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小伙伴们的童年阴影,我想有两样东西给各位小伙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什么呢,一个是鬼,另一个就是僵尸。
每当看完恐怖小说,恐怖电影,半夜都不敢起床去厕所,就怕在解手的时候身后突然钻出一个东西来。哎呀,怎么办呢,不去厕所憋得慌,去厕所又害怕得半死,纠结万分啊,整个人都崩溃了。
其实相对于僵尸来说,我感觉鬼更吓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僵尸我们好歹能看的见,也摸得着,鬼呢,会隐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在你身后,而且要是它不高兴了还会上你的身,折磨的欲仙欲死,哈哈。
今天我们先不讲鬼,先来和各位聊一聊僵尸。
僵尸 : 顾名思义,僵硬的尸体,特指人的尸体,由于近代影视的渲染,人为设想 而给予了超自然色彩,这与民间传说密切相关。属中国民间传说之鬼怪,其实没有证据表明其真实存在,纯属娱乐设想。与僵尸相似存在的外国鬼怪,有吸血鬼、丧尸等。僵尸呢,在国外被戏称“跳跃的吸血鬼或丧尸”。
相传 尸变 共分一十八种:有 僵尸、血尸、荫尸、肉尸、皮尸、玉尸、行尸、诈尸、汗尸、毛尸、走尸、醒尸、甲尸、石尸、斗尸、菜尸、绵尸和木尸。其中最凶狠的是僵尸和血尸,怨气最大的是荫尸和斗尸,最善良的是肉尸和醒尸。尸变的僵尸面目狰狞,脸色分为青、白、灰 三色。
僵尸是受日月精华影响而变成的妖怪。据《子不语》及《阅微草堂笔记》所记载,僵尸还有三个别名:移尸,走影,走尸。
近代香港著名演员林正英自创演绎的僵尸系列影视,极大增强广大 民间观众 对僵尸传说的宣传力度和印象,像 怕阳光、面容丑陋无比、两个吸血的大尖牙、穿一身清代的官服、走路的方式和活人也不一样,一蹦一跳的。
其实,在清朝以前,“僵尸”的意思就是单纯地指“僵硬的尸体”,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蹦一跳的“僵尸”,是直到明末清初才真正诞生的。
今天的很多网络小说都会把旱魃归入为僵尸的一种,但两者最初的含义却大不一样。
旱魃虽然是僵尸形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僵尸和旱魃联系在一起,其实是很晚的事情了。
在清朝以前,旱魃 和“尸体”、“尸变”,这些僵尸身上的典型特征都毫无关联。
《诗经》中有记载:“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这里提到的旱魃只有干旱、热、焚烧这几个特性。
上古神话中的天女魃,也和僵尸毫无联系。
“旱魃”的形象是几经流变,才一点一点地与僵尸重合的。
“魃”,又称“旱魃”“火魃”“干魃”,飞尸吸纳日月精华。
在秦汉时,旱魃具有 神 怪 两重的属性,人们一方面把她当作天女来崇拜,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带来干旱的属性而畏惧、厌恶她。
汉朝之后,旱魃逐渐被剥去了神格,性别特征被剥夺,最后变成了一种邪恶的妖怪形象。
僵尸是受日月精华影响而变成的妖怪。据《子不语》及《阅微草堂笔记》所记载,僵尸还有三个别名:移尸,走影,走尸。
在不同的小说和电视剧中僵尸分为6个或8个等级。
《子不语》中把僵尸分为八大种: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在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中,因为能量的大小,分成6种,以眼睛的颜色区分。从高到低分别是:红,绿,黄,蓝,白,黑,其中被六级以下(包括六级)的僵尸咬,眼睛颜色还是黑色,但不能接触阳光,六级僵尸不能接触强光照射,但能接受弱光照射。
据不明来历的说法,共分一十八种:僵尸、血尸、荫尸、肉尸、皮尸、玉尸、行尸、诈尸、汗尸、毛尸、走尸、醒尸、甲尸、石尸、斗尸、菜尸、绵尸和木尸。其中最凶狠的是僵尸和血尸,怨气最大的是荫尸和斗尸,最善良的是肉尸和醒尸。
清朝袁枚的《子不语》对僵尸的分类就有很多,分为八个品种: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1.紫僵:紫僵一般是指死后不久的僵尸,孤因而身体呈现出淡紫色,紫僵无法自由行动,属于僵尸的不完全形态。
2.白僵:尸体入养尸地后,一个月后浑身开始长 茸茸的白毛,这种僵尸行动迟缓,非常容易对付,它极怕 阳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甚至怕人。
3.绿僵:尸体散发出的尸气和僵尸的身体为绿。和白僵相比,跳跃极快,不怕人,不怕家畜,唯独只怕阳光。
4.毛僵:尸体身上长出毛发,是出了名的铜皮铁骨,修为越高,身体越结实。行动敏捷,跃屋上树,纵跳如飞,开始不畏惧凡火,甚至还不畏惧阳光。
5.飞僵:飞僵顾名思义,就是会飞的僵尸,也称为飞尸,一般都是修炼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之久,这种僵尸极其厉害,行动敏捷,跃屋上树,纵跳如飞,吸食精魄而不留外伤,不仅不惧阳光和刀剑,还会使用法术,一般的道士无法将其降服。
6.游尸:会随着月气因时节移动,居无定所。
7.伏尸:千年不朽的尸体,无法移动(听起来似乎并不厉害)
8.不化骨:人死后身体某些部位因为精神灌注而使其部位尸骨不化,这一块不化的骨头便被称为不化骨,色黑如磐石,如果久得日月精气,也会为祸人间。
其中,游尸、伏尸和不化骨虽然一般被视为僵尸,但准确的来说应该是骷髅,是由尸体腐烂后骷髅变成的。
不管是最低等的紫僵,还是最高等的不化骨,均可进化为旱魃;旱魃又可再进化成究极形态:“犼”。
犼与旱魃本来没有关系,犼本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乃龙王之子(也有说法犼以龙为食),它有守望的习惯。
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上就有两只南面而坐的石犼,被称作“望帝归”。因为它们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监督皇帝),所以经常会出现在皇宫建筑之中。
但是犼的形象却在民间不断演变,到了清朝中期,通常被视为一种食人的野兽。
因为犼有畏水的特性,所以人们一开始把犼与旱魃相联系,后来旱魃与僵尸画上等号,那么犼也就自然而然和僵尸产生联系了。
所以,按照袁枚的体系,那么僵尸的进化链则为
普通僵尸(八种类型)——鬼魃(旱魃中的一种)——犼(神兽)
在袁枚的体系中,这个犼其实就是一些菩萨的坐骑金毛犼。
所以,作为一只僵尸,若能够修炼成菩萨胯下坐骑,也就到极限了。
袁枚给僵尸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纪晓岚则给僵尸的成因进行了归类,分别是新尸突变和葬久不腐。
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僵尸。
民间还流传着一些通过炼尸术来人工炼养僵尸的说法。
道教法术中也有“太阴炼形”之所,所谓太阴炼形,就是指人死后可以炼形于地下,爪发潜长,尸体如生,久之便能得道成仙。
既然僵尸那么厉害,人类总得想一些道具出来降服他吧?那僵尸到底怕什么?
- 镜子或八卦(很多农村地区的门梁上应该都有辟邪镜)
- 桃木(桃木剑)
- 鸡鸣(鸡鸣一起,僵尸退去)
- 枣核(《子不语》:“枣核七枚,钉入尸脊背穴。”)
- 火(《子不语》:“放火烧之,啧啧之声,血涌骨鸣。”)
所以再厉害的僵尸也有办法降伏。
那为什么香港僵尸片中的僵尸一般都穿着清朝官服?(有人可能会说,僵尸穿是寿衣不是官服,但大部分僵尸片里出现的衣服就是官服,寿衣出现得很少)
至于,为什么僵尸都穿清朝官服,原因有很多。
1.僵尸产生的历史渊源
僵尸文化自明末兴起,于清朝达到鼎盛,《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许多志怪小说中都有关于僵尸的描述,香港僵尸片中的许多设定都是来源于这些清朝的小说、话本,所穿的以自然而然就是清朝的衣服了。
2.剧组为了节约成本
清代官服的制作(租借)成本比较低,这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类似汉服这样宽袍大袖的衣服比较挑人,不是所有人穿上都能和王祖贤这样的。
而许多僵尸的饰演者就是相貌平平、身材一般的路人甲,如果让他们穿着汉服一蹦一跳的话,呈现出的效果会很滑稽。
3.香港民众的反清思想
香港电影历来都有很深的反清情节,比如七十年代的邵氏武侠,《洪熙官》、《少林三十六房》等,都有反清元素在里面。
4.清朝官服本身的阴森、压抑感。
清朝官服比较直挺且颜色较深,有一种很压抑和僵硬的感觉,很适合给僵尸来穿。至于汉服这类宽大飘逸的衣服,一般用来拍神仙或者女鬼,拍僵尸的话且不说好不好看,连跳都不方便跳(很容易摔倒)。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僵尸的种类也了解不少,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