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辞海计划#
讲故事最怕有头无尾。
尤其是经过一番引人入胜,欲以一个完美结局一舒胸臆时,未料故事情节戛然而止,令人欲罢不能,无处安放一求究竟的心。
断臂维纳斯的美惊艳了雕塑史。但是,那无处寻觅的遗落的半截手臂总是令后人深有遗憾。于是无数艺术家试图续接维纳斯的半截手臂以图还原女神风姿的努力,均以有损现有的审美不被人们接纳而告终。
有时候不完美也是美,残缺的美更因其神秘莫测而充满审美意义。
经典著作《红楼梦》后四十回虽然让故事有了完整性,然而,围绕红楼梦人物的各自结局一直到现在仍然是红学家们和红学爱好者们的一段无法厘清的公案。
那么,就把争议留给历史吧,这个课题太大,钻进去,容易迷路,出不来。
今天只想结合87版电视剧采取的人物结局,探讨宝玉与宝钗看上去十分般配的“金玉良缘”为啥终是宝姐姐错付了一片心。
事实证明,宝姐姐一族心心念念的“金玉良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羸弱的黛玉撕帕焚诗后撒手人寰,完成了此生偿还“甘露灌溉之恩”的宿命。
这边是留不住的林妹妹,那边,红罗喜帐,锣鼓喧天,宝姐姐如愿以偿嫁入豪门成为尊贵无比的宝二奶奶。
此刻,宝玉的痴,宝钗的俗,宝玉的出世,宝钗的入世相杀相生,达到矛盾的高潮。
上个世纪后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举行了惊艳世界的世纪婚礼。
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了吗?
没有,狗血剧情才刚开始。
事实证明,两个思维、思想、经历、阅历完全不搭的人是无法在一个频道产生共鸣的。
贾宝玉是谁?
他是女娃补天留下的一块灵石,他来人世间有着神秘的前缘和宿命。
所以,从骨子里来说,他是来体验和经历的。先天就有着一颗不肯长大的童心。
宝玉喜欢和大观园里的姐姐妹妹们在一起,潜意识里有着地老天荒的渴望。
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所以他见到姐妹们就喜欢,见到污浊的男人就觉得烦。
而宝钗则不一样了。她出生于殷实的皇商大贾之家。自小虽然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耳濡目染了经商人家的精明干练。
说她俗,与她的入世不无关系。
有着缜密心思的宝钗既能协助寡母持家理业,又能在借住贾府后,凭实力碾压小女儿状的林妹妹,终于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好姻缘,图谋了被时人艳羡不已的美好未来。
宝钗和黛玉不一样,林妹妹从来就没想过结婚。而宝钗步步为营地在营造“金玉良缘”的人社。
先是借小丫鬟之口有意无意泄露曾有世外高人预言宝钗的金锁“要捡有玉的方可配”,处心积虑制造“金玉良缘”的舆论。
然后,苦下功夫,笼络贾府上下人心。特别是对她的姨妈王夫人下足了功夫。
菩萨人社的王夫人因为金钏之死面临逼死人命的舆论压力时,宝钗不仅把自己的衣服送去让王夫人赏给金钏做装裹,还巴巴跑过去安慰王夫人说金钏是失足落水,不会是跳井。
在王夫人跟前赚足了信任与亲近。
当她不小心听到两个小丫鬟八卦是非面临被撞破的风险时,她灵机一动,边跑边喊林妹妹的昵称,既巧妙脱身,又让毫不知情的林妹妹背了锅。
小心机,小聪明,小手段,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身边经常会遇到的那种人的感觉?
宝钗的接地气符合了很多读者实用主义的审美观。
然而,她的虚,假,利己与干净、纯粹的宝玉从来就没在一个维度上。
因而,宝姐姐千方百计谋来的不过是竹篮打水。
宝玉到人间经历了一回,繁华散尽,大夏倾覆后,终于顿悟,所有的美好不过是都是红楼梦幻,一切不过都是过眼烟云。
因而,最终宝玉遁入空门的结局完美地扣住了主题,也呼应了书的开头一僧一道说的“造历幻境”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