨,有分辨不出来的(观音菩萨,托塔李天王),有分辨出来怕惹事不说的(谛听),有人分析说谛听不敢说是因为,谛听也听出了幕后大佬是谁,怕幕后大佬报复,却绝口不提,一个悟空就能搅得地府天翻地覆,两个悟空可能就把地府拆了,既然原文没有写出谛听的心理活动,那在此先挂起不论。
然后二人打到了灵山,请佛祖来分辨真伪,原文写到:
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意思就是说,如来佛祖微笑着给大家讲解天地间的“五仙”,“五虫”,“四猴”。很明显如来知道谁真谁假,只不过作为佛界大佬,出手之前一定要讲清楚,让手下众人信服,各位仙佛能听明白,真假悟空肯定也能听明白,那么作为真悟空,他在听佛祖分析事情原委的时候,因为马上就要被证明清白了,心情应该是很放松的,怎么会出现在最后佛祖马上要指出谁真谁假的关键时刻,胆战心惊,转身逃走的情况
陶渊明曾经在五柳先生中写过: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我想,这应该只是基于满足自己需求的前提下才可以接受的,如果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反倒还要给别人分析自己不求甚解的内容,最后也只能贻笑大方之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