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咸阳禁毒先锋
2009年9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广州刑场响起了特别的音乐声:《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伴随着这欢快的歌声,大毒枭刘招华被执行了注射死刑。
谁也不知道,这个天才罪犯,为什么会在临刑时点这样一首歌。被世人记住的是,他是当时全球数量最大的冰毒案罪犯之一。
他与陈炳锡、谭晓林两人共同制毒、贩毒超过14吨,这个重量简直是骇人听闻。
不过,刘招华被人津津乐道的,不只是贩毒,还有他潜逃的过程,堪称一段经典大片。他在暴露后曾多次换身份经商,不仅与政府合作,还多次上了电视。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潜逃的途中还不忘见义勇为,抓获三名小偷,因此被当作正义市民,又一次登上了报纸,堪称魔幻。
时间倒回1999年11月4日。这一天,贩毒团伙的几名主要人员——刘招华、罗建光以及陈炳锡夫妇聚集在了广州,讨论如何“分赃”的问题。因为金额过于庞大,几人在前一天没能商讨出结果,这才决定第二天继续。
然而,刘招华敏锐意识到了不对:原定十点半来接他的罗建光迟迟不见人影,甚至到了十一点半都没有出现。
陈炳锡
期间,他给罗建光打了两次电话都没有打通。直到这天中午他忍不住联系了陈炳锡才知道:罗建光在这天一早运送冰毒时被抓了。另一头的陈炳锡着急地要他来酒店碰面,商量如何逃跑的问题。
陈炳锡给了刘招华一万元现金、两张电话卡,一张香港某银行的账号,以及一张写有他名下十三张手机卡号码的硬纸片。
陈炳锡建议刘招华带着这些东西逃去境外,特别是可以去东南亚地区——作为团伙中的制毒者,他的“技术”在东南亚会大有用途。自负的刘招华拒绝了,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在国内藏住。
刘招华
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被抓后的罗建华在当天就供述出了这个跟他不熟的制毒者,然而警方却没能在当天抓到他。
刘招华与陈炳锡会面后曾经大胆返回自己居住的酒店,想要取回自己放在那儿的装有20万元的手提箱和一些毒品保管单,但是他一回到酒店就发现几个身着便衣的人很可疑。
他镇定下来,同这几个人一起进了电梯,在对方按亮了自己居住的8楼按钮时果断按下了7楼,然后从楼梯逃之夭夭。
警方原本以为是走漏了风声导致刘招华直接逃走了,事后查看监控录像才发现原来刘招华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的。
刘招华
没能抓捕到刘招华后广东警方第一时间戒严了市区所有进出口和交通要道,对所有要离开的机动车辆进行逐一排查。然而,还是没能抓到这名狡猾的毒贩。
为什么就没能抓到这个人呢?这个问题困扰了警方很长时间。直到几年之后审讯刘招华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他骑了三个小时的自行车。
警方误以为他会快速逃跑所以只盘查了机动车的检查点,然而刘招华利用了这一点,于是慢慢悠悠骑出了广州,逃到了厦门,随后乘坐出租车直奔小老婆所在的福建武夷山市。
他让住在上海的大老婆吴云青销毁了手上的资料,再办一张假身份证去无锡生活;带着小老婆李晓菁跑到上海,取出了几乎所有存款,然后跑到了山东青岛。
李晓菁
他在青岛没有家人朋友,此前也没有来过青岛,按照警方的思路,这里应当是最后排查的地方。
从刘招华的逃跑路线中,就能看出此人以下几个特点:反侦察能力强,行动力强,智商很高。而这些,也是刘招华能够成为一名大毒贩的关键所在。
刘招华与“警察”这份工作结缘始于1983年。因为家境贫困,刘招华在17岁那年辍学,随着大哥刘招福学习修车。然而大哥暴躁的脾气让他深觉受罪,恰好此时当地一年一度的征兵活动开始了。
刘招华偷偷改了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以此通过审核,成为武警福州边防支队的一名士兵。
在边防支队中的刘招华是绝对的优秀分子,表现积极且出色,是领导眼中的骨干人才。两年后,他获得了珍贵的前往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成为老家所有入伍的士兵中唯一一名提干的人。
刘招华
1988年,实际上仅有22岁的刘招华被派往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任正排职干事,还代理了司务长,正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让自己人生出现转折的一个人——陈道中,一名曾经担任过台北地检署副署长的台湾人。
他十分欣赏刘招华的才能,与他无话不谈。两人的交谈中就谈到了当时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出现,却已经在台湾十分流行的毒品——冰毒。
陈道中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从二战时期日本士兵来用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开始讲起,讲到冰毒的制作和起源,为刘招华上了一堂生动的启蒙课。
冰毒
他甚至弄到了一百克的病毒原材料,让化学很好的刘招华试试能不能制作出冰毒。仅仅凭着自己看的化学书籍,刘招华用不到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在宾馆合成了这种毒品。
当然,这与刘招华在化学方面的天赋有关。读书时他就是一个成绩出色的优秀学生,在中学时曾经获得过1979年福建省中学化学竞赛二等奖。
因此,当他想要辍学的时候,母亲是极力反对的。可惜当时家庭的重担只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当她实在扛不起来的时候,刘招华无论如何也只能辍学。如果当时继续读书,或许他就会走上一条不一样的路。
刘招华的奖状
用一百克的原材料,刘招华合成出了约五十克的冰毒。第一次尝试制作出的冰毒很粗糙,纯度一般,外观也一般,但仍然是货真价实的毒品。
这些毒品全部被刘招华给了陈道中,此时的他更多享受的是化学合成的成就感。但是,毒品的根就此种下了。
不久后,刘招华又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也是未来他的原配妻子吴云青。当时吴云青正在福建师范大学读书,福师大距离刘招华的单位足有一百多公里,绝对算得上“异地恋”了。
时间久了,女友多了些抱怨:见面这么困难,恋爱谈得好没意思,结婚又要怎么办呢?
此时的刘招华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地想要做好工作,从而得到升迁的人了。他从陈道中口中了解到的花花世界,也不是部队中清苦的生活能比的。于是,胆大又能够敏锐发现规则空子的刘招华决定想个办法提前转业。
刘招华
按照规定,提干的军人在部队必须服役满15年。但刘招华找到了一个提前专业的空子:犯错误。
他也不犯原则性的大错误,而是精心策划了一次自己的贪污,贪污公款145.15元,然后故意暴露出来。
事后,他被记过一次,团内严重处分一次。借由这次犯错误,他也成功提前转业,分配到了老家福安市人民法院做司法警察。
不得不说的是,刘招华真的是个人才,也很会讨人喜欢。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他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好评。
同事们评价他:口才了得,善于交际,很能打;领导也赏识他,准备提拔他。在法院做法警期间,他甚至立了一个三等功,得过“优秀工作者”的表彰。
刘招华
然而此时的刘招华早已经不满足于拿一份死工资了,他出色的表现只是为了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果不其然,1991年他被推荐到市里做招商引资的工作。这个好机会让刘招华认识到了许多来自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的商人,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发家之路——走私。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许多物资还格外匮乏,甚至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这就导致东南沿海地区的走私业格外猖獗,福建、广东两省的走私业尤为发达。
作为福安市招商引资负责人,刘招华可以给很多人“行方便”。借助职务之便,刘招华引来了许多外商主动与他“合作”走私,从中分利。
刘招华
1992年,他与一名台湾商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公司所在地有三座厂房,还有一栋耗资70余万的三层豪华别墅。
工厂是遮掩,作为“收购废弃塑料”并再次加工的场所;实际上这里是走私汽车和龙骨酒的地方,借助赛江之利,走私物品可以迅速到达海边,上下货非常方便。
走私给了刘招华第一笔大额收入。在短短两年内,他成为了福安市远近闻名的大老板。
由俭入奢让刘招华变得自负又爱炫耀,他一口气买了三台丰田皇冠高级汽车,每天轮流开着去上班和应酬。
这样高调的作风,难免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特别是当时法院院长的座驾也只是一辆桑塔纳。刘招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有所规避,他直接辞掉了法院的工作,专心投入到走私之中。
92款皇冠
走私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利益损害,政府自然不能放任不管。1994年年底刘招华辞职后,国家加强了对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又出台法律严格控制国外废弃塑料的进口。
一下子,刘招华“进钱”的渠道受限,摆在明面上的“招牌”也做不下去了。与他合作的台湾商人直接断掉了联系跑了,留下他一个人收拾烂摊子。
穷怕了的刘招华着急万分,就在这时,一个他之前认识但不算太熟的社会人找上门来。此人名为陈文印,他为刘招华打来了通往地狱的通道——贩毒。
陈文印曾经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在社会上“混”出了一些名堂,有了自己的路子,这些路子被他用于从事暴利的贩毒行业。
冰毒
他找上刘招华是因为知道他有一条走私到台湾的通道,想借用来贩毒。为了说服刘招华,他拼命宣扬冰毒在台湾、日本等地有多“受欢迎”。
尽管此前已经通过走私成为了有钱人,冰毒的暴利还是震惊了刘招华——与贩毒比起来,他之前做得走私行当利润简直是太薄了。这时,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合成过冰毒的“成果”,决定自己做一个冰毒的生产者。
当时作为冰毒主要生产原料的某种药材已经被国家列为第一位的严格管控易制毒品,很难批量采购,也非常容易被警方查到。
刘招华研读了大量化学材料,经过多轮实验后找到了一种不需要传统冰毒原料就能合成冰毒的新方法。为此,他付出了四十万元的“科研费用”。
这种新方法合成的冰毒晶体呈黄色,颗粒也很小,并不是会受毒贩和吸毒者欢迎的毒品。因此,刘招华又四处想办法改进自己的工艺。
1996年,他拜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以研发减肥药为由请教如何将药品结出漂亮的晶体。教授再三询问这个年轻人也没有发现什么破绽,便同意了指导他的实验。
在教授的点拨下,刘招华成功结晶出了像冰块一样晶莹剔透的冰毒,从此开始了批量生产的制毒之路。
冰毒
1996年5月,他在自己曾经的塑胶厂房中生产出了20余公斤冰毒,将其中的一公斤交给了陈文印销往台湾。
陈文印传回的消息是振奋的:这一公斤很快被一抢而光。尝到甜头的刘招华又拿出了十一公斤交给陈文印。
此时的他还有些良心,再三叮嘱:不可以在大陆销售。当然,良心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大陆对毒品追查相当严格,很容易败露。
可惜,刘招华再谨慎也拦不住陈文印贪婪。他不知道的是,第一批的一公斤冰毒就没有销往台湾,而是图省事卖给了一个福建长乐的毒贩。这名毒贩很早就被警察盯上了,顺着他这条线,陈文印也被抓捕入狱。
刚开始入狱的时候陈文印很有“义气”,一直没有供述出刘招华。刘招华甚至气定神闲地坐在旁听席上听完了法院对陈文印最后的审理过程。
当听到“死刑”的宣判结果时,他意识到了不妙——为了不死,陈文印一定会拼尽全力“戴罪立功”,那么就很有可能把自己供出来。
做足了准备的刘招华成功逃脱了警方的追捕,并且绕过了自己满大街的通缉令,在海南三亚暂居了下来。
在这里,他还骗到了“二老婆”陈婷,与她孕育了一个孩子。这么快的潜逃,得益于他在警察队伍中工作过的经历。
陈文印(左)
在海南三亚期间,他将自己从一个身材匀称的退伍军人吃成了一个大胖子,与通缉令上的照片已经有了很大区别。
因此,当他在一年之后来到当时中国毒品的重灾区普宁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认得出来他。
借由这个便利,刘招华与陈炳锡结为异姓兄弟,两人一人贩毒,一人制毒,开始了最为罪恶的一段人生。
陈炳锡当时已经是在“圈内”有名的毒枭,手下也有一些制毒“能人”。但是,在曾经制作出冰块一样高纯度又好看的冰毒的刘招华眼中,陈炳锡的工厂做出来的“货”品相实在不够好。
刘招华
在他的指导下,陈炳锡的工厂很快生产出了纯度高达85%的冰毒。这算是刘招华给陈炳锡的第一个“见面礼”。
随后,刘招华又拿出自己的新制毒方法,不仅将成本降低了足足五十倍,制毒风险低,而且结晶非常漂亮。
陈炳锡由此对刘招华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此两人合作五五分成,而且陈炳锡将自己已经成型的原料采购、工厂等通通交给他,自己只负责出资金和销售。
1998年10月,陈炳锡和刘招华将原本开在普宁的工厂搬到了宁夏银川,并在当年11月正式开始开工制毒。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银川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冰毒生产基地——按照刘招华的说法,只要销售没问题,一天生产一吨都可以。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
陈炳锡
而刘招华的新制毒方法制作出的高纯度冰毒,也给陈炳锡带来了更高的利润:所有的“渠道商”几乎是来抢货,而且价格不断提升。
两人合作后不到半年时间,陈炳锡就成为了东南亚冰毒市场的垄断者。
生产太顺利也会出现问题:库存积压。约一年之后,银川所生产的大量冰毒已经无法在广东全部销售出去,只能积压在仓库中。
1999年10月,在陈炳锡的强烈要求下,刘招华暂停了病毒制作。根据刘招华后来的供述,他在这一年里至少生产了31吨冰毒,这还是受销售的制约,否则还可以翻番。
陈炳锡
这些冰毒带给了刘招华1600万元的净利润。若不是接下来出了事,陈炳锡至少还要再给他两亿元的分成。
毒品利润之高可见一斑。然而,利润的背后是无数个破败的家庭,更是他们为自己挖得越来越深的死亡陷阱。
11月,制毒这条线从罗建光开始被警方完全挖了出来,刘招华也逃到了山东青岛。他在这里以“李森青”的名字包下了十台福利彩票机,开办了一家彩票投注店。
因为装修设计新颖,这家店吸引了很多商家来办活动,山东卫视甚至采访过他几次。不得不说刘招华确实有“财运”,他自己办彩票的时候甚至还中过一注一百万。这件事让警方很费解,问他是不是掌握了什么“算法”。
彩票
刘招华对此也是苦笑,彩票不存在什么算法,他也是真的运气很不错。
还有一件在调查时令警方很费解的事情:刘招华曾经给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系投资40万元资助学生们研究海洋生物药用物质提取的课题。
警方曾经怀疑过这是不是刘招华在研究新的制毒方法,经过审讯和咨询专家后,终于确定:当时的刘招华应该就是无聊了。
无聊之中的投资给了刘招华新的“东山再起”的思路:化学制药。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他从山东青岛跑到了广西桂林,带着大量的资金来到这边干起了培植红豆杉的生意。
红豆杉
为了使一切流程“合法化”,他专门给自己做了一个假户口,成为了广西全州县的“李森青”。
他在当地注册了一家“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巨资商人,接受了不少媒体采访。甚至有一次,他还在大街上见义勇为抓住了三个小偷,这一事迹还登上了《桂林晚报》。
作为一名通缉犯却能如此高调,多次接受电视台采访,登上报纸,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一方面是因为刘招华十分自负警方找不到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追查技术实在落后,办假户口也实在太容易。
“李森青”就这样在当地投资了多个项目,尤其是红豆杉培植。红豆杉中的紫杉醇是一种抗肿瘤药中的主要成分,售价相当高。
在当时,一公斤紫杉醇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100万左右。后来刘招华谈到,做毒品的时候并没有成就感,但是种红豆杉的时候有,因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红豆杉林场”。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李森青”走遍了广西省,还去到过北京、上海、厦门、西安、广州等多个大城市采集植物标本、拜访当地高校与科研机构。
比起毒品来说,紫杉醇的利润更高,但刘招华并没有安安心心做生意。在与当地几个政府签订了合同,获得启动资金后,他开始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地方政府租金,还四处借了许多钱。
最终刘招华被抓到的时候已经是2005年。2004年11月24日,公安部通过中央电视台召开新闻发布会,悬赏20万元对刘招华等五人发出A级通缉令,并公布了他的多张照片。
刘招华
当天,刘招华的一名合伙人刚好也在看电视。当他看到刘招华的照片时简直惊呆了,这不就是“李森青”吗?
他急忙去贵州公安局报案,这才得知:已经有很多热心市民举报当地商人李森青和刘招华长相相似,而且是福建口音,来路十分可疑。
刘招华自己刚好也看到了电视,当时他正在忽悠其他人投资红豆杉项目。几名正在洽谈的商人都看到了这条通缉令,再看眼前的人,虽然长相相似,却十分淡定,便放下了戒备。
殊不知刘招华此时一边应酬,一边已经在策划如何逃跑了。
刘招华
十分了解警方手段的刘招华再次逃脱了追捕:他带着小弟去到了临桂县的一个废弃雷达站,周边荒无人烟,还有一个山洞。
当警方追查到这个山洞的时候,刘招华已经又一次转移了。这次,他经过广东普宁,回到了老家福安。
2005年春节前夕,福建警方发现一处偏僻的屋房被两个生面孔的男人租下,而且大白天也要把窗帘拉下,还不往外倒垃圾。
刘招华
经过激烈争论,警方决定不顾“打草惊蛇”的风险,抢先实施抓捕。3月5日凌晨,58名特警将这座房屋包围得严严实实,终于抓住了这名潜逃多年的毒枭。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刘招华自诩智慧过人,也的确是一个天才,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来源:二江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