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吃在古往今来是人们生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饮食中,最重要的一位调味品食盐是不可或缺的,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在古代,食盐都是由国家来管控的,是国家的命脉之一,禁止私人进行食盐的倒卖,但是有人为了利益私自贩盐。在两千年间,有很多的古代盐商通过私人售卖食盐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么挣钱的一个行业,为什么在后期也逐渐没落了?
官府的管制
在古代,盐是万千百姓的必需品,所以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一般国家的食盐的获取获取方式是通过海和内陆湖等来获取。
刚开始人们开采制作食盐,对于食盐的开采率并不高,导致盐的资源十分珍贵。而且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做出来的成品盐比较粗糙。
秦朝一统六国后,宣布了食盐和铁由国家进行管控,禁止私人售卖,抓到者字一律处死。
然后别的国家给自己上交赋税,可以用盐来代替每年的一部分税收。而且秦朝还用食盐来和匈奴以物易物,来换取一部分其他的必需品,所以盐在国家来说是禁忌,是很重要的国家命脉之一。
汉武帝年间,国家管控了所有的盐业,开始了管家售卖,并且断绝了所有的民间盐业制造。
国家垄断了盐,就开始有了盐税,盐的价格变相提高,甚至可以购买一斤猪肉的钱才能购买一到两斤的食盐。
一般的寻常人家,对于盐都是省吃俭用,而贫苦一点的老百姓根本就吃不起盐。所以有很多的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开始贩卖私盐。
贪官与私盐
每个朝代的臣子里面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贪赃枉法的,有的在朝廷中从事盐业的官员为了谋取私利,勾结一些地方的百姓贩卖私盐。
这些地方的人制作私盐成本较低又不用上税,所以价格比较低,因此物美价廉的私盐更加受到百姓的喜爱。慢慢的私盐开始被人们推到了顶峰,而这些盐商自然赚的是盆满钵满。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的所有花费大部分都是由两岸的盐商买单,这几次皇帝的出行花费可是接近百万两白银的。可想而知,光江南两岸的盐商们有多么富有。
清朝的军队花费一部分也取自贩卖私盐的利润中,而且水灾、旱灾、饥荒等问题出现时,需要大量的白银去赈灾的时候,也是从盐商们的腰包取钱。
因为朝廷的盐已经成规模运行,在国家的财政里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盐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全国上下的大部分盐业都私下运作与人分赃,可以说这些盐商的财产都可以富可敌国了。
有的朝代对官商勾结贩盐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有的朝代对官商私底下的勾当严令禁止,甚至上下彻查,把利益握在国家的手里。
在清朝,有一位江苏巡抚就受到皇帝的委托,在两江地区调查彻查此事。他走马上任以后,先私下调查两江的盐政到底有多复杂,这里面的关系网到底有多大。
经调查,一斤盐在官方的成本中不到十文钱,但是经过加工运输等程序之后,价格翻了十几甚至几十倍,所以这里面有很大的利润。而且每个地区的老百姓吃饭都需要放盐,每家每户加起来可是一个巨额的需求量。
然后在这样的背景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私自贩卖盐,而老百姓也乐于为私盐买账。这样就导致国家的盐卖不动,损失掉了很大的一部分资金。
两江的官商勾结,官官相护问题也特别严重。管理盐政的官吏刚开始便和一部分的私盐贩卖商人达成合作,商人们在下面倒卖私盐,然后分几成给官吏,然后官吏拿出来一部分交给地方的财政,剩下的一瓜分都进了自己的腰包。
这些贪官污吏,对当地朝廷的盐业做假账本,导致本地的财政赤字。可以说前面几任的巡抚收取贿赂有多少,当地的财政窟窿就有多大。
最令人诧异的一件事情是,每一任的新任巡抚上任时,本地的所有盐商盐贩都会集资两万两白银,名义上是给巡抚修缮官邸、添置家具用的。
那巡抚的住宅要是用两万两白银去修盖,那岂不是是某些王侯的住宅还要气派,但是自己所住的官邸显然用不了这么多的白银。所以,这个白银也就是给刚上任的巡抚的见面礼。
不出意外的是,在几天后,这位刚上任十天的巡抚也收到了两万两白银。
巡抚深知要改革不容易,当地的私盐贩卖已经成规模了,而且牵扯到的人太多。
但是,皇命难违,再难改也得改。巡抚首先从最下游的盐贩子入手,为了不打草惊蛇,先从他们的痛点入手,那就是他们作为中间商和源头的利益。
巨大的利益
盐贩子作为整个链条的源头和供应商,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做着脏活累活,还要把盐不能高价卖给老百姓,而且所得的利润百分之六十都要去贿赂大官们,所以他们能挣到的所剩无几。
所以,巡抚第一个好举措就是减低当地官盐的税收,这样一来,两边利润差不多的情况下盐贩子就动摇了。
解决了盐贩子们,接下来就是大盐商了。两江地区有接近二十多家大盐商,而且家里祖祖辈辈都是以贩盐为生,资产和人脉关系都十分庞大。
巡抚采用了增加贩盐的设置点,把大盐商手里攥着的贩卖权力一点点瓦解。而且,大盐商每年的税收还要按百分比上缴。此消彼长下,接近十家的大盐商经济能力不堪,更多的盐政就握在了朝廷的手里。
朝廷在保证了基层人们的利益前提下,把中间盐商的权力基本上架空了,所以越来越来的盐商就开始退出这一行,该做他行了。一直发展到现在,盐不再是国家管控,现在私人也可以贩盐。
时代在进步,盐的造价成本变低了,而且国家和私人的工艺都差不多。在竞争市场方面,官盐有国家兜底,而私人的没有太多的竞争资本,所以往往就被拖垮了。
盐商的没落归根结底不在于自身的种种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盐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