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过年啦!如今咱北京过年与早前可是大不一样了,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看看那大小饭店门前的招牌,年饭得提前预定,晚了,就得奔大厅去占座了。
以前呀,可不是这样!不是说晚了定不上年饭啊,是根本不在外面吃。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在六七十年代,就是自家买点年货还得凭证、票、券、本呢,计划经济吗。小时候,一到过年,头半个月人们就得拿着副食本和发的票去副食店排队买些过年的吃食,现在过年不需要票据了,想吃啥,随便买。超市就在小区附近,一天可以跑个四五次,太方便了。
当然了,说到年货北京人家儿的饭桌上是离不开鱼的,特别是逢年过节,家里来了亲朋好友,炒几个菜,端上一盘鱼来,那气氛、那年味儿,甭提了!
“带鱼”是条鱼
说到鱼,今天我们就讲讲这北京人的偏爱——“带鱼”。说是偏爱,其实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记忆。在计划经济时代,家家儿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多,谁比谁家没高哪去,也不比谁家低多少。就是有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有钱你也同样买不着东西,因为是限购啊,就是在大菜市场的鱼肉台子上也不是见天儿的能看到“带鱼”。
有些孩子馋充满浓浓年味儿的---带鱼!这可是每到春节真可以说是家家要备的。
带鱼在外表上长得有点怪,牙尖尖的,鱼身子银白色,是长长的“怪形”鱼。说实话,最初老北京人是看不上这种“无鳞鱼”的,谁都喜欢鲤鱼那种有头有尾的,这种切成段儿的,开始啊真是上不了桌!
不过后来呢,从无人问津,到了开始尝试吃。还有文章说过,当时甚至连这带鱼身上的白霜到底是油还是鳞,要不要刮掉,还会讨论一番,而且那时的报纸和有些饭店开始介绍带鱼的优点。后来,北京人一吃,会发现,它味道还真不错,而且刺儿少,鱼肉又滑又嫩又香肉也多,逐渐的,带鱼就成了老百姓喜欢的海鱼了。
虽然现在经常吃,但是总觉得小时候吃的那种比现在的带鱼好吃!如果带鱼不算大,黑眼睛的是国产的;带鱼又长又寬,黄眼睛的是进囗的!干炸买小的,红烧买中等的,汁别收干净漫泡一宿,改天吃时收汁,这是北京传统做法又称隔夜带鱼。
那个年代吃“带鱼”
听老北京人讲以前,还能清晰的记得,那时每年只有腊月里按人口限量供应的带鱼,窄点的0.25一斤,宽点的0.38一斤,无头带鱼0.42一斤,那时的带鱼全部为国产的。那个年代,过年能吃上带鱼的,感觉特幸福!特好吃!真好吃,那会儿要是有朋友圈,保证家家都得晒“带鱼食品”。
我认识一位老北京的大娘:他原来年轻的时候,住在城里的夕照寺,她回忆,当年在“崇文门菜市场”起早排队买带鱼!7.30开门,6点去的排了个第三十名,开门后队伍还算整齐地向前走,可是三毛八分的带鱼是普通百姓的首选,前面还有两位的时就听售货员喊:三毛八的没有了!那心,一下子由赤道甩到了西伯利亚。
只有二毛五的和五毛五的!二毛五分钱一斤的也就有“手表带”宽。五毛五一斤的特级品,好是好,可是价格不是普通百姓能接受的,多花不少钱,所以很多人所性不买了。 队伍散了!望着平台上摆着的一宽一细两种带鱼,大多数人摇摇头走了!每月购货本上就那么点定量!还吃不上随心的!
有些条件稍微好点的,买了五毛五的,然后走人,其他的普通百姓只好白白排了一早晨队,等下次吧!那时有多失望,有过生活的人才会体会到!这位大妈说,即使贵点,也得给买一条,给婆婆吃,那会儿的婆姨关系,真是铁啊。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排队的故事,但是我看过《我爱我家》。《我爱我家》里和平失忆那集说过:“咱吃带鱼吧,买最贵的,买3毛8一斤的”,三毛八的就是极品了银白色,鲜亮,一般情况下碰不上,真碰上您就算抄上了。
老北京人炖带鱼时,最爱用醋,能去腥味,还能提鲜,这鱼汤儿泡饭,也是别提多香了,这味儿,整个院儿,甚至整个胡同春节一到都给传遍了。有些老北京回忆:那些飘进胡同的带鱼香味,把魂都给勾出来了,如果能吃上剩的鱼汤泡米饭,真的不比现在零食差!
小小的一条带鱼,久久的一段回忆
满满内心都是老北京春节惦记的那一口香,带鱼来到北京人家儿的饭桌虽然比较晚(五十年代),跟涮羊肉比,算是后起之秀。但很快便成了老百姓家里的一道主打菜。因为它便宜:七十年代,两指来宽的带鱼每斤才一毛多钱,好点的,近四指来宽的也就三毛八。在就是它刺儿少:带鱼除两边有刺儿外,就中间一条鱼骨,摘着方便,鱼肉给小孩儿吃也放心。
带鱼的肉嫩入味儿:带鱼的肉比较细嫩,做起来容易入味,吃到嘴里比较棉、香。再就是带鱼的做法不多且简单,一般是红烧、干炸,也有垮炖的。现在还有一种吃法是“烙饼卷带鱼”,这个鱼做的是连骨带刺儿都酥了,加在烙饼里连骨带刺儿都能吃了。有人用高压锅做,先把带鱼炸了,高压锅放好佐料,再放鱼,加水莫过带鱼,盖盖儿,盖上压力阀,三个半小时就行了。对了,还有一种带鱼,今天不多见了,“咸带鱼”。它是干的,买回来用水泡泡,洗去上面的盐粒儿,切段儿,饼铛到上些油,将咸带鱼段两面煎一下,就着稀饭,可好吃啦。
北京人吃带鱼,爱吃国产的,特别是舟山带鱼。可在八、九十年代,好长一段时间在北京,您很难见到国产带鱼了,因为改革开放初期《捕鱼法》还没有出台,沿海一带鱼类逐渐减少,也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进口”带鱼,“西非带鱼”、“西非黄鱼”。说实在的,说是“进口”,实际上是咱们自己打的。
在这儿,啰嗦几句:那年代在北京有两个大冷库,一个在海淀,叫“西冷”,一个在丰台,叫“南冷”。八十年代初,西冷的领导层非常有眼光,他们买了一艘法国废弃的客轮,改造成了冷藏船,起名“京冷一”,出远海捕鱼,从此,西非带鱼、西非黄鱼摆在了北京人家的饭桌上,后来又有了“京冷二”、“京冷三”规模逐渐的开始庞大了。这也使得北京人家里的饭桌上丰富了起来。
以前带鱼在任何一个饭店是上不了桌的,就连那个年代的小饭馆儿也没有这道菜,今天不同了,饭馆儿里有、饭店里也有,花样繁多,吃带鱼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它确留给了北京人一段记忆,一段美好的回忆!
对了,过年啦,您家附近超市进带鱼了吗?多钱一斤?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