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出了这么长时间,它在一些地方的刻画上,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但也有不少情节饱受争议,观众对其内容也是褒贬不一。
除了剧中某些台词太过随意,好多情节、人物也没有出现之外,还有很多的雷人剧情。其中,最令人不解的就是“关羽的结局了”。
在《三国演义》书中,关羽的结局是,荆州失陷之后,关羽败走麦城,后来在逃亡的路上,被东吴的人生擒,后来孙权要劝降关羽,58岁的关羽丝毫不为所动,慷慨就义,关羽父子因此遇害。
而在,新《三国》中,前面荆州之变,败走麦城情节基本相似,而后面“关羽的结局”不是被擒,也不是阵亡,而是被包围后——自刎而死!
我在上小学、初中的时候就读过《三国演义》的小说原文,当时都不太懂,因为都是文言,后来,慢慢看电视剧,看白话文,再试着读文言文小说,对书中的情节印象深刻,十分喜欢里面的人物,尤其是关羽的形象,义薄云天、大义凌然,最后将星陨落。
就是在那时候,有一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对我说:“你知道三国里面关羽最后是怎么死的吗?”,我回答说:“是被生擒后,被孙权下令杀死的。”他说:“关羽是被包围后,拔剑自刎而死的!当时的那个镜头,唉,简直,绝了!”
我当时一脸疑惑,直呼不可能。后来细问,才知道,他看的是《新三国》,而当时我还没看到关羽失荆州的那一段。
我又去看了看,果然就像他说的那样。新《三国》还就是这么演的。
我当时觉得,那个情节可能是为了体现“士可杀,不可辱”这么一个思想。到后来,我越来越觉得这个情节实在不合理,简直雷人。
在故事中,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拔剑自刎”呢,一般是在极度失望、绝望,无力回天的时候。在《三国演义》中,姜维就是自刎而死的。
姜维被困
当时,姜维挑拨钟会和邓艾的关系,想利用钟会之手,除掉邓艾,劝钟会造反自立,进而蚕食魏国,兴复汉室。最后,邓艾被除掉,而钟会造反的事情败露,被杀;而刘禅也听信谗言,也有些消极避战的想法,光想着投降,姜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度绝望、深感无力回天,无法兴复汉室而自尽了。
三国演义—姜维
那么,新《三国》中关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关羽败走麦城,吴国兵马也已兵临城下,确实是陷入了绝境,但是剧中,关羽的性格是刚而自矜,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谁都瞧不上”,他尤其瞧不上东吴的人,认为“江东群雄皆鼠辈耳”。
一个人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瞧不上的人时,应该是十分蔑视,不服气,要对抗到底。而不是自杀,否则岂不是显得太窝囊,仿佛在告诉敌人:“我打不过你,你比我强太多了,我服了。”这显然不符合关羽的性格。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血战到底,这才合情合理。这一点可以参考,刘备被火烧连营时的反应,当时刘备看见营寨起火,深感大事不妙,却大喊着“杀孙权、杀陆逊”。要不是旁边的将军拦着,刘备真有可能去拼命。
另外,纵观整个新《三国》,导演仿佛对“自刎”这一情节十分”钟意“,例如,诸葛亮在上方谷困住司马懿时,司马懿深感必败,把刀都架在了脖子上;
司马懿被困
郝昭失了陈仓,也是拔剑自刎;曹真打了败仗,从马上跌了下来,更是感觉惭愧,要让旁人替他“自裁”;袁术兵败,大势已去,在庙里自裁……诸如此类。
穷途末路的袁术
新三国—曹真
关羽自尽这一情节只是新《三国》中,诸多自裁例子中的一个,但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适用,最起码,对关羽这一情节的设计,让我感觉,武圣这一形象,是大打折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