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ires=1698461430&x-signature=okQiOg5nAmgggvFunYoWbLN5a3c%3D&index=1" width="334" height="680"/>
周之冕《莲渚文禽图》·明代
其实,关于《爱莲说》的来历,史料上还有另外一些说法。
周敦颐出生于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是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幼年丧父,随母投靠衡州(今衡阳)的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因聪慧仁孝,周敦颐深得郑向喜爱。见周敦颐喜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参经悟道,在衡阳度过了17年的时光,期间写下了119字的《爱莲说》,借物言志,以莲自喻,被世代传颂。周敦颐在衡阳留下了西湖书院、濂溪祠、爱莲池、爱莲堂等多处遗迹。
此外,还有“邵阳《爱莲说》”“赣州《爱莲说》”等记载,这些地方都建有爱莲池,都说是周敦颐所建及《爱莲说》的原创地,由此,引发出“爱莲池原址在何方、《爱莲说》原创地在何处”的争议。不过,就算有争议,又有什么关系呢?后人敬重的并不是哪一池的莲,而是池中莲之风骨、周公及历代雅士爱莲的情怀。
元代画家、诗人王冕也是《爱莲说》的珍视者,他爱莲的方式与周敦颐、朱熹不同,他用莲画的形式表达。王冕从小就酷爱学习,因家庭贫困,只得白天替人放牛,晚上自学。有一天,王冕在湖边放牛,恰逢雨过天晴,他看到湖里的莲被雨水冲洗过后,显得格外清雅从容,又想到《爱莲说》,喜爱之情难以抑制,就用小木棍在泥地上画起莲来。这一画,让他对莲的爱再未停止。他开始用仅有的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来画莲。因为神形兼备,他的莲画深得人心,被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王冕声名渐渐远播,也不用再替人放牛,还能用卖画得来的钱孝敬父母了。
成名后的王冕越发理解了莲的内涵,独善其身,也不愿意沾染宦海污浊,连朱元璋“以兵请为官”,他都“以出家相拒”。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欣赏王冕,特别以他为原型、塑造成正面形象放入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中。
这就是爱莲的人儿呀,如同一股清流,伴着莲之馨香,隽永在人们的记忆中。
莲之用
莲的光芒,恒久地闪烁着“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九个大字。
她的好看、可爱,自不必说,她的好吃、好用,更让“吃货”们有了好劳动的手和爱澎湃的心。
人们很早就把莲作为食物了,先秦古籍《周书》就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的记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对莲藕的细致描述,更让人口生唾液心生欢乐:“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蒻,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
徐渭(明)《五月莲花图》
好吃的,不仅是莲藕,还有莲子、莲子心等,生吃、熟食,清炒、煎煮,熬粥、泡茶,加糖品、调醋尝、放盐用,做主食、为佐食、当配料,等等,太多的方式可以享受莲的美味了。莲也大方地分享着美,还以莲藕的散血生肌解毒、莲子的补中养神益气、莲子心的清心去热、莲花的驻颜益色、莲叶的止渴除烦、莲蓬的止血消疮等功能,让人们的身心得到保健或治疗。
莲藕是被古人用得比较多的。把她用得最巧妙的,要数三国时期医药学家华佗。他制成了以藕皮为主料的膏药,他把藕皮膏连同也是他发明的麻醉剂麻沸散一起,用在外科手术中。南朝宋代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过华佗行手术之情况:“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手术完成缝合伤口后,华佗再涂敷以藕皮膏,四、五天后便可愈合。
莲藕的节也被妙用,那妙招还是宋孝宗患病时、他的养父宋高宗偶然访到的小药铺用到的,宋代学者赵溍的《养疴漫笔》录下了这个故事:宋孝宗患痢,众医不效。高宗偶见一小药肆,召而问之。其人问得病之由,乃食湖蟹所致。遂诊脉,曰:此冷痢也。乃用新采藕节捣烂,热酒调下,数服即愈。高宗大喜,就以捣药金杵臼赐之,人遂称金杵臼严防御家,可谓不世之遇也。
所以,莲,怎么不叫人欢喜呢?连她的气息都对身心有利。当年,华佗还创立了“五禽戏”,这是一套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达到健身目的的体操。他主张练五禽戏时,一定不能在空气污浊之处,以免身体被浊气侵袭,最好在莲塘边练习,以便“伴莲之清气,助养精气神”。他的弟子吴普,按照他的要求,练着五禽戏,活到了90多岁,且“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流连莲边,真是妙曼光华。瞧,正欢乐着呢,突然飘来一阵噼叭雨儿,便顺手摘下一片莲叶,挡在发前,一阵风似地,跑回了家。
那就是传说中风一样的女子啊。
原标题:说起莲花只能想起《爱莲说》?小暑将至,谈谈莲“如何品如何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视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