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自古以来,有功之臣不得善终,似乎成了一种定律。特别是开国功勋,因为功绩卓著,权势太盛,能力太强,封赏太高,最终多难逃被清算的命运。比如像春秋时期的文种、白起;汉初的韩信、英布、彭越;明初的蓝玉、胡惟庸、廖永忠等等。
可是,世事无绝对。
历史上,也有一些朝代,功臣和帝王的关系相处融洽,那些功勋卓著的大臣名将们,也都能够得以善终。比如东汉初期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期的石守信、王审琦等。
当然,还有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功臣图
许多人都说凌烟阁的功臣晚景凄凉,其实那只是少数,凌烟阁功臣们大部分还是得以善终的。
首先,大部分的凌烟阁功臣,都是寿终正寝的。
纵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了长孙无忌因为反对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得罪了武则天被陷害而死,还有侯君集、张亮因为谋反被杀,其余二十一人的后半生,大抵都是寿终正寝的。
凌烟阁功臣寿终正寝的多
其次,大部分的凌烟阁功臣,都得享高寿。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了张亮和侯君集年岁不好考证,殷开山、刘政会、长孙顺德不知道出生年岁之外,其他人大抵都活得命长。其中最长寿的是虞世南,他活到了80岁(按实岁计算,后同),其次是李靖,活到了78岁,唐俭、程咬金、李勣、高士廉、尉迟恭、萧瑀、屈突通等人都活到了,其中李勣活到公元669年,唐高宗在位的第二十个年头才过世,是凌烟阁功臣里面过世最晚的人。
凌烟阁功臣里,寿命在60岁-69岁的也有5个,60岁以上的总计有14人,占比58.3%。如果扣除未知的5人,这个占比则达到73.7%。
寿命最短的是张公瑾,他在38岁的时候过世,不包括未知的五人,他也是唯一一位没能活过40不惑之年的凌烟阁功臣。
凌烟阁功臣过世年龄图
二十四功臣过世年龄
再者,凌烟阁功臣离世时,大都官运亨通。
二十四功臣之中,除了李孝恭被封为王,其余的功臣也都被封为公侯,如尉迟恭是鄂国公,李靖是卫国公,程咬金是卢国公,李勣是英国公,秦琼是胡国公;
同时,这些功臣被绘像凌烟阁的时候,长孙无忌的职位是司徒,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等人是司空,而司徒与司空,都是唐朝的三公之位,是正一品的级别。其他的,或者是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尚书、都督、大将军等岗位。而许多功臣到后来过世之后,像李靖、高士廉、萧瑀等人,也都被追赠了司徒、司空的封号。
除了侯君集、张亮因为谋反被杀,长孙无忌被贬遇害。凌烟阁功臣们晚年,大多身居高位,荣华富贵,子孙满堂。其中,也只有高士廉因为私扣密奏,长孙顺德因为贪污被弹劾,萧瑀因为反对出征高丽,程咬金因为屠杀平民,唐俭因为怠于政事,刘弘基曾因为和密谋谋反的义安王李孝常有交往等被贬官或者免官。
绘像凌烟阁时各功臣爵位
此外,凌烟阁的功臣们,也受到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祖三代帝王的尊重,比如像唐俭、程咬金、李勣、尉迟恭这些人,历仕三朝,可是他们的结局并不像商鞅、吴起、乐毅这些名将一般,换了个主子,命运就急速转下。甚至连长孙无忌在高宗朝开始,也是备受恩宠,而后他被害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得罪了武则天。
许多的功臣,在身死之后,也都让帝王们感到哀伤和怀念。
比如杜如晦身死之后,李世民是大哭三日不止,后来还常常梦见他,看到房玄龄也会想起杜如晦;魏征死时,李世民是悲恸之及,还亲自赋诗一首来追忆魏征;殷开山死时,李世民是临丧痛哭;张公瑾死后,李世民是不避辰日哭之。即使是侯君集,李世民也是对着他的画像哭之;虞世南病逝,李世民为他在,痛哭悲伤;长孙顺德去世,唐太宗为其停止上朝,派人前去吊唁;李勣过世,唐高宗李治为他举哀,辍朝七日等等。
唐太宗李世民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凌烟阁功臣们大多是得以善终,或者说是得到了帝王们的善待的。
那么,凌烟阁的功臣们,在功成名就之后,又是如何保全自己不功高震主,不被君主猜忌,在后半生中得以善终的呢?
归纳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吧:
一、多求富贵保身法。
秦朝时期,为了讨伐楚国,秦始皇嬴政给了王翦六十万的兵马,几乎是把秦国所有的兵力都交待给了王翦。深知秦王疑心极重的王翦,便装作贪财小器的模样,出征之前,找秦始皇嬴政讨了许多良田屋宅园地,让秦始皇觉得王翦没什么大志向,也为自己赢得了政治安全。
凌烟阁功臣之中,学得王翦精髓的,是李孝恭。
晚年的李孝恭,生活极尽奢华,住着豪宅,生活豪奢,拥着良妻美眷,动不动就召集一群美女歌姬开舞会,热闹非凡。
虽然日子过得奢华,但是李孝恭为人却很谦逊,作为唯一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李唐宗室,李孝恭曾经攻略巴蜀、平定萧铣、俘虏辅公祏,可他从来没有以自己的功劳为傲,待人宽恕谦让,从不招摇惹事。
至于当初一直在自己麾下效力的大唐名将李靖,自从卸下战甲之后,李孝恭也再和他没有半点交集。
李孝恭画像
二、独善其身自保法。
汉初三杰之中,张良是得以善终的。
张良善终自保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远离朝政,精通黄老之学,深知功成身退道理的张良,在刘邦令他在齐国自己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后,果断辞让,只选择了留地这个小地方,理由是这里是他与刘邦相遇的留地,再后来,张良干脆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专心修道。
凌烟阁功臣之中,学张良这种明哲保身的,有李靖、尉迟恭等名将。
作为大唐第一名将,李靖为人是一贯的低调谨慎。战场上洒脱自如、军功赫赫的他,在官场之上,却是谦虚恭敬,对自己的行为很收敛,每次参加宰相会议,总是很谦虚的听房玄龄、魏征等人议政,自己仿佛说不上话的样子。
消灭突厥之后,因为盐泽道总管高甑生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受到李靖的责备。高甑生心怀不满,战事结束后,即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虽然最后是以唐太宗李世民责罚了高甑生为结果,可是从那之后,李靖就阖门自守,杜绝宾客,不再和人交往,即使是亲戚也不能随便相见。
李靖画像
而尉迟恭,则是曾经嚣张跋扈过。
有一次,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宴请功臣,有人的座位排在尉迟恭前面,尉迟恭就觉得愤怒,问说:你有什么功劳,坐的位置在我上面,任城王李道宗刚好坐在他的后面,过来劝架,还被尉迟恭打到双眼,几乎失明。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非常不爽,说:"从前我看汉朝的历史,看到汉高祖的功臣可以获全的很少,心里还怪他做的不对,自己心里总想着让这些功臣保全,子孙们也能够绵延不绝,可是你现在为官犯法,让我知道了当初韩信、彭越被诛杀,并不全是汉高祖刘邦的无情。国家大事,就是赏罚这两件事情,分外的恩惠,不能给得太多,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
从此之后,尉迟敬德就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晚年的时候,常常申请回家养老,同时还迷信仙丹,研磨金属矿石,吞服云母矿石粉,挖池圹建楼台,用白色花纹的丝织物予以装饰,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我娱乐,不跟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
其实,李靖岂是对亲戚无情,尉迟恭岂是真得沉迷丹药,他们只是身处高位,也是身处危位,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尉迟恭画像
三、自污名节保身法。
和张良一样同为"汉初三杰",同时又能够全身而退的,还有萧何。
萧何晚年,一样遭到了刘邦的猜忌,每次他在前面打仗,萧何在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刘邦就问萧何在长安做什么?来人就回答说:萧何在后方爱民如子,除了提供粮草,还做了许多体恤百姓的好事。刘邦听后默默不说话。
萧何听说后,不知道刘邦心里想什么。这时候一个门客跟萧何说,你这是祸事要到来了,因为你现在安抚百姓,是和汉高祖刘邦抢名望,争民心。萧何听说之后,便自污名节,等到刘邦回长安的时候,老百姓都在路上告状,说萧何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
凌烟阁功臣之中,像萧何这样,以退为进,自污名节求得善终的,也有。
比如像唐俭,在功成名就之后,每天在家里就是天天吃香喝热,和亲朋好友一起喝酒为乐,"门资斗食,器劣瓶筲,在势为优,唯闻酒德,席宾常满。"对于政事就不怎么上心了。更过分的是,为了能够和亲友们一起烤全羊,居然私自委托盐州刺史张臣合帮他私自牧羊,还把羊毛卖了赚小金库。
最后,唐俭被御史弹劾,贬为光禄大夫。
唐俭画像
还有像长孙顺德,家里很有钱,可是居然接受了奴仆的贿赂,也就一些丝绢和金银。而听说这件事情之后,李世民说,长孙顺德的爵位已经很高了,他的富贵也是不用说的,如果他需要钱财,可以跟我说,朕当与之同有府库耳。怎么去做这种名节不保的事情呢?
最后,李世民不仅没有处罚他,干脆还又赏了数十匹的丝绢,目的是"以愧其心。"
后世之人,常常都以此觉得像唐俭、长孙顺德这样的人,都是人品不行的人,在小节上有所亏损。其实,我们又怎么知道,他们这些人,不是为了保大局而自损小节呢?
四、远离庙堂保身法: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灭吴称霸,辅佐他的范蠡对文种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是劝文种归隐江湖,远离庙堂,可惜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话,最后被勾践赐死。
春秋战国时期,像范蠡一样,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远离庙堂,泛舟江湖的,还有孙武、孙膑、鲁仲连等名将名士。而凌烟阁功臣之中,也有一些人,在建立功业之后,也想着像范蠡他们一样隐退江湖。
比如像秦琼。
秦琼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位,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
因为秦琼常常取敌于万军之中,所以后世常常把秦琼和关羽一并提起,甚至有"关公战秦琼"的典故。
可是秦琼在玄武门之战之后,就几乎没有了身影。
许多人都说秦琼是在养病,连秦琼自己都说: "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云台二十八将贾复每次大战都先登陷阵,所向披靡,有一次冲得太猛,身受重伤,连光武帝刘秀都觉得他是死定了,刚好贾复妻子怀孕,刘秀就说:"如果生的是女儿,我就让儿子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儿,女儿就嫁给他。"指腹为婚的典故,就出在这里。
可是贾复不久就伤病痊愈,又追上刘秀,一起上阵破敌。
作为一名冲锋陷阵的名将,谁的身上没有几条伤疤呢。关羽手臂受了箭伤,依然可以刮骨疗伤;周泰护卫孙权,身上的伤像刻画一样,几乎没有完整的皮肤,可是后来还是冲锋陷阵好几年。
所以,到底秦琼是为了真病而病,还是为了保身而病,又有谁能够了解呢。
秦琼画像
除了秦琼,像虞世南这样历经陈、隋、唐三个朝代,在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就跟在李世民身边出谋划策,又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的人,在李世民刚刚登记的头年,贞观元年,就说自己年纪太大,申请退休,在李世民不允许之后,又常常申请,终于在贞观十二年得到李世民的允许。
还有李世民妻子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也在绘像凌烟阁之后,就上表请求致仕;刘弘基也在晚年申请离退,可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的时候,他又虎虎生威,屡立战功。
所以,到底是真的因为年纪大了像离退休息,还是迫不得已远离高位,又怎么说的清呢。
五、尽忠职守保身法。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功臣在功成名就之后,就一定要各种归隐身退。历史上像姜子牙就一直身居高位,为国家尽忠职守,干到了139岁逝世的时候。
作为周武王的"首席智囊",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在功成名就之后,有了自己的封地齐国,可是他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周朝的都城镐京辅佐周武王的子孙周成王和周康王,甚至连他的大儿子也没有到临淄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
像姜子牙这样,功成名就了还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不计自身的,凌烟阁的功臣也是不少。
比如像房玄龄和杜如晦。
玄武门之变后,房玄龄和杜如晦被李世民任命为左右仆射,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的缘故,两人配合得十分投合,一起选拔士人,制定国家制度架构,不遗余力,齐心协力为国家效力,一起成为了历朝历代贤相的楷模。
杜如晦过世较早,房玄龄则坚持到了李世民过世的前一年,两人可以说几乎是共同度过了大半生,可是君臣相得,如鱼水相融,没有什么嫌隙的事情出现。
这不仅归结于李世民的用人不疑,也不仅归结于房玄龄的自我谦卑,更重要的是房玄龄能够精诚奉国,恪尽职守。
“士为知己者死”,人这辈子,最怕的就是遇到知道自己,赏识自己的人,因为但凡有血性的人,遇到了知己,便会罄尽自己所有所能,去回报他的知遇之恩。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房玄龄就是报着“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的态度,来回报他的。所以我们在史册上,常常能够看到对房玄龄的评价,要么就是:“夙夜勤强”,要么就是“任公竭节”,要么即使“ 得尽所能”,要么就是“ 孜孜奉国”之类的评价。
房玄龄画像
和房玄龄一样,对李世民感激涕零,竭尽所能的,还有李勣。
我们都知道,李勣有一次得病,药房说需要胡须作为药引,李世民就剪了自己的胡须去做药引,李勣感动得磕头流血,泣泪告谢;后来李世民又把李勣当作后世托付的对象,说要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他,让李勣像从前不辜负李密一样,不要辜负了他,李勣拭泪辞谢,咬破指头,沾血为誓,后来喝醉了,李世民还解下自己的御服给他披上。
像李勣这种重情重义的人物,对待李世民这样的恩宠,自然是感动得肝脑涂地,无所不辞。
所以我们看到,凌烟阁的许多功臣,到了高宗朝,过世的过世,隐退的隐退,只有李勣一人,还屡屡创造出功业,征高丽,定辽东,取新城,破平壤,把隋炀帝、唐太宗心心念念却不能完成的征服高句丽的夙愿,给完成了,并且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中,行得最远,走得最久的一位功臣。
李勣画像
像房玄龄、李勣这样,但求恪尽职守,竭诚奉国,无愧于心,而且为人行事也能够低调自敛,善始善终,不仅成全了自己,也成就了唐朝初年君臣相得的美名。
这样的善终之道,可以说要比前面所列举的各种善终之道,要好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