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身体没有其他优点。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说话一定要痛快!”
《说和做——记闻一多老师言行片段》正文分析
总体把握
这篇文章叙述了几位老师的主要事迹,表达了他崇高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文章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
接手几起案件后,国民党对手枪的胡言乱语干脆倒下了,不肯屈服。“他高度评价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是多位老师精神品格的最重要方面,这一点在这篇文章中充分体现出来。文章后半部分致力于写“大勇的革命烈士”的老师。
但是,老师一生的主要身份是学者和诗人。因此,在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埋头学术,不怕困难,废寝忘食,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努力将多位老师表现为“卓越的学者”。
老师初期埋头学术,后期投身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是作为出色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知事,他始终如一。
这篇文章写得很精辟,全文只有一千多字,突出地表现了几位老师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巧严谨的结构、干练的诗般的语言、精巧的抒情议论充满了文章动人的力量。具体地说:
1.结构紧凑。
作者用文艺多老师的“画”概括全文,上半部分用文艺多老师的“说,说,不说”来表达老师的“学者的一面”。后半部分听老师说“做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达老师的“革命者的一面”。上半部和下半部之间总结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文章,连接紧密,转换自然。
2.材料选择精密。
作家选择的材料注重典型性,以较少的数量赢得很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表达了选择写《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革命者方面,以投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讲、参加示威三件事为例。
听说老师的一生复杂,经历了著作般的身体,有很多事情可以描述。作者只是从大量的材料中挑选了这六样东西,已经把几位老师严谨刻苦的学问态度、无私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擅长剪裁。
关于资料的使用,作者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既繁杂又简洁。例如,关于元老师研究唐诗,作者没有关注他研究了什么书,发现了什么新东西,也没有关注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完并消化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会给我们衰落的民族开救济的文化药。”"强调元老师的研究学问,是为了拯救国家。"“不看眼睛不下楼”、“头发蓬乱”、“睡得少”的细节体现了老师刻苦的精神。像蚂蚁群一样,装满密密麻麻的小楷体的大方形竹纸笔记本,很好地体现了老师严谨的态度。
这种剪裁可以有力地突出中心。从上略上说,当时研究并详细地写了。写《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是短段落,不到100个字,没有“做”的意思,强调“没说”的意思,表达的重点和以前不同。
听到老师的“最后讲话”及其受害经过是众所周知的。作者不再对事实进行过多的描述,而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情况,并截图描述了“演讲”中最“慷慨大方”的“你们站出来”一词,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作者对裁剪材料的深厚功力。
素养提高了
这门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课文关键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仔细品味。
例如,“他正在钻探古代典籍,如在地壳中寻找宝藏”一词的本意是利用机器在地下钻探和分析,为研究地质学、探矿等提供资料。这里形象地展示了对古代典籍的探索。“闻着老师的桌子,乱七八糟,一切都心怀怨恨,听到老师心不在焉,‘秩序不在我的范围内’这句话。“这里的“一切事物都怀恨在心”非常生动,充满诗意。
可以让学生体会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特征和表达作用。
1.景仰是美高,越高越有力。钻头越坚固,越坚固,钻头越坚韧。耐心谚语。
2.他从当时开始,不以眼还眼,不走楼梯,保持穷困之年,呕心沥血。
3.静止不动,也听不到声音。
4.他集中精神,心硬,成为了“为什么不下楼”的主人。
5.这方面情况迥异,而且和以前不一样了。
6.真痛快,感人,干劲十足,气势打斗牛,声音震天动地!
问题探索
1.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精炼含蓄,感情和音乐美丰富。
(1)生动的形象。
描写的语言不仅是形象,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这句话,本。
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一词,这就包含了比喻义,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 精练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 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很难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记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 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2.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THE END
文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
图片/百度百科
收集/谢冉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