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1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去年的电影因为“疫情”的关系除了主旋律其它亮点并不多,本来年底出现两部豆瓣高分作品,一部就是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结果因为审美的问题引起争议无数。
另一部则是徐峥,马伊琍、吴越、倪虹洁、周野芒等主演的都市电影《爱情神话》,豆瓣评分同样是8.3,截止目前上映二十来天票房破2亿,这个票房表面看不算高。但是作为一部方言都市爱情片绝对是成功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爱情神话》的导演编剧邵艺辉是个颜值很高的青年女导演,91年出生非常年轻(现场看上去像演员),山西姑娘,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在上海住了五六年。这个导演和教育背景,经历再结合电影表达的内容和品味。这部电影小范围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内地”小资文艺片“的标志。
王家卫,伍迪艾伦?《爱情神话》到底是什么电影
《爱情神话》到底是什么电影?上面的”小资文艺片“是个褒义词,准确形容应该是都市爱情片,但都市爱情片范围太大了,所以就想了这样一个词。角色比较有钱但又不是非常有钱,对于政治,商业和其它社会领域的掌控差了些,算起来不算社会精英,但比一般的工薪阶层和底层阶级好很多。他们往往经济情况不错,同时对于音乐、绘画、电影等当代艺术有一定品味。
比如香港的王家卫,再到美国的伍迪艾伦,倒不是完全一样,而是各种设定和刻画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和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荒诞主义,黑色电影,哪怕是其它都市爱情片都有些不同。
这类电影的基础就是经济发展起来后,大量市民阶级的崛起,也就是小资阶级。
比如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香港导演王家卫,香港经过50、6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在70年代就是“亚洲四小龙”了。8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就迎来了爆发。其它导演不讲,这个时期香港文艺片导演成就最高的就是王家卫,他的电影是很典型的小资电影,当然学术上的定义叫作“后现代主义”。
之前香港半个世纪的殖民史,建国时上海文化精英进入香港与粤语文化融合,这些再加上50、60和7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的都市文化,王家卫电影就是这种历史大背景下一群香港都市女的情感纠葛。
现在的观众评价影视剧动不动就是叙事和逻辑,王家卫的电影里这些东西很弱。他最出彩的是色彩和构图构成的画面,与配乐方面的完美融合,这些搭配香港电影巅峰时期好看得过分演技又不错的演员,最终让王家卫的电影流露出一种当时香港都市青年男女孤独但又迷失,浪漫但又疏离,诗意又写实的情绪。
电影里的角色身份和场景设定并不超现实身边就有,比如《陈飞正传》里张国荣的旭仔上海洋派身份明显,但又被妈妈抛弃到外国,简直代表香港的历史,张曼玉的角色是售票员,刘嘉玲的角色是个舞女,刘德华的角色是警察,张学友的角色是个跟班,旭仔不缺钱还能理解,但其它角色你看他们愁生活么?
故事发生的场景则是舞厅、小楼里、电话亭、火车站、旅馆和城市街边的各种常见建筑等等。电影故事剧情就是男男女女分手又结合,结合又分手,搭配着矫情的旁白和各种优美的镜头,哪有什么故事剧情,就是一种氛围和情绪。
《爱情神话》到底有多难得?它或许推开国产“小资片”的大门
《爱情神话》挺难得的,不是它拍得有多好。因为单纯讲质量还是情绪啥的比起王家卫和伍迪艾伦可能差了十个毕赣,当然它不像王家卫和毕赣,定位上确实更像伍迪艾伦一些。
建国前三十年不用多提,1980年出了一部经典爱情片《庐山恋》,讲的是对岸前将军的女儿从美国回到内地探亲,在庐山遇到因为受迫害、但坚信祖国的男主角,最后两人走到了一起。看看,任何文艺作品都要根植于现实背景。
2000年到2010年,《非诚勿扰》北京海龟相亲遇上台湾美女,直到2010年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都还是上个世纪的青涩爱情故事。
2010年后,台湾青春片和爱情片一直都拍得不错,香港王家卫不行了但也有《春娇与志明》。内地却出了严重脱离生产力和社会价值观的异类《小时代》系列,与《致青春》后的“疼痛青春片”差不多,背景则是80后,90后的校园爱情时代的狗血化和梦幻化。
2013年有一部吴秀波,汤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敬的美国爱情片,女主角是贪官情人跑到国外花天酒地,结果遇到在国外算落魄了,但在国内看来都是高华的男主角,也很符合当时社会舆论?
2019年冯小刚的那部《只有芸知道》也是一样的表达,改开后第二批移民党。要说以国内为背景的爱情片肯定是有的,但我个人印象中好像除了狗血的“疼痛青春片”,你好像说不出什么经典爱情片。
2015年后疼痛青春片衰落后,中国都市爱情片就很少。当然电视剧领域不同,大女主都市剧还泛滥了,这个关系到电影和电视剧传播和受众的关系,此处就不提了。
文艺片也一样,80,90年代张艺谋代表的第五代大导演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冯小刚荒诞的喜剧。2000年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娄烨的魔幻现实主义,王小帅有点青春元素但也算现实主义吧。
2016年,毕赣的《路边野餐》是西南县城的诗与梦幻,现实主义也有《大象席地而坐》。另外西南的悬疑梦幻,与东北的荒诞黑色占比很高,背后的底子还是中国县城的底子,角色都还是苦哈哈的,很少大都市的纯真爱情片。
《爱情神话》撬开方言爱情片的大门?这部电影并不是“上海人”的胜利
这个文艺作品是现实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反映的群体意识,《爱情神话》为何难得?因为内地迄今为止并没有什么本土背景的“小资片”,拍得好的就更少了,王家卫就是香港小资崛起的代表,内地大规模城市化的优秀小资片现在才开始出现。
《爱情神话》和伍迪艾伦挺像的,但它受到影响的是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有部同名电影《爱情神话》,另外《甜蜜的生活》对它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就看角色的设定和故事场景,老白住在旧法租界的区域,是上海最浪漫的地方之一。老白曾经是小学美术老师,喜欢画画、办了个美术班,还能和邻居老乌一起筹办自己的画展。
感情生活上和妻子蓓蓓离婚,在朋友介绍认识了嫁给英国人,有一个混血女儿的李小姐。然后是他美术班的“野猫型”美女格洛瑞亚,前妻蓓蓓又重新介入感情中,于是几个人在上海最浪漫的地方展开了一种细腻的情感拉扯。
这是位新时代的女性导演,而且科班出身对于理论知识很丰富。我们既能看到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表达,又有些小清新的地方,不像文艺片“闷”,又不像都市爱情片的腻味。而且这个导演对女性意识的表达和上海本土文化的处理又非常到位。
哪怕喜欢的观众也认为这电影的故事剧情就是平平淡淡的,但他们就记住的除了那种大都市不差钱的那种生活的情绪,如果要问最出彩的是什么呢?还不就是最能打动文青的优秀的构图,光与影,配乐和平淡故事营造的那种情绪。
说到这个《爱情神话》的配乐是真的值得夸奖,比如电影老白和两个女人见面的红光拍摄手法,搭配中国乐队八仙饭店的歌曲《吞吐》,手法到位,歌曲又好听,这个文青味儿是不是拉满了。
这部电影既有浪漫情怀,又不失市井气息,故事保持了一种趋利心和距离感,但又不失人心与善良。角色看似上去是都市男女俗套爱情的集合体,实际上只是在大都市平淡生活的一种诗意呈现,在当下中国影视剧的大环境下确实挺难得的。
方言和小资的《爱情神话》太挑观众?我们需要这样的“国产电影”
王家卫哪怕是世界级别的导演,但很多人还是不喜欢王家卫的电影,这主要就是背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状态呈现出群体意识的价值观的不同。改开后的40年中国迎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2010年后城市化越来越深入,2010年之前内地都拍不出什么都市职场剧和大女主都市生活剧(虽然烂),这个电影的反映都慢了几拍。
未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更加的深入,这个阶级的观众数量增多,群体需求对应的流行文化出现才是顺应时代的。毕竟时代一直在向前走,80,90中国的农村魔幻现实,2000年到2020年的中国县城魔幻现实。未来20年进入都市魔幻现实,或者都市现实主义才是正常的。
不过,很多观众不喜欢《爱情神话》,原因也简单,电影的主角就是一群上海土著中年男女,虽然不是社会精英但是人家并不差钱。背后则是这些年中国虽然大规模城市化,但现实生活的压力我们都清楚,大都市的年轻人活得并不轻松。
这也是另一个现实的问题,现实大多数年轻人还不是小资阶级,反倒上一代不差钱的上海土著中年浪漫爱情故事撑住了。我认为这个年轻人群体数量也不少,只是中国的影视圈表达还处在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狗血互撕中。
《爱情神话》的导演邵艺辉很年轻,未来电影如果能更进一步,或者能拍出更多优秀的同类作品。不同的中国大都市,不同的地域文化,要是主角是长得好看演技还好的年轻人,到时我们或许没有王家卫和伍迪艾伦,但会像现在的中国独立音乐一样,这背后就是中国市民阶级的崛起。
最后,流行文化的背后都是观众意识,现在中国的影视圈的混乱和年轻人现实压力不用多提。未来能否出现大规模的年轻人资产阶级,影视圈能否成功革新,到时迎来这类电影和类型文化的爆发,只能说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