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靠什么吸人眼球?——无非是紧张剌激。
但如果仅限于此,时间长了就会陷入相互模仿的巢臼,故事情节变得虚假做作,使观众失去了兴趣儿。
但《潜伏》和《悬崖》并没有这样做,它们在紧张剌激之余,恰到好处地掺入了“搞笑”和“情感”两付佐料,把观众的胃口高高地吊了起来,成为迄今为止无法超越的经典。
不过这两部剧也有模仿的痕迹:1958年上映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的地下工作者就是假扮夫妻。相形之下,《潜伏》和《悬崖》也搞假夫妻其实是一种冒险,但它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创出了新意,从而进入了高人一等的范畴。
一、 故事背景。
1、《潜伏》描述的是三年内战时期,我地下工作者与敌斗智斗勇的故事。也就是说,我地下党面临的敌人只有国民党特务这一方面。
2、《悬崖》描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伪满洲国时期。我地下工作者不仅要对付伪满特务、还要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特务三方面斗智斗勇。
仅从时代背景上分析,《潜伏》与其它谍战剧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悬崖》则在故事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上抢占了先机。
二、故事情节。
1、《潜伏》的情节,大部分是在内耗过程中形成。
一是为了争夺军统天津站副站长的位置,情报处长陆桥山和行动队长马奎相互邀功争宠。使余则成可以从中得到情报。
二是马奎死后,陆桥山又和新来的行动队长李涯斗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种情节几乎涵盖了《潜伏》的全过程。
三是当陆桥山被李涯整垮并调走后,李涯又与我地下党余则成较量。也只有到了这时,才真正把余则成推上了风口浪尖。但余则成有个有利条件,即:军统站长吴敬中利用余则成敲诈汉奸穆连成为自己谋取私利。余则成正好利用这一点赢得了吴敬中的信任,为自己开展情报工作提供了掩护。
2、《悬崖》的情节恰恰相反,敌人基本上没有内部争斗。
在警察厅内部,我地下党周乙没有条件可利用,更谈不上帮手,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周乙和特务头子高彬,是一对生死冤家,最后还是死在高彬手中。特务鲁明和刘魁都是死硬分子。唯一出身贫寒的新警察任长春,周乙本来想策反他,却没能成功。最终为了不暴露组织,还不得不把他除掉。
最后,周乙策反了伪满保安局的国民党特务陈景瑜,算是完成了一次国共合作,救出了妻子孙悦剑(化名迟玉兰)。
由此可见,从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悬疑上,《悬崖》略胜于《潜伏》。
三、人物塑造。
作为谍战剧,无论情节多么紧张激烈,观众看后很快就会忘掉。唯一难以忘怀的是剧中的人物。人物立住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儿。
1、翠萍和顾秋妍。
同样是假扮夫妻,《潜伏》里的翠萍是以“傻”取胜。正因为傻,便弄出了许多搞笑的情节,增加了观赏性。另外,她以会武功和枪法准的特长,踢伤特务马奎为左兰打死马奎提供了先机,又为击毙特务陆桥山立了大功。
而《悬崖》里的顾秋妍则是以情取胜,她从开始的不配合周乙,到最后和周乙生死相依以命相交,是人性的光辉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而顾秋妍雪山发报遇敌,在周乙与敌枪战的危急情况下,她坚持把电报发完并掩埋发报机,毁掉证件,拿走敌人尸体上的枪枝和手榴弹,做好了与敌同归于尽的准备。并勇敢地跳崖,逃脱了敌人的追捕。从而也立下了奇功!
所有这些。与其它谍战剧相比,女性地下工作者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真实可信。
2、余则成和吴敬中,周乙和高彬。
这四个正反主角的对比,《悬崖》明显地高于《潜伏》许多。
《潜伏》里的军统天津站长吴敬中,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已彻底失望,他把心思全用在了搂钱上。他公开对余则成说:我之所以厚颜无耻的敲诈汉奸穆连成,不过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要不是为了那点特权,谁愿意做官啊。我相信,郑介民和毛人凤他们也是这样想的。而余则成抓住给吴敬中搂钱的机会,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对方的信任,为他开展情报工作大开方便之门。
相形之下,《悬崖》的特务头子高彬则阴险狡诈得多。他表面信任周乙,却从未放弃对周乙的内查,使周乙时刻站在悬崖边上。同时,警察厅的其它特务绝对效忠高彬,也没有邀功争宠相互内斗的情节,使周乙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周乙不仅要眼看自己的同志被枪杀,而且还要目睹妻子被捕和受刑。这样的情节在谍战剧中是罕见的,也是观众不忍直视的痛点。它把对敌斗争的残酷性,淋漓尽致地刻划到了极点。其实也正是高彬的心细如发,才衬托出了周乙的睿智和精明。
3、配角的区别更加明显。
《潜伏》当中的特务相互拆台,甚至把获得的情报出卖给别人也不让同事破案成功。其中谢若林应该是最精彩的人物。他不温不火死皮赖脸的表演,把一个情报贩子演得活灵活现。配角的表演在故事情节上确实精彩,但是对地下党余则成来说,等于减轻了压力和工作上的难度,客观上降低了紧张剌激的因素,倒是增加了搞笑的成分。
而《悬崖》中的特务鲁明,刘魁,金小宇,任长春,个个业务精湛忠心耿耿,让周乙不仅没有可乘之机,而且要提心吊胆不敢有丝毫差错。更可贵的是,其中小人物小角色的表演也惟妙惟肖入目三分。例如周乙家的保姆,地下党员小董等人,表演得滴水不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四、台词是全剧的最大亮点。
台词无疑是人物形象的最佳出处,《潜伏》里的台词,最精彩的应该属于谢若林:
请你告诉我,这两根金条,哪根是干净的,哪根是龌龊的?
你看看现在那些为官的人,嘴上都是主意,心里全是生意。
当李涯问谢若林:你这么干,就不怕背后让人打黑枪?
谢若林回答:如果你一枪打不死我,我又活过来了,咱俩还可以做生意,只要价格公道。
短短几句话,把一个信仰丧失,行尸走肉般的情报贩子演活了。
再就是翠萍这个活宝。她和余则成许多搞笑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极大地增加了趣味性。例如她和余则成的对话:
问:听说有的枪,打出去没有声音。
答:有,是无声手枪。
问:有无声机关枪吗?
答:有,还有无声手雷,你要么?
《悬崖》里的台词就更微妙了。刑场上枪声不断,我地下党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高彬却若无其事地和周乙聊天:
这两天脖子不得劲儿,我老婆给弄了个偏方,也不知好不好使。
仅仅这一句话,就把一个杀人如麻刽子手的心理素质,刻划得入木三分。
我的老师土肥原先生和我讲过,他说你不要相信任何的巧合,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巧合,哪怕是一条狗,它的作为也是有来头的。
结果,在抓捕周乙的妻子孙悦剑之后,高彬真把她家里养的那条狗牵到了警察厅。多亏同时被捕的另一位地下党员纪连葵咬死了那条狗,才使周乙免于暴露。
五、其它细节的区别
1、《潜伏》采用了大量的画外音来衔接剧情。这等于是在说故事。因为如果不用画外音,故事就会脱节,使观众看不懂是咋回事。说到底,这是一种图省事走捷径的手法。
而《悬崖》没有一句画外音,全是靠演员细腻的表演来打动人心。这就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才能达到如此精妙的程度。
2、《潜伏》的音乐,没有令人难忘的印象。
而《悬崖》的开头,中间,结尾分别采用凄美幽怨的俄罗斯音乐,紧扣剧情,风格独特,勾人心魂。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情绪带入了故事情节当中,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而起承转合。这,不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么?
3、在服装道具上,《潜伏》由于时代背景的关系,服装道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街道建筑车辆生活用品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但《悬崖》由于是伪满洲国时期,加之哈尔滨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服装道具则表现得丰富多彩,其沧桑又鲜明的历史感,自然会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极大地增添了故事的可视性,其独特的魅力也为全剧加了分。
4、《潜伏》的结尾,虽然余则成被胁迫去了台湾,与翠萍天各一方,但个人的牺牲换取了全面的胜利,剧情终究还是没有脱离大团圆的套路。而且余则成和翠萍不仅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到台湾后,又和昔日的好友,如今的地下党员晚秋举行了婚礼。这样的结局,明显看出了编导者的无奈,即:既想表现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又不甘流于俗套,结果便弄成了翠萍在家乡隐姓埋名抱着孩子遥望等待,那边余则成又结了婚这种不伦不类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涩。它到底要说明什么呢?——大概应该归结于:国土的撕裂造成了人间悲剧,国家的统一任重道远吧!
而《悬涯》的结尾,是周乙用生命为代价,换取了顾秋妍和莎莎的释放。它说明,斗争更加残酷,形势更加危急,它既不是黎明前的黑暗,也不是我们的大获全胜,所展现的只有人性的光辉。这,恰恰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正是这样的结局,才更加引人深思,发人深醒,令人难忘!
总而言之,通过《潜伏》和《悬崖》两部谍战剧的分析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
一部文艺作品的成功,需要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精雕细刻才能达到完美。在这方面,《悬崖》做到了,《潜伏》则次之。但无论如何,这两部作品都开创了新时代谍战剧的高峰,令人拍案称奇,叹为观止,迄今无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