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在家乡河北省南和县一中开始为两年后的高考发奋苦读。记得那年刚刚过完“国庆”没几天,小小的县城里突然躁动起来,人人都在兴奋地谈论一部日本电影《追捕》,县城里唯一的电影院场场爆满,退场的和进场的人流交汇,把电影院的铁大门都挤倒了。此等盛况也就是1972年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上映时能与之媲美。同样是盛况空前,但两部电影带给中国观众的感受却是天壤之别。《卖花姑娘》主打悲情主题,观众需要准备好擦拭眼泪的手帕。而《追捕》带给人的是全方位的震撼。记得当年的票价是两毛钱,这钱可以在一中伙房买4个馒头,真舍不得。晚自习逃课,与同村的两个小伙伴跳墙进场,一个星期内连看四场,进入班级就是兴奋地向同学绘声绘色地谈论“杜丘”和“真由美”。
看过了就像中了“蛊”,且无药可解,电影《追捕》以及它的人物、情节、对白、音乐等等的声音和画面一直在心中折腾了四十多年,受不了时就在电脑里温故知新,当然我更愿意看未删减的日语原版的,里面有被删掉的杜丘和真由美的山洞“激情”和真由美在东京酒店的裸体挡驾,还有倍赏美津子出演的一段邂逅插叙,倒不是为了追求那点低级趣味,只是我更喜欢一部作品艺术上的完整。电影《追捕》、崔兰田的《桃花庵》、童祥苓的《打虎上山》、骆玉笙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在我心中已经是“毒瘾”级别的存在了。
杜丘的标配:飞行员墨镜和米色立领风衣
《追捕》是日本大映映画株式会社1976年2月首映的,导演是佐藤纯弥。它能来中国也是缘于中日邦交活动。1978年8月12日,中日签订了《中日友好条约》,10月22日邓小平就要开启访日之旅,为庆祝条约的签订,为邓公访日营造良好氛围,文化部当年10月在北京等七大城市举办了“日本电影周”活动,放映日本故事片《望乡》、《追捕》和纪录片《狐狸的故事》。唯独《追捕》大红大紫,毫不夸张地说,它的盛况可以用“一部电影陷落了一个国家”来描述,且经年不衰。
为真由美配音的丁建华
《追捕》在中国获得现象级的好评和追捧,它的如下几个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迎合了时代的需要。1978年10月的时候,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文革两年,改革开放作为国家政策尚未启动,社会大众普遍有一种“文化干涸”之感,正需要一场“文化甘霖”的滋润,电影《追捕》此时乘着中日外交的春风,像一文化惊雷在神州大地炸响,不光炸开了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还把太多的中国人闻所未闻的元素通过电影镜头摆到了中国观众的面前:宏大优质的电影制作、日本现代化的生活细节、个性鲜明的演员群体等等,方方面面都成为中国观众了解日本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的平台,一切的一切既新鲜又好奇。可以说,一部日本电影《追捕》的社会影响力是震撼级别的,唤醒了中国民众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欲望。
令人印象深刻的矢村警长
电影本身较高的艺术性。《追捕》的大主题是正义战胜邪恶,它集冒险、科幻、罪案、时尚、推理等电影元素于一体,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活,表演真实到位,细节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影片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对白,特别是剧中人唐塔的那句:“从这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中国观众就像熟悉“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一般如数家珍。记得八十年代初,中国著名相声演员杨振华和金炳昶在他们的作品《下棋》中,就曾大段引用《追捕》台词,取得巨大成功。《追捕》里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除了节奏简单但艺术魅力很强的《杜丘之歌》之外,电影中多次出现的用电子乐器演奏的电声音乐,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杜丘在医院走廊暗巡、杜丘吃药、杜丘和唐塔正康在楼顶摊牌等等片段的电声音乐,感觉每一声都敲击在观众的心里,把紧张刺激的的氛围烘托得绝对到位。
《追捕》的男一号高仓健和女一号中野良子由电影明星成为民间外交大使。剧中男一号杜丘的扮演者高仓健,高大冷峻,一张坚毅、果敢的脸彻底征服了中国观众,特别是看惯了中国电影里的“奶油小生”的女性观众,更是对高仓健情有独钟,众人发出“到哪里寻找中国的高仓健”叹问,使中国的奶油小生们亚历山大。由《追捕》开始,高仓健主演的另外两部电影《幸福的黄手帕》和《远山的呼唤》也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与《追捕》并称”高仓健三部曲“,永远载入了史册。高仓健1986年首次访华时,在北京受到了“山呼海啸”般的欢迎和热捧。高仓健在中国的电影界成为了“偶像级”的存在,2014年离世时,得到中国政府和民间极为隆重的纪念。
高仓健:中国观众永远不会忘记这张脸
《追捕》女一号真由美的扮演者中野良子,与高仓健相比,在中国火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她1979年首次访华时,观众的热情把她“吓到”了,中国观众干脆叫她“真由美”。以后中野良子又多次访华,并捐助了一所学校,与高仓健一起成为了中日友谊的民间大使。
中野良子:中国观众心中永远的真由美
《追捕》使中国观众认识了一大批剧中的日本演员。除了高仓健和中野良子,还有扮演矢村警长的原田芳雄;扮演横路敬二的田中邦卫;扮演长冈了介的西村晃等等,他们都将和《追捕》一起,永久地活在中国观众的心里。
1986年毕克(左)高仓健在上海亲切会见
《追捕》的电影配音为电影增辉。《追捕》是由上海译制片厂配音制作的,绝对是精品中的精品。为杜丘配音的毕克、为真由美配音的丁建华、为矢村警长配音的杨成纯、为唐塔配音的邱岳峰、为长冈了介配音的尚华等等,他们是一群声音的艺术家,把自己的声音最真实地融入了剧中人的情感,最准确、优美地再现了剧情,是经典中的经典。
1979年相声演员杨振华、金炳昶表演相声《下棋》
田中邦卫饰演的横路敬二
遥想1980年前后,在中国的艺术市场青黄不接的年代里,进口电影大行其道,美国的《摩登时代》、《卓别林电影系列》;印度的《流浪者》、《大篷车》;南斯拉夫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电影都曾名噪一时。但就其对中国观众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都与日本的《追捕》相形见绌。且不论剧中的男女一号杜丘和真由美,即便是台词只有一句的龙套配角横路敬二,在咱国人眼中也是一个讨喜的角色,“横路敬二”也成了国人日常口语中的“傻瓜”、“二逼”的代名词。《追捕》这部当年在日本反响平平的电影,却以它全方位的美感、新奇、亲切和刺激,“恶狠狠”地击中了中国观众的软肋,“沦陷”了我们这个国家,其美好的影响至深至远。此种现象恐怕在世界电影史上绝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