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刚凭借《红高粱》在国际打响声誉的张艺谋,正在筹备他的下一部片子。
本来他想改编王朔的两部小说,但一部《顽主》被导演米家山捷足先登,另一部《我是你爸爸》也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搁浅。
正巧老同学顾长卫来找他,说有个反恐题材的商业片指定张艺谋来拍,投了几十万,万事俱备就差导演了。
张艺谋推脱不下,再加上手头又没有其他项目,就只能接下了这部电影。
但他没有想到,这部名为《代号美洲豹》的电影,会在当时招来一片骂声,成为了他至今都不愿提及的“痛”。
01、中国第一部“反恐片”
1988年9月,一架载着台湾环洋公司董事长屈孝真的飞机在飞往汉城的途中,遭到一群恐怖分子劫持。
这个自称“亚洲黑色特别行动小组”的恐怖分子团伙手持冲锋枪,很快控制了机上的所有人员,但混乱当中,飞机的仪表盘不慎被恐怖分子打坏。
无奈之下,团伙的二号人物郑贤平(葛优 饰)让机长将飞机降落在距离最近的北京,并以飞机上的人质为要挟,提出几个要求。
首先是释放他们在台湾被捕的头目刘庭君,同时提供一架满油的直升机供他们离开,否则就将人质全部灭口。
海峡两岸为此采取紧急行动:大陆方面派出解放军反劫机突击队,由队长梁壮带领;台湾方面派来一支反恐突击队,由队长黄敬儒带领。
此次解救行动的代号,被命名为“美洲豹”。
营救行动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在和两岸突击队的先后谈判中,老奸巨猾的郑贤平表现得极其谨慎。
突击队先是想往机舱内注入麻醉气体,但却被郑贤平发觉,实施行动的台湾突击队副队长惨遭杀害;
之后又利用烟雾弹企图制造飞机失火的假象,却被外面放哨的同伙泄露消息,郑贤平恼怒之下,杀害了一名女人质。
台湾方面不得已将团伙头目释放,他们准备在双方接头时,伺机行动将其一网打尽。
另一方面,头目的女人阿丽(巩俐 饰)在目睹郑贤平他们残忍杀害人质之后,内心陷入了良心的谴责和挣扎中。
影片最后,头目以阿丽做要挟企图逃走,这一行为彻底抹杀了阿丽对爱情仅存的希望,她挣脱了头目的,向突击队跑去。
一阵枪响后,突击队长梁壮和阿丽都倒在血泊中,而头目和郑贤平等人也被突击队击毙······
在当时看来,整个故事的设定足够新颖:大陆和台湾打破多年僵局,携手对付恐怖分子,无论从内容还是主题表达来看,尺度都够大。
而且看完《代号美洲豹》后皮哥才发现,老谋子和商业类型片的“缘分”,早在这时候就结下了。
一波三折的正邪对抗,敌我两方的斗智斗勇,最后我方艰难完成任务,这样的剧情设计,不禁让人想起打破谍战片票房纪录的《悬崖之上》。
还记得网上很多人说,没想到从没尝试过谍战的老谋子,竟然能把这个故事拍得如此精彩、老练。
如今看来,老谋子拍《悬崖之上》也并非零基础,其实早在这部众人眼里的“失败之作”中就有过类似的实践。
02、张艺谋的“败笔”
一直到现在,《代号美洲豹》都被视为张艺谋的一大败笔,5.4的评分也仅仅高于他的《三枪》和《长城》。
尤其是影片上映之初,更是遭到清一色的口诛笔伐:从《红高粱》到《代号美洲豹》,张艺谋究竟经历了什么?
在皮哥看来,《代号美洲豹》的失败,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国内缺少拍摄商业类型片的经验。
80年代中后期,受到好莱坞电影影响,再加上国家对“题材多样化”的提倡,涌现了娱乐片的拍摄热潮。
但反观此前几十年,“商业”、“类型”等名词在电影中是缺席的,国内电影人对这些只知道皮毛,更别说运用到实际的创作里。
但在这股风潮影响下,几乎每个导演都想插一脚,张艺谋也不能置身事外。
在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他说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但前期筹备已经完成,碍于人情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拍。
可想而知,这种赶鸭子上架拍出来的作品,很难得到认可。
所以拍完本片后,张艺谋回归自己擅长的领域,《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步步迈入自己的导演巅峰。
第二,也是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劲”。
一般来说,一部合格的反恐类型片,通常有这几个特点。
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丰富饱满的人物刻画,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自然真实的情感表达。
但以上种种要素,在本片中要不是没有,要不就是一带而过。
比如片中副队长爬上飞机设置麻醉装置的片段,本应是关乎全局的惊险时刻;
但在影片中,这场令人窒息的行动几乎成了对话的堆砌,看不到危险的步步紧逼,感受不到人物面临的危机,完全失去了千钧一发的紧张感。
诸如此类的桥段,在片中比比皆是。
而且片中涉及这么多群像角色,几乎都沦为毫无个性的“工具人”,让人很难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共情。
白开水般的剧情,模糊的角色,再加上当时普遍对娱乐片的看低,《代号美洲豹》遭到“围攻”也不足为怪了。
03、全台湾记者自发为张艺谋拍摄素材
平心而论,《代号美洲豹》其实并不像评分显示的这么差,其中不乏一些亮眼之处。
比如在摄影上,影片一开始使用手持摄像的方式,在摇晃的摄影机中营造劫机的混乱和恐慌感,让观众马上置身其中。
此外,将多组照片结合旁白穿插在故事中间的手法,制造出一种“伪纪录片”的质感。
其中为了一些台湾街头的照片素材,张艺谋还费了一番功夫。
因为当时海峡两岸还没有完全放开,大陆的工作人员很难到台湾去采景。
一筹莫展之时,张艺谋想起了有着“台湾新电影之母”的焦雄屏。
作为台湾地区首屈一指的电影学者,焦雄屏当时频繁来往于两岸,和包括张艺谋在内的很多大陆导演都认识。
没想到,短短几天后焦雄屏就寄来了一大摞素材,办事效率之快出乎张艺谋的意料。
焦雄屏告诉他,因为《红高粱》,全台湾的记者都认识了这个“天才导演”,所以现在都抢着帮他拍照呢。
04、巩俐和葛优第一次牵手
除了摄影上的别出心裁,巩俐和葛优的出演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彼时的巩俐,刚出演了《红高粱》里敢爱敢恨的九儿,戏外也和张艺谋陷入热恋。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部所有人看来如此糟糕的影片,让巩俐拿到了她的第一个电影奖项——百花奖最佳女配角。
白色衬衫,白色长裤,扎着干练的马尾辫,整个人都笼罩着一种自然而然的优雅和性感。
从开始时的顺从,到后来对人质的同情,饱受良心折磨的挣扎,再到最后的绝望,巩俐在有限的空间内演出了阿丽这一人物的悲剧性。
彼时的葛优当演员不过四年,名声还没打出来,这部被人唾弃的“烂片”其实促成了他和张艺谋日后的第二次合作——《活着》。
片中,葛优总是一副气定神闲,淡然若素的模样,不慌不忙的言行间,隐藏着将人置之死地的凶狠与狡诈。
葛优把这个高智商罪犯诠释得相当成功,再加上与生俱来的黑色幽默气质,可以说影片最出彩的人物形象,非葛优莫属。
时隔多年,随着对商业片认识不断加深,对于《代号美洲豹》的评价,也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如今,这部葛优和巩俐的第一次牵手之作,虽然当时不太成功,但放在现在来看,还是挺“时髦”的。
作为张艺谋商业片的“试水之作”,它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但也是这次“迫于无奈”的尝试,为他日后的商业片拍摄积攒了经验。
毕竟,那个想成为”大导“的导演,在成功路上没几部“失败之作”呢?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