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影视作品在上映或播出,但怎样的作品才算一部好的作品呢?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能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都是好作品,毕竟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不可能做出专业的点评和高深的解读,但真正的艺术是相通的,会有极强的带动性。
即便我们达不到身临其境的境界,但却依旧会跟着剧情或角色,时而欢喜,时而悲伤,时而紧张到不能自已,时而不由会心一笑……
这便是一部好作品的魅力所在,或许对于作品的时代背景还没琢磨透,或许对角色举动的用意还没有揣测明,但依旧会被紧紧牵动着神经……
一部影片时常会讲究跌宕起伏,制造冲突,制造悬念,因而自然少不一些坏人做陪衬,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
好人坏人的强烈反差,是对人物的凸显和深化,正面的角色往往深得人心,深受观众的喜欢,但反面的角色却遭观众唾弃,被很的牙痒痒,但也意外的令人影响深刻。
你别先急着反驳,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特务,叶琳琅在《虎穴追踪》里的资丽萍和《铁路卫士》中的王曼丽,王晓棠在《英雄虎胆》里的阿兰,谷毓英在《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假古兰丹姆,狄梵在《羊城暗哨》中的八姑等。
我们能想到的女特务似乎比想象中的还要多,那一个女特务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1958年的《英雄虎胆》给我们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涂着大红唇、一头大波浪,浑身彰显着自己不同凡响的特务身份,犹记得当年,王晓棠饰演的阿兰美丽迷人,一曲热情激昂的伦巴舞,不知俘获了多少观众的心,还因此获得了"中国第一女特务"的称号。
导演郝光当年在《英雄虎胆》中打造的女特务无疑是成功的,但他在1965年《秘密图纸》中打造的女特务形象却与之截然相反。
1964年,随着八一电影制片厂对《秘密图纸》的筹拍,选角也提上了日程,不过导演郝光挑选的23号女特务方丽,却不由让人大跌眼镜,人选竟然是师伟。
师伟是何许人呢?她于1928年出生在了哈尔滨的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知识分子家庭,爷爷曾出任过县长,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后来在清华大学任教,母亲虽然是家庭主妇,却也识文断字,尤其喜欢读书和听京剧。
师伟,原名叫孙宗洵,她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和睦。
她受家人影响,对京剧也是十分痴迷,不仅跟着母亲看京剧,还缠着母亲一起表演,小小的她模仿能力极强,唱起京剧来也是一板一眼的架势十足,很多京剧名篇她都信手拈来。
不过此时的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表演的极度热爱和她与艺术的缘分,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兴趣爱好,一切都遵照父亲的安排,打算学医做个医生。
在北平二中读书时,能歌善舞的她无疑成为了班里的文艺骨干,也因此与贾诠、贾大林兄妹成为了知己好友。
朋友是什么,就是有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贾诠的话剧《雷雨》在出演时,由于饰演四凤的女孩突然有事无法登台了,便只好请来曾一同参与排练的师伟救场。
此前的师伟从未登过台,但救场如救火,她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虽然她没有任何正式舞台表演的经验,也不曾得到老师的指点,但她的表演依旧十分出彩,而且灵场应变能力十分强。
她的表演不仅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喝彩,还恍然意识到自己对表演的兴趣,高三毕业时,还参演了贾诠兄妹排练的《阴谋与爱情》,并出演女主。
1946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中国大学物理学院生物系,不过,此间她却参加了"祖国剧社",并出演了《虎符》等话剧。
2年后,20岁的师伟进入华北大学文工团,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1950年,她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银幕生涯。
她是《吕梁英雄》中的翠兰,《儿女亲事》中的李秀兰,《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小八路,《红色战斗员》中的小英。
3年后,她再次被调往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参演《母亲》、《不夜城》、《苗家儿女》等影片,到了1959年时,她调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从而开启了自己的高光时代。
她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两个角色便是,1960年在《林海雪原》中饰演的"小白鸽"白茹和1965年在《秘密图纸》中饰演的女特务方丽。
出演《林海雪原》中的女卫生员小白鸽时,师伟已经32岁了,但她长相年轻,在影片中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小丫头。
她凭借精湛的演技,让自己青春靓丽、温婉可人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还获得了"万马军中一小丫"的赞誉。
这也是为何导演郝光选中她出演女特务时,大家会大惊失色的缘故,毕竟谁也无法将"小白鸽"的形象与女特务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断言,师伟演的女特务,必然会成为所有女特务演员中的垫底。
对于女特务的角色,师伟当初是十分排斥的,但怎奈导演的态度太坚决,她也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为了出演好这个角色,她曾到关着女特务的监狱中,认真观察和揣摩她们的的气质和生活方式。
蓦然才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特务是溶于生活中的,而她饰演的23号女特务方丽又是一位钢琴家,必然不适合太过妖艳,平凡才是一个特务的最好伪装。
她更为真实合理的女特务形象,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最美女特务"的称号,而她的戏路和名气,也因此越来越大。
1972年,44岁的师伟不再满足于只演戏,她还跨界做起了导演,而《闪闪的红星》便是由她筹备拍摄的,还是"潘东子"祝新运的恩师。
她的婚姻也很幸福,丈夫康玉洁也是八一制片厂的优秀工作者,他们共同孕育了2个儿子1个女儿,夫妻感情和睦,孩子孝顺上进。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进了影视行业的儿子,是央视《天涯共此时》的栏目编导,工作十分出色,但就是工作时比父母还拼命。
因而不幸上演,1998年,44岁的二儿子因不眠不休地连续工作几天,而突发心脏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悲惨,让70岁的师伟痛不欲生。
可是祸不单行,2006年时,丈夫去世;2012年时,女儿骑车出行,被一辆水泥车刮倒碾压,当场丧命。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她接连失去了三位亲人,晚年接连丧子丧父,给她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内心的凄苦不言而喻,时常以泪洗面,状态十分消沉和低迷。
朋友和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给师伟报了书法班,希望她能通过写字将内心积攒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修身养性,恢复往日的风采。
没想到师伟真的被书法治愈了,对于人生的得意失意,对于过往的幸福和苦痛,她渐渐看开了,也看淡了。
如今,92岁的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淡然,不仅身体倍棒,行动稳健,思维也十分敏捷祝福这位老艺术家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