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京京剧团排演了一出《秦香莲》,轰动剧坛,不仅戏好,而且“拴角儿”,马谭张裘四大头牌和李多奎、马富禄“二老”,全梁上坝。马连良的王延龄、谭富英的陈世美、张君秋的秦香莲、裘盛戎的包拯、李多奎的国太、马富禄的张三阳,以及黄元庆的韩琪、李毓芳的皇姑。光看这一硬整的阵容就让戏迷们眼馋的了。
《秦香莲》是北京京剧团的屡演不衰的保留剧目,但后来谭富英和李多奎生病淡出舞台,以及演员的调配的原因, 这出戏的主演有过多次变动,如马长礼或陈少霖接替谭富英演陈世美、马富禄或何盛清接替李多奎演国太、马盛龙曾接替马连良演过王延龄、李毓芳曾接替张君秋演过秦香莲、马盛龙或谭元寿接替黄元庆演韩琪、赵丽秋接替李毓芳演皇姑。后来这出戏拍摄成电影,就是马长礼的陈世美、谭元寿的韩琪、赵丽秋的皇姑。
(裘盛戎、谭富英之《秦香莲》)
读者注意到没有,这出戏的角色安排有多次更换和调整,但只有一个人没有换过,那就是扮演包拯的裘盛戎。从剧情上看,陈世美和王延龄都是配角,更换演员也属正常,秦香莲是贯穿全剧的核心人物,但偶尔也可以把张君秋换下来,然而演包拯的人选只有一个,万勿更改。如果裘盛戎也不能演出,怎么办?那只能改戏。记得有一次广告贴出了马谭张裘的《秦香莲》,票早已售罄。裘盛戎突然患病,剧团临时通知更换剧目《赵氏孤儿》,魏绛一角由裘盛戎之徒郝庆海饰演。由此可见,裘盛戎在这两出戏中地位不同,魏绛可由别人替代,但包拯一角非他不可。
裘盛戎在《秦香莲》一剧中地位之重要,有回忆说,马连良先生曾开过这样的玩笑,傻子(裘盛戎的绰号)可不傻,你看谭富英、张君秋和我三人都陪着他唱,他哪里傻呀!
北京京剧团的《秦香莲》一炮打响后,中国京剧院一团也想排演此剧,也难在了包拯一角上。据说是李少春想捧捧年轻的杜近芳,李少春要塑造王延龄的形象,杜近芳自然是扮演秦香莲,由叶盛兰扮演陈世美,可以塑造一个小生陈世美的形象,说到袁世海,李少春建议他走南派的路子,饰演一个南派的包拯。袁世海很“鬼”,不接这个活儿,因为裘盛戎的包拯唱的太火了,他的嗓子肯定唱不过裘。袁自荐扮演韩琪,甚至连韩琪的脸谱都想好了。但说到包拯一角,就卡了壳。袁世海说,还有小奎(娄振奎)啊。但是,提到娄振奎,李少春不语了,包拯的人选不满意,这出《秦香莲》也就没排成。
包拯在剧中虽然不是第一号主角,但是在全剧是蹲底的角色,如果没有相当的份量,全剧难收“豹尾”的效果,而能有裘盛戎这个份儿的花脸毕竟不多,所以李少春宁可不演,也不愿意这出戏“虎头蛇尾”。中京院三团有个金派花脸王泉奎,嗓音洪亮,资格也老,所以三团排演了《秦香莲》,李慧芳的秦香莲、王泉奎的包拯、李宗义的王延龄,小生徐和才的陈世美。这个搭配就妥当了,戏尾也压得住。
其实,演员的水平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的高或低,要看同台的合作演员是否水平相当。娄振奎也是一团首席铜锤花脸,具有宏钟大吕的嗓音,是难得的金派传人。但是和李袁叶杜四大头牌相比就稍逊一筹了,特别是这四大头牌在前边把戏唱足,娄振奎的包拯才出场就有点压不住台了。试想,如果一团是当时的雪艳琴或张雯英、曹韵清、李世霖等排《秦香莲》,那娄振奎就再合适不过了,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马连良、马富禄之《四进士》)
所以说,一台戏的演员搭配是很有讲究的。当年北京京剧团分“大团”和“小团”分别演出,“大团”是马谭张裘为主演,“小团”的主演是谭元寿、马长礼、李世济、李毓芳、小王玉蓉。那么演出时的配角就不同了。比如,马连良、谭富英唱《群英会 借东风》,配角则是裘盛戎(黄盖)、马富禄(蒋干)、茹富华(周瑜)等,“小团”的谭元寿和马长礼演《群英会 借东风》时配角就是郝庆海的黄盖、郭元祥的蒋干、闵兆华的周瑜了,档次明显低了一级,但整体表演水平旗鼓相当,看着舒服。如果裘先生在“小团”的《群英会》里唱黄盖,那就鹤立鸡群了,看着也不舒服。但是,无论“大团”还是“小团”,曹操一角都是周和桐一人的,没有他人替代。
角色搭配要的是均衡合适,而不是名望越高越好。马连良有一出名剧“四进士”,配角基本上用的是原来马连良剧团的人马,马富禄的万氏、马盛龙的毛朋、周和桐的顾读、马崇仁的杨春、茹富华的田伦,再加上李毓芳或李世济的杨素贞。这些角色安排得当,充分发挥各自特点,马连良与他们多年配合默契,观众也十分满意。
后来,剧团某领导突然决定要求这出马派戏要向麒派靠拢,同时还要增强演出阵容,形成四大头牌联合主演的局面,于是除了马连良还是宋士杰不变外,谭富英饰演毛朋、张君秋饰演杨素贞、裘盛戎饰演顾读。张君秋演杨素贞倒也合适,是其本工,解放前也给马连良配过这出戏;谭富英演一个二路老生的毛朋可就屈就了,只能多加些唱;裘盛戎扮顾读就更不对工了,顾读是个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大贪官,与裘盛戎一贯扮演的刚正不阿形象相去甚远,所以裘的这个顾读远不如周和桐演得“狠”,这就像在《赵氏孤儿》中让裘盛戎扮屠岸贾一样不合适,倒是后来改演魏绛,一段新编的汉调二黄成了经典绝唱。所以这个新版的《四进士》没演几场就收了,那个瞎指挥的领导也调离了北京京剧团。此后,马连良演出的《四进士》,包括63年去香港演出,都是原班人马,不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