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陕西南州积极引导山地高效特色扶贫产业成为扶贫的"助推器",多方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扶贫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市长/市场主导、龙头基地、基地连农"的现代扶贫产业化发展模式。按照“品种调整、产业调整、规模调整”的原则,推进金州出口蔬菜、薏苡等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扶贫产业向“特色产业化、产业区域化、区域规模化、规模科技化、技术规范化”发展,推动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扶贫。
到2020年,该州将累计投资151.47亿韩元,发展山区高效的特色贫困产业,实现薏米产业,使3.3万贫困人口脱贫,茶业使1.48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他产业使贫困人口脱贫16万人以上。
兴义陆上鱼类环境保护与高效
华南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兴义新闻中心供应)
2017年,陕西南州在万峰湖开展了以全面禁止网箱为重点的“青网行动”,启动了万峰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拆除网箱300多万平方米、数亿斤网鱼和树苗,等待销售。
如何在保护万峰湖环境和保障笼养殖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兴义市陆基养鱼产业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看到笼子即将被拆除,南盘江网箱养殖户唐绍刚1000公斤半大小的黄腊丁鱼找不到销路,他担心的时候传来了好消息。贵州万峰湖山开发有限公司的陆基循环养殖系统可以消化这些鱼。
“鱼就位了,我的心算是掉下来了。”
他家的御庙搬到了海岸,进入了泥津江边村洪博湾集团陆基养鱼基地的养殖箱。
该基地占地30亩,于今年4月建成,目前已建成20个白色圆形养殖箱,其中投入3个养殖箱体,共使用8万多只鱼种。
“每个养殖箱的体积为100立方米,每年可养殖5000多公斤,比传统的网箱养殖周期短,效率高。”贵州万峰湖山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登班告诉记者,养殖箱体使用循环用水,在养殖过程中将饲料污染的水排放到水箱中,过滤、净化后再次用于养殖,大大减少了养殖造成的水质污染。
兴义市陆基扬鱼项目在小满峰湖网鱼和创新养殖模式保护环境两大工程中大放异彩。
贵州万峰湖山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该市第一个陆基养鱼基地3354华大西南高效渔业示范中心,记者看到蓝色集装箱排列整齐,鱼在集装箱内游动。
“我们利用废旧集装箱进行改造后,生产可控循环水养殖、100个养鱼集装箱、每年800吨鱼。”该公司总经理李登班说:“除了召集贫困家庭作为基地外,公司还与齐次镇槟榔村的贫困家庭签订了扶贫合作协议。目前,33户家庭以政府处理的优惠贷款5万韩元为股票,每年年末可以获得6,000韩元的股息。”
目前,南盘江镇梅子湾、南勇九寨的陆基养殖基地正在建设中。“届时,我们将聚集农户,教授循环水养鱼技术,实行市长/市场保障初步价格回收,以保证公众收益。”二等班说。
为了让养殖户上岸、转产增加收入,兴义市陆基循环水养殖项目预计将申请扶贫产业自我资金1.23亿韩元,建设5个陆基养殖基地。预计将建设900套六季循环水养殖系统,使250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兴仁薏仁米地标产品有助于脱贫致富。
兴仁县大麦种植基地。(兴仁县宣传部地图)
最近兴仁县城南街李官村发潮柳永志嘉宗的16亩薏苡都收了。"今年雨水充足,薏米丰收增产,一亩地收获300公斤毛粮。"
全县30万亩薏米获得大丰收,表示:“最近持续的梅雨过后,贵州供销惠农薏米业有限公司将以每公斤6元的保底价格大量收购兴仁薏米谷。”兴仁县薏仁产业开发处职员刘明志告诉记者。
为了确保薏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兴仁县投入2.5亿元人民币,收购贵州供应惠农薏米业有限公司在境内种植的小白角薏米谷,实行管制后,全县和周边薏米谷市场价格从每公斤2.4元上涨到5元。2016年,兴仁县薏米农亲自增收7000万韩元,使9000多人脱贫致富。
在3万多户农家种植薏米
仁米,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下山、民建、巴铃、屯脚、回龙为核心区,兴仁县建设薏仁产业带,种植面积达30万亩,成为我国集中种植薏仁米面积最大的县。薏仁米加工业火力全开,园区内的16家薏仁加工企业,加上300余家小加工户、小作坊,全县薏仁米年加工量约25万吨。来自全国各地及老挝、缅甸等国家的薏仁米汇聚兴仁,加工后发往全国各地及出口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
兴仁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储运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薏仁米种植、加工和产品集散地。
2012年,兴仁县获“中国薏仁米之乡”荣誉称号。
2013年,“兴仁薏仁米”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2016年,兴仁县获得“国家级出口薏仁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誉称号。
2017年,兴仁薏仁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评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更为可喜的是,兴仁县已逐步掌握薏仁米全球定价权,薏仁产业已发展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长寿产业”。
融入薏仁米文化元素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小镇“薏品田园”在兴仁县城南片区拔地而起,分为薏仁生态产业园、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区、乡村旅游体验园三个功能板块,全面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望谟 生态板栗果飘香
望谟县边远贫困乡镇的农民工在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加工板栗。岑志福 摄
近日,行走在望谟县境内的山间,漫山遍野的板栗树蔚为壮观。“这些都是咱们的致富树!”果农们笑得灿烂地说。
望谟适宜发展山地特色经济农业,尤其是板栗种植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以其独特的香、软、糯备受食客青睐。
近年来,望谟县大力培育板栗产业,将其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和脱贫攻坚工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促进了农户种植板栗的积极性,板栗种植总面积已达23万亩,挂果7万余亩。
为做强做大板栗产业,望谟县引进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是西南片区唯一一家板栗精深加工企业。“望谟板栗的品相很好,我们看准了它的发展潜力,目前产品已远销香港和日本。”公司董事长曾光秀介绍,公司于2014年入驻望谟县工业园区建板栗冷库、标准化无菌生产厂房、现代化板栗深加工生产线、科技综合楼,于2015年11月正式投入生产。
在板栗产业发展中,望谟县充分运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扶贫模式,通过引导和动员,借鉴塘约经验,采取“316”分红模式,每年的利润农户占60%、合作社占10%、企业占30%进行分红,带动群众一起把“哆吉栗”品牌打造成为望谟优质板栗的代表性商业品牌。
“现在每年的板栗收益挺不错的。”望谟县乐元镇弄含村村民黄正达乐呵呵地说,他家20余亩坡耕地都种上了板栗,去年板栗纯收入3万多元。记者了解到,通过与群众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望谟板栗实现了企业与群众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价格波动大、产品销路难等问题。
目前,望谟县通过板栗产业已直接为农户创造收入1亿元以上,直接解决300人就业,其中贫困户占60%。创造就业收入约1500万元,间接带动6000户以上农户发展,为361户贫困户股东实现分红约300万元。
普安茶产业拓展脱贫路
普安茶农一年四季有茶可采。黄太富 摄
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沟壑成岭、峡谷交错……特殊的气候和地貌成了普安县发展农业的短板,却成就了普安茶产业。
今年31岁的卢金电是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村岩脚组村民,初中毕业后就离乡外出务工,一年盼着过年回家团聚一次,过完年又再次出门,继续期盼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3年前的一天,在福建打工的他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孩子生病了。远在异乡的他心里很难过,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倾诉了一下:“一个月1000多块的工资低得连回家都不敢回。”
没想到这条朋友圈竟成了卢金电生活的转折点。很快,镇里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岑开文评论了他的朋友圈:“现在家乡在发展茶产业,有很好的就业机会,不用远离故土就能挣到钱,回来我保证你能就业。”
卢金电看到消息后喜不自禁,当即决定回家。
卢金电说,到合作社上班后平均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3年过去,家里的房子从之前不到60平方米的老房重建成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能陪在家人身边,工资还比在外打工高,这种好事原来想都不敢想。”
在普安县,像卢金电这样因从事涉茶工作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已有7022户26954人。该县茶叶发展中心规划项目股股长黄琚能介绍,普安县现有茶园面积12.1万亩,投产茶园8.6万亩,茶叶总产量5500吨,以普安红为代表的优质普安茶叶销往全国各大城市,产值达3.812亿元,茶农人均增收2800元。茶产业扶贫效益明显,目前已带动贫困户575户2300人脱贫,人均增收达4500元。
册亨香蕉种植成为希望产业
绿意盎然的蕉林 梁兴星 摄
清晨,几丝水气浮于静静的北盘江江面上。一阵微风,水气便随风消失在岸边的香蕉林中。
39岁的王吉丰是岩架镇洛凡村浪界组村民,此刻他正拿着镰刀在自家的香蕉林里除草、去枝。从2015年开始,他家种了120亩香蕉。
王吉丰说,每亩香蕉一年纯利润可达2000元左右,120亩香蕉一年收入2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当初10万元的贷款,还购买了一辆摩托车、一辆小货车和一辆小轿车,成为村里率先奔康致富的人。
2015年,册亨县经过反复探索后决定,因地制宜,把岩架镇作为全县种植香蕉示范点,大面积种植香蕉,并为有意向种植香蕉的农户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免费提供香蕉秧苗和打孔,对种蕉农户每亩给予一次性补助500元,农户种植香蕉热情高涨。
为确保香蕉销路,册亨鼓励建立专门的合作社,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今年9月19日,岩架镇兴贵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京东商城首次推出册亨岩架香蕉,不到40分钟便接到3万个订单,4.5万公斤香蕉被一抢而空。
“今年由我们合作社卖出去的香蕉就有100多万斤,销售额约100万元。”岩架镇党委书记王光福介绍,全镇香蕉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覆盖140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619户,36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香蕉产业脱贫。“明年的香蕉产量会更多,届时我们还会推出一系列香蕉产品,如香蕉酒、香蕉干、香蕉粉等,延长产业链,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王光福说。
为促进香蕉产业规模化、数据化发展,册亨县还将加快建设香蕉大数据展览馆、香蕉冷藏库、香蕉标准化基地等项目,促进香蕉产业成为全县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文/陈俎宇 宋洁 刘义 许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