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常红的一部电视剧《小娘惹》,翻拍自2008年的同名电视剧,讲述了嫁入黄家的女子天兰和她的女儿菊香、外孙女月娘,三代人充满磨难又励志的历程。
天兰作为大户人家的妾,逆来顺受,任劳任怨;而她的女儿菊香有了反抗意识,为了逃避做妾的命运逃出家门与自己的爱人山本结为夫妻,但是二人却死于当时的日本侵略战争。菊香的女儿月娘则是更为坚强不屈,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将命运完全依托于男人。
《小娘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紧紧地牵扯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但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却是斑斓多彩的娘惹文化,包括娘惹菜、娘惹糕点、娘惹珠绣、娘惹服饰,娘惹婚嫁等等。
娘惹菜
娘惹菜系吸收了中国菜系和马来菜系的精华,尤其是各种香料的运用,融会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所用的酱料都由起码十种以上香料调配而成,包括小葱头、蒜头、姜、南姜、山姜、香茅、香花菜、辣椒、薄荷叶、亚参膏、峇拉煎、肉桂、兰花、酸柑、班兰叶等等,每个娘惹家庭的厨房都预备着种类齐全的香料,以备各种料理的进行。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菊香还是月娘学习做娘惹菜都是从研磨各种香料开始。
《小娘惹》里的代表菜品有娘惹叻沙:就是一种海鲜米粉汤,分为常见于新加坡的咖喱海鲜椰浆式和常见于槟城的酸角虾膏鱼汤式。
椰浆饭:把米饭用椰浆蒸煮,佐以咖喱鸡、牛肉或鱿鱼,搭配黄瓜、炒江鱼籽和辣椒酱,再放在香蕉叶里用勺舀着吃或干脆用手抓着吃的一种传统小吃。
黑果焖鸡:黑果是一种苦涩的果实,做这道菜很费功夫,而且成菜质量差别很大,做的好的真是非常好吃。
娘惹杂菜:娘惹杂菜虽然普通,但也很考量做菜者的功力。《小娘惹》里的玉珠因为食材被珍珠破坏,在月娘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道娘惹杂菜,结果颇受好评。
娘惹糕点
菊香在走出黄家,丈夫失踪的情况下,靠做娘惹糕点来卖维持生活。娘惹糕点用的材料有香蕉叶、椰浆、香兰叶、糯米等,娘惹糕很美,很甜,如同美女一般令人留恋,因此有“糕如月,意绵绵,中有丝万千。味觉甘,情似甜,柔情铺满卷”的说法。
月娘做的娘惹糕包括芋头糕、木薯糕、椰汁渣渣等,最受欢迎的是虾米糯米糕。
娘惹珠绣
传统的娘惹们在家庭的方寸之地,打理好内务辅助丈夫就可以了,因此考察一个娘惹的标准就是娘惹菜娘惹糕做得好,娘惹珠绣精致唯美,这些技艺就是由母亲传给女儿,一代代的娘惹口授身传,夫家非常看重女子的这些技艺,心灵手巧的娘惹会得到婆家的。
《小娘惹》里经常提到的是一种珠绣鞋,娘惹一般爱采用产自欧洲的切割珠来缝制她们的传统珠绣鞋。因为每一颗珠子都有其特定的倾角,制成后更能增强立体感,穿戴在足下闪闪发光,贵气十足。据说,她们可以将千粒微如米粒的珠饰穿透细如发丝的针线,用几个月的功夫才制好一双珠鞋。娘惹们还会为她们的婚礼准备珠绣床罩、新娘盖头以及一些器皿的套罩。
娘惹服装
娘惹服饰最能展示华人与马来文化融合美感的精髓。多为轻纱,非常典型的热带风情,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了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再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尽显精致与秀美。娘惹服装的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及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五彩纷呈。而服装上点缀装饰的图案,则通常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等等。
《小娘惹》里经常穿的Kebaya是一种紧身的服装,由于剪裁充分显示腰身,再配上峇迪沙笼裙,让娘惹们显得格外婀娜多姿。
娘惹首饰
娘惹们的身上离不开首饰。项链上镶着珠宝,耳边垂着耳坠,胸前的金银扣牌镶嵌着珍珠宝石,而且还有精致得不能再精致的花纹。订制首饰的图案经常是中国的凤凰、牡丹和八仙,代表着代表。
设计夸张的金项链,头冠是是娘惹新娘出嫁时必戴的饰品,就像珍珠出嫁时的红嫁衣和金首饰,充分体现了富贵吉祥的寓意,不过珍珠为此很烦,因为这些首饰太沉重了,服装也太繁复了,穿上连上厕所都成了一种负担。
娘惹婚嫁习俗
娘惹婚嫁还保持了纯正的华人习俗,排八字、纳采、吃汤圆、斟茶、上头等仪式。婚礼上,新郎新娘要吃红白汤圆,红色代表喜庆,白色代表纯洁。洞房当晚还要在床上铺上白纱布,以此作为新娘是否纯洁的测试。新郎新娘结婚那天都要穿白衣,而后收起来,等到百年之后再穿,这样这对恩爱的夫妻就可以在天堂团聚。
娘惹瓷器
中国景德镇的制瓷技术也走进了东南亚,成为贵气精雅的娘惹瓷。娘惹瓷用粉彩装饰,主要图案为凤凰牡丹图,用云纹、八宝、莲瓣、八宝等纹理装饰,瓷器口沿、提钮等部位经常会用镀金来装饰。据说在苏门答腊岛的巴塔克族有一条不成文的法规,如果男人对女人行为不轨,要用瓷器赔偿对方的损失;部落间发生械斗,一条人命所得到的赔偿就是一个娘惹瓷器。《 小娘惹》中也多处提到了娘惹瓷器,例如月娘就总是抱着一只娘惹盖盅。
丫环阿桃失手打碎了大姑带来的瓷碗,被追着抽打,让她赔三十块钱,从此可以看出娘惹瓷的贵重。陈盛安排石燕子到古玩店帮坚叔打理生意,陈盛从破产的峇峇娘惹家族收购了很多宝贝放到古玩店出售,其中就有峇峇瓷罐,黄美玉因为吃醋赌气把陈盛带回的瓷罐摔得粉碎。
斑斓多彩的娘惹文化,也是东南亚土生华人的曲折奋斗历史,如泣如诉,可泣可歌。
本文主要转自百家号,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