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椒炒是老北京人最喜欢吃的口,面团光滑,肉粒也越嚼越香,其间点缀的红绿蔬菜精、青蒜苗等,使色泽金黄的炒疙瘩更有食欲。
吃得时候,再配上一瓣大蒜,一口疙瘩、一口蒜,口感清爽又醇香。来北京吃正宗炒疙瘩,地点很多,有琉璃厂的穆家寨,那的炒疙瘩是招牌菜;还有百万庄的老回回小吃,属于老北京的清真味,炒疙瘩是热门小吃;还有恩元居的炒疙瘩,也是老北京的名吃;还有紫光园的虾仁炒疙瘩,光外卖每天就很多单;还有护国寺小吃的炒疙瘩,实惠、牛肉粒儿多、好评也多,等等。
点炒疙瘩的时候,面疙瘩最好是手工揪出来,但现在,能保留有手工做法的饭店已经很少了。面团经过手劲的揉搓和软硬手感的把握,揪出来的面疙瘩才有劲滑溜,吃起来才耐嚼、还有口劲儿,而且是越嚼越香!过去的北京,客人来店里点这道菜,店家都要问清吃多少,然后都是现制现揪的。
“炒疙瘩”,配料一般有肉丁、胡萝卜丁、蒜苗丁、黄瓜丁,快出锅时,有的说再撒上青苗和蒜黄才够味,有的说再撒上蒜末,吃起来才可口浓郁!种类以前是素炒,现在变化很多,还有虾仁炒疙瘩、鸡丁炒疙瘩和牛肉炒疙瘩等等,还推出配有一小碟泡菜,一小碗小米粥或者红豆粥等套餐。
老北京人说,过去吃一碗炒疙瘩算得上是穷人乐。它最初来自于民国初期,北京民间的一个叫“广福馆”的小饭铺,摊主是姓穆的母女俩。这家小饭铺,是小本生意,进出的都是平民百姓,口味一般,平日生意也一般。有一天,母女俩和了十斤饴烙面,卖了一天,到晚上临到关门了还剩下了五、六斤,正发愁时,女儿忽然想出一个主意。她放平面板,把剩余的饴烙面重新揉过,再揪成比骰子略大一点的小面疙瘩,下锅煮熟,捞出后摊在阴凉处晾凉。晚上,母女俩就用这些煮熟的面疙瘩加了些青菜炒着吃,没想到味道还真不错,于是就商量着,在店里添加这道新品,起名叫“炒疙瘩”。
第二天,店里就推出这道新菜,价格实惠又味美能吃饱,周围的很多顾客都过来品尝。再后来,这道菜越卖越有名,许多社会名流也都慕名而来,一尝为快,这家店的生意也越做越好了。
现在,北京的天气逐渐炎热,吃不惯油腻的大菜,不如就来一碗炒疙瘩。可以去店里吃,也可以在家自己做,关于它的做法,一位饭店的大厨还传授了关键程序秘诀:揪面疙瘩的时候,面里要放少许盐,用清水和成硬面团,面团和好后要醒1至2小时,然后再揉面,用手揪成小面疙瘩,揪好后再用手搓一遍,煮的时候要开水下锅,面疙瘩都飘起来就出锅,冷水过凉捞出,这样做出的疙瘩才吃起来滑爽、筋道,接下来就是炒肉丁蔬菜丁了。当然,面疙瘩创新一点,还再搭配麻酱、炸酱或者鸡蛋西红柿卤等等,这个夏季,可以尝试着给家里添一道京味十足的美味小吃。
(编辑: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