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说起著名的女作家三毛,除了她的文字,最常被人提起的,就是她和荷西两个人羡煞旁人的爱情,而荷西的意外身故,又让这段感情多了几分凄美的味道。
除了荷西以外,三毛还爱过许多人,最后一段也是最具戏剧性的一段就是三毛和王洛宾的爱情。
三毛对王洛宾的爱,是一场冒险,一次豪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三毛除了是个作家,也写过歌。
齐豫演唱的《橄榄树》,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这首歌就是三毛作的词。
三毛用这首乐曲打动了千千万万在外漂泊儿女的心,而另外有一个人,同样用音乐,打动了三毛的心。
这个人,就是王洛宾。
王洛宾
王洛宾这个名字,很陌生,但他写的歌曲很熟悉,《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这些脍炙人口,堪称时代记忆的歌曲,都是他的作品。所以他也被称为“西北民谣之父”。
而打动了三毛的,是王洛宾的那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悠扬的乐曲朴实纯真的歌词直击三毛的心灵。在荷西意外离世后三毛已经十几年没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感动。
失去了荷西后的三毛总感觉自己内心的某个角落,已经死去了,缺了一角。而王洛宾用歌声唤醒了三毛心中隐秘的角落,直达灵魂。
三毛在心里暗暗记下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王洛宾。
王洛宾
有一种冲动,在三毛的心中日益的膨胀,她按捺不住想要去见王洛宾的心情,即使他们一个在中国的最东边,一个在中国的最西边也无法阻挡这种冲动。
1990年,也就是三毛生命的最后一年,她四处打听,终于从一个媒体的朋友那打听到了王洛宾的家庭地址,独自一人义无反顾地坐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
当时的王洛宾已经接近80岁高龄,一个人独自生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访,让他很意外。
听到敲门声,王洛宾起身开门,看见站在门口风尘仆仆又难以抑制内心激动的三毛,还没等他开口询问。三毛就自顾自地唱起了那首《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流浪···”
此情此曲,如同电影镜头般诗情画意。
三毛
虽然王洛宾还没有问过三毛的姓名,但三毛这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让他明白,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小了他几十岁的女子,不简单。而后在知道她就是三毛的时候,也正是验证了这一点。
得知三毛就是为了见自己一面,不远万里跑来了这新疆的戈壁之上,王洛宾很是感动,豪爽地招待了三毛,领着她四处浏览欣赏新疆的美景与名胜。
两个人好像有聊不完的话题,从歌曲音乐的创作到作家文学,到路上的所见所感生活的点滴小事。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从对方的口中听到,都显得那么的妙趣横生。
三天的时间,说到就到,很快两个人就到了分别的时候。
临走前,三毛为王洛宾留下了一个小礼物,一枚红色的发卡,她别在王洛宾那把弹了几十年的去过新疆各个角落的吉他上。
三毛把发卡别在了吉他上,王洛宾把三毛写进了歌里。三毛走后,王洛宾就为三毛写了一首《幸福的D弦》
“虽然姑娘不在身旁,琴声却是这样明朗,因为她那发针,插在D弦上”
才离开王洛宾的小房子,踏上回台湾的路,三毛就明白,自己对王洛宾的感情,已经从欣赏变成了爱慕。
对于一直流浪的自己,王洛宾就是归宿。
三毛开始回忆起往事,她和荷西的故事,似乎又重演了,不过这一次互换了身份。
三毛和荷西
三毛与荷西初次相识于西班牙的马德里。当时的三毛24岁,荷西不过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在三毛看来还是个刚刚嘴上长毛的孩子。
起初荷西对三毛的示爱,三毛认为不过是青春期少年的胡闹,没有当回事。
三毛曾在书中回忆当时小荷西对她的追求。有一天两个人坐在树林里,荷西一脸认真地对三毛说:“你再等我六年的时间,等我念完大学,服完兵役,我们就可以结婚了。我没有更多的要求,我人生的理想就是和你有个家,我挣钱养家。”
三毛和荷西
一切仿佛还在昨天,但已经是天人永隔。荷西给了三毛追爱的勇气,当初荷西能不顾两个人年龄的差距和世俗的眼光勇敢追爱,她也可以。
荷西肯定也不希望她一直这样颓唐下去,肯定也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三毛和荷西
于是三毛下定了决心,王洛宾就是她要爱的人。
回到台湾后,三毛就开始给王洛宾写信,在回来的途中她就攒了好多话要和王洛宾说,也只想和王洛宾说。
三毛一封封的信,像雪花一样向王洛宾飞来。其实,在三毛走后,王洛宾的心也跟着三毛的飞机飞过了台湾海峡。
三毛的热情像湿润的洋流滋润了王洛宾干涸的沙漠。他开始看三毛写的书,一本接着一本的看,一行行,一页页的阅读着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三毛妹妹。
三毛
他把能找到的三毛写的书,都看了。但唯独三毛的来信,他不敢看。因为他也感觉到自己对三毛的感情起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这在王洛宾看来,是不对的。
世俗的眼光只是王洛宾顾虑的一小方面。王洛宾不是俗人,他自己也大胆地追爱过,关于三毛和荷西的故事,他也有所了解。所以世俗对于王洛宾和三毛这样的人来讲,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王洛宾的年龄。王洛宾当时已经是快80岁的人了。虽然在旁人看来,他还很硬朗,甚至比一些小伙子年轻人更富有生命的活力,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也完全没有问题。
但不管怎样,年龄是无法改变也无法忽略的事实。即便自己接受了三毛,能陪她一起走几年呢?十年?二十年?还是三五年?
如果自己一旦生了病,出了点意外,难道要三毛这样一个才女整天在自己的病床前伺候自己一个将死之人么?
三毛才四十多岁啊,人生才刚到一半,这太残忍了。
三毛已经失去了一位荷西,不能再经历失去王洛宾的痛苦了。
王洛宾
王洛宾决定,把这份爱,埋在自己的心里。能在人生的暮年碰上三毛这样一位红颜知己,已经不敢再多奢求什么了。
和王洛宾想得不一样,三毛觉得能白头偕老固然最好,但即便不能走到最后也没有关系,因为真爱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
虽然因为一次意外,老天把荷西从她身边夺走了,但她并不后悔爱过荷西,那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即便能重来,即便还是一样的结局,她也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一段感情当中。
三毛
三毛并非脑子一热,王洛宾考虑到的这些问题,三毛也考虑过。这些只能说是爱情中的遗憾。
但这世上哪有完美的东西呢?此事古难全。如果因为有遗憾就不去爱,那才是生命中最大的遗憾。
所以三毛又一次飞到了王洛宾新疆的家中,主动地追求王洛宾,就像当年荷西追求三毛那样。
这一次,三毛不是来旅游的,而是直接住了下来,每天为王洛宾洗衣做饭,照顾起了王洛宾的生活起居,俨然是这个小家的女主人。
三毛和王洛宾
虽然王洛宾内心很抗拒,但三毛的到来无异于给他的人生点亮了一盏灯,让王洛宾的晚年生活不那么的凄苦。
不说三毛要操持这个家,就是三毛只是坐在那,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对于王洛宾来讲,都是莫大的安慰。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两个人对于彼此的想法已经是心知肚明了的。两个人中间,只差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了。
但每当三毛想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时候,王洛宾却总是逃避,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视三毛的感情。
不是王洛宾想利用三毛的感情又不给她名分,而是一是他想让三毛知难而退,二是万一自己真有点意外,因为两个人并没有正式的关系,如果到时候三毛想离开他,也没有心理负担,反正两个人没有关系。
这是王洛宾最大的残忍,也是他最后的温柔。
三毛和王洛宾
王洛宾以为自己很了解三毛,但其实有一点,三毛没有告诉王洛宾,就是三毛自己当时也已经身患重病,说不定会先王洛宾一步而去。
如果王洛宾知道这个残酷的真相,很可能他就不会再拒绝三毛,而是会陪她一起走下去。
可惜没有这样的如果。两个人,都深爱着彼此,都不想成为对方的包袱,就这样各自怀着心思,分别了。
三毛最终也没能感化王洛宾,让他跟自己一样不顾一切。而她的身子也一天差过一天,她不想让爱人最后看到的她,是憔悴的、虚弱的。
三毛决定离开,为了把美好定格在王洛宾的记忆里。
三毛和王洛宾
王洛宾呢,以为是自己的冷漠终于起了效果,三毛到底还是放弃了,放弃了王洛宾,放弃了这荒凉的戈壁,回到她繁华而又温暖的台湾去了。
回到台湾后的三毛,身体情况进一步地恶化,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是患上了子宫内膜增生症。
三毛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在她的内心中,她多想在这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能有王洛宾陪着她一起走完。但她又不想成为王洛宾的负担,不想一生潇洒的王洛宾被才认识几个月的她所牵绊。
当时的三毛,不仅病魔缠身,还身陷舆论的漩涡,因为当时有一部改编自三毛作品《滚滚红尘》的电影上映,但反响很差,三毛这个原作者也都连带着被批评,社会的舆论激烈地讨论着三毛,似乎要把她过往的成绩全部否定,贬得一文不值。
罢了,三毛可以接受人生所有的苦痛与不幸,因为那本就是生命的主旋律,幸福美满、事事顺心本就是少数人的幸运,所以三毛并不抱怨什么。
三毛
但,可以痛苦,不可以等待。三毛不能等待命运来为她执行“死刑”,她要掌控自己的人生,要去哪,要爱谁,要写什么,唱什么,要她三毛自己说了算。
现在,该谢幕了,怎么谢幕,何时谢幕,也要她三毛自己做决定。
三毛最后选择了用一条丝袜解脱自己,带点美感又带点戏谑。
她要人们想起她时,会记得,三毛是死于丝袜,而非子宫内膜增生症。
而王洛宾呢,三毛希望他记住的,是她的乐观。
在离开前,三毛给王洛宾写了一封信,这是她最后的眷恋。
她在信中写道:“洛宾,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平静、快乐。谢谢。未来我将住Scatland,回台只是看望父母而已了。谢谢你,也祝福你”。
而后,三毛结束了自己47年的年轻生命。
三毛和王洛宾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三毛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猜到故事的结尾。
她下定决心要像荷西那样勇敢地去追求爱情,却没有猜到自己也会像荷西那样英年早逝。
在生命的最后,她庆幸王洛宾的清醒,没有接受她的爱意,这样他就不必为三毛的离开而太过痛苦。但是,她也心有不甘,如果王洛宾当初接受了她,哪怕两个人只能做一日的夫妻,她能以王洛宾妻子的身份死去,也能瞑目了。
可惜,求而不得。
“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王洛宾有因为没给三毛一个名分,所以减轻了些许的痛苦么?没有。
王洛宾
就在三毛去死的第二天,远在新疆的王洛宾听到了这个噩耗。
王洛宾出生在1913年,他的一生随着中国近代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千难万险,他以为自己已经吃够了苦,早已习惯和麻木,快80岁的人了,热泪也早已经流干。
可是他想错了,在听到三毛去世的消息时,还是一样的痛彻心扉,等他回过神来,已经是泪流满面。
他懊悔,懊悔自己之间为什么要对三毛这样的冷漠,为什么要伤了这样一个不远万里,不顾一切来到自己身边女孩的心。
为什么三毛能够这样的勇敢,自己却是这样的懦弱。
为什么明明已经一无所有,却还患得患失?
王洛宾悔恨的泪,在荒芜的戈壁上,下了一场暴雨。
三毛和王洛宾
王洛宾捧着三毛去世前给他写的信,也是他收到的三毛写给他的最后的一封信。以后便再也没有这样炽热的文字与爱情了。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一遍一遍地念着,那是三毛最后的爱和意志。
在不知道读了多少遍,看了多少遍以后,他才肯把信放下。
王洛宾也要写,可只能写在日记里,他已经没有可以寄出信的地方,没有可以寄信的人了。
王洛宾坐在书桌前,眼泪化做墨水,他想了很多,思绪万千,但最后也只能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句
“你走了,人间就冷了!后悔吧!后悔安慰不了她的在天之灵!实际上后悔又是在责备自己”。
王洛宾没能去台湾祭典三毛,因为没有名分,他以为没有名分,能让两个人不受伤害,至少是少受伤害。
他发现自己想错了,这是一个更大的遗憾。想到这里,王洛宾才意识到,三毛死前是不是跟此刻的自己一样的心情,也是抱着没有名分的遗憾离开的呢?
悲从中来,失声痛哭。
王洛宾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为三毛设了一个小灵堂,放着三毛的照片,还有三毛走前留下的一缕秀发,好像三毛从未离开。
三毛去世后的第四天,王洛宾写下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首歌《等待》,希望信纸无法寄到的地方,歌声可以到达。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且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
三毛和王洛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