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黄磊的《深夜食堂》居然创造了一个奇迹。
豆瓣超过4万人评分,结果只有2.3分,90%的人都给了一星,创造了国产剧的历史新低。
要知道,日版《深夜食堂》可是有着9.2的高分,两者差距,天壤之别。
WTF?
你让《幻城》、《孤芳不自赏》等等抠图神剧,情何以堪啊?
在吐槽方面,广大网友也是极尽想象之能事,表达他们不可抑制的愤怒情绪。
这部电视剧究竟怎么回事?口碑差到全网现象级,也算是一朵独领风骚的奇葩。
作为一部翻拍作品,它既没有原版日剧的精气神,又没有接地气的感觉,总之就是——“四不像”。
下面我将一点一点展开,陈述这剧是如何的不像话。
《深夜食堂》华语版
第一,美食荒唐的不像话
你把原版里的红香肠和鸡蛋卷搬过来,其实也没什么,但是泡面是个什么鬼?
而且还是统一方便面,这广告植入的能不能再直接一点?
对美食的用心和敬畏,一直都是原版的吃货精髓,每一个特写镜头都是对美好食物的向往,老板烹饪的过程无异于一道清新的风景线。
可是到了黄磊老师这里,就变成了方便面速成大法。
对,你没看错,面饼都是从桶装里小心翼翼拿出来,调料包也没有浪费,认认真真的加入了面汤。
深夜食堂,这个从晚上十二点开到早上七点的小食店,会有哪个中国人跑过来,煞有介事的点一碗泡面,还是统一老坛酸菜面?
剧中的三位女白领,究竟是有多么的空虚寂寞冷,才会跑到深夜食堂,就着一碗泡面,就能露出被治愈的小表情,说出句句言不由衷的台词,只为卖广告?
(生硬的泡面广告)
泡面这玩意儿,在家里泡一泡就好啦,莫非穷到连热水都烧不起?不至于吧。
你让亿万中国人首播集体看演员吃泡面,居心何在?
要知道,首播可是一部剧的门面,基本决定了这部剧的格调和品位,中华大地那么多美食,浩如烟海,就不能取一瓢饮?
小龙虾,重庆小面,肉夹馍,臊子面,烤串,火锅,热干面,酸辣粉,小汤圆儿……
好吧,就连我这个伪吃货都能报出一连串街头小吃,所以你还是选择了泡面?
正如网友所言,原版馋到崩溃,国版尬到反胃。
在国内,电影渴望的是天价票房,电视剧渴望的是天价广告。
不禁想问,你们收了多少广告费,才能这么勇敢地突破有电视剧以来的历史最大尺度。
何止泡面,食用油,可乐,房产中介,面膜,甚至连垃圾袋都不放过,其不堪入目的吃相,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第二,人设粗暴的不像话
同样是龙哥,同样是黑衣墨镜,原版一看就是混黑社会的,可到了翻拍版,就成了天桥底下拉二胡的,气场的差异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再来说说茶泡饭三姐妹,在本剧里变成了泡面三姐妹,对于她们享用泡面时浮夸的演技,大家自行意会,这里就不做言传。
名牌控、女博士、傻白甜。但简单粗暴的标签,还是令人发指。
难道说,不给三位姑娘安上标签,就不能愉快的玩耍啦?
原著作者安倍夜郎对于改编是有明确底线的——他要求里面的食客是社会边缘人士,这点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默默关怀。
可是,这三位女白领,哪里像是中国社会的边缘人士啊?
至于那位更合适拉《二泉映月》的龙哥,和咋咋呼呼的跟班儿小弟,简直是为广告台词而生的“好贱”二人组,究竟有什么存在感?对剧情又有什么帮助呢?
正因为简单粗暴的人设,在这些角色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情脉脉。
第三,剧情狗血的不像话
日版一集也就二十分钟,每集一个故事,剧情十分紧凑。
再看这版,光是泡面三姐妹的故事,就讲了差不多两集,每集45分钟,接近90分钟的篇幅啊,一部电影的时间都有了。
真有那么好的故事可以说吗?呵呵。
三姐妹如何成为闺蜜?此处用去半个钟头。
接下来三姐妹围绕一个高富帅,展开了闺蜜式撕逼。
傻白甜犯花痴的桥段:遇见、偷拍、假摔、约会,此处用去二十分钟。
四个人喝酒扯淡,用去十分钟。
女博士插足,三人大战,用去十分钟。
绝交到和好,和好到友谊的升华,又是十分钟。
如此一来,两集就这么拼凑出来啦,是不是很有《小时代》的感觉啊?
姐妹们为高富帅撕逼,很快又握手言欢,歌颂伟大的闺蜜情深,逻辑不要太喜感啊。
你要知道,剧情注水的最大好处,就是给广告植入留下巨大的可能。
你瞧瞧,就连去桑拿房,都不忘拿出XX牌面膜推销一下。
问题来了,这部神剧究竟是在剧情里植入广告,还是在广告里插入剧情,请原谅我傻傻分不清楚。
至于第三、第四集,改编的是日版猫饭女的故事——
钟爱唱歌的女子,为了圆梦来到大都市,在老板的引荐下踏入歌坛,很快成名,已患有绝症的她终于含笑而逝。
从剧情,到鱼松拌饭,几乎全是照搬的拿来主义。
徐娇饰演的猫饭女分分钟让人出戏,唯一令人略感欣慰的也就只有刘昊然饰演的的音乐制作人了。
剧情那塑料般的质感,让人一眼洞穿。
无论是徐娇MV式的奔跑,还是刘昊然苦情般的泪目,给你的,也只能是偶像剧版《深夜食堂》的浮光掠影。
(原版猫饭女)
(徐娇版猫饭女)
看到日版的猫饭女,你会真的很想哭,但看到徐娇的猫饭女,你会真的想笑。
第四,情感虚伪的不像话
日版《深夜食堂》看起来说的是食物,其实说的是食物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因为食物里饱含着老板的脉脉温情,所以吃起来才会暖心暖胃。
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食物,寄托的是千人千面的烦恼和惆怅。
拿茶泡饭三姐妹来说,她们都喜欢茶泡饭,但口味有细微的差别。
有人偏爱梅子味,有人偏爱鲑鱼味,有人偏爱鳕鱼子味。
当她们闹别扭时,老板让她们互换口味,体味彼此的食物。
这份温馨伴着食物流淌在体内,让人温暖,也让她们的言归于好有了合理的落点。
黄磊自己也说过:
《深夜食堂》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有着非常浓烈的情感。
可是黄磊老师给三姐妹做的却是泡面——统一的面饼,统一的调料,统一的老坛酸菜,把千人千面的个性变成千人一面的雷同,自然让食物失去本该拥有的温度。
她们吵架,撕逼,黄磊老师做的还是泡面,别以为多一点份量,加一点蟹黄,就不是泡面的味道了。
简直是强行灌鸡汤!
番茄君看来看去,横竖也就写着“虚伪”两个大字。
如果真是煲鸡汤也就算了,好歹是有营养的,可你拿没有营养的泡面,说着满是鸡汤的道理,究竟是在藐视谁的智商?
答应我,别再把泡面跟友谊混为一谈,好吗?
深夜食堂,毕竟是一方柔软的净土,它的存在就是给人短暂休憩的,对于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一直都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大家脱去白日里狰狞的盔甲,将自己的软肋舒服的释放。
在电影版中,丢在食堂的骨灰盒,让老板心生敬畏,与食客们一起又是祭拜,又是供养。
窗外飘雪纷飞,窗内人情暖胃,堪称形神兼备。
翻拍版《深夜食堂》却是一盘散沙。
食客们支离破碎,说着令我们尴尬的台词,吃着令我们反胃的食物,演绎着与我们无关的故事,还指望我们有强烈共鸣,休想!
黄磊老师曾说:
与其他的改编剧相比,我觉得中国版《深夜食堂》有着自己的特点,不存在所谓的优势和劣势,这些都是我们努力想要呈现给观众的,只要我们的诚意传达出去就够了,不一定需要回应。
问题是,诚意在哪里。(在哪里呀在哪里?)
(再来一发随处可见的广告)
如此不像话的改编,不仅是对观众的忽悠,也是对中国美食的亵渎。
翻拍再难,也不应当成为粗制滥造的挡箭牌。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亿万观众的回应,即是对本剧最率真的否定。
万万没想到,一向稳重、可靠、厚道的黄磊老师也开始心浮气躁。
又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完美人设开始松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