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心理健康网,国家级心理助推平台。
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公众号,获取更多心理资讯。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
01.
150年前,一位出版商建议路易莎·梅·奥尔柯写一部有关 “女孩的书”。路易莎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了《小妇人》。
这本描述一个普通家庭的四姐妹如何从女孩走向妇人之书,一面世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小说。
海明威曾点评这本书:温情脉脉,充盈着光明与甜蜜。
这句话诠释了一本好书对生命的疗愈意义,它能跨越不同时代,馈赠给读者以顿悟与激励。
150年以来,这本书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被拍摄成好几种版本的电影、动画,抚慰了无数心灵。其中的很多读者,伴随它从小女孩成长为小妇人。
J.K.罗琳(《哈利波特》的作者)说:读《小妇人》,有那么几个月,我自己就是乔·马奇。
辛西娅.奥齐克(美国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说:我读了一千遍《小妇人》,它让我做自己。
2019版和1994版的同名电影《小妇人》,都在奥斯卡大放异彩,不仅都获得最佳服饰奖,剧情也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不仅都获得最佳服饰奖,剧情也结合了时代特色,诠释得十分动人。对家庭温馨图景的刻画,对女性自我定义的探寻……激发了无数的眼泪与共鸣。
无论是书还是电影,我们都能看到:四姐妹虽然个性迥异,但都按照内心想要的方式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期待“合意的人、可爱房子”的大姐梅格,有一个幸福的家;
想要“堆满书籍、有神奇墨水台、作品闻名”的二姐乔,成为了作家;
只想“和父母一直待在家里”的三妹贝丝,最终也真的如此;
想要“到罗马画出最优美图画“的四妹艾米,成为有艺术品味的富太太。
她们都忠于理想且忠于现实,克制欲望又勇于进取,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了一生。
那么,作为对她们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她们的妈妈马奇太太,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位“穿着灰色大衣、戴着不时髦的帽子”的女人,是如何成为四个女儿心中不可撼动的“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母亲”呢?
02.
“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母亲”
四位女孩对幸福目标的锚定,个性从稚气到成熟,从肤浅到深沉,每一步都离不开马奇太太的精心培养。
观察这位母亲的教育理念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她既考虑了集体共性,又尊重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集体教育中,我们来看孩子们成年前冲突最大的一件事:
艾米因为生气,烧掉了乔的手稿。乔知道后,打了妹妹一个耳光。
马奇太太的处理方式分为几步:
1、让艾米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旁听的梅格、贝丝也同步接受教育。任性的艾米终于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主动跟姐姐道歉。但乔不接受;
2、搞定艾米之后,开始开导乔(没有强行让姐妹和好)。她先试探性地建议乔放下怒火,劝慰方式不是“艾米毕竟是个孩子”,而是“怒火会伤害到你”。但是乔再次拒绝。
3、乔持续的怒火差点引发了艾米的意外,此时她从暴怒变成内疚。马奇太太没有责怪她,先说你当时已经采取了最好的方式去保护妹妹了,让她卸除压力。再用自己的成长故事,鼓励乔之后要驾驭自己的情绪。
这件事完满结束,姐妹和好,从此再也没有吵过大架,且都因为这件事自省和磨砺自己的性子。
如果说这算一件家庭中集体危机公关的话,那么多年来渗透在每个孩子身上的,则是她智慧的、因地制宜的爱。
四个孩子,四种教导方式
1、梅格:“果敢、清晰”
大姐梅格,徘徊在在面包与玫瑰的矛盾中
她经历过家庭的盛衰,还记得起童年时的奢华,所以对比眼下生活的拮据,她的匮乏感、痛苦感来得比妹妹们更强烈。
与此同时,她也通过富有朋友的朋友圈清醒地看到:缺乏精神滋养、没有爱与尊重的生活,比单纯的贫穷更痛苦。
梅格的这种心理冲突的痛苦,一直持续到婚后:她一方面觉得满足于现有的幸福,另一方面又为买不起昂贵的布料而痛苦。
马奇太太给予的爱是:果敢、清晰。
在梅格迷茫的任何时候,她如同海面上的明亮灯塔,清晰利落地给予分析和指导。
梅格问,你会希望我嫁个有钱人吗?
她说:我不希望金钱是你们争取的首要或唯一目标。我宁愿你们做穷人的妻子,只要你们享受到丈夫的爱,感到幸福和满足,而不是坐在宝座上,当一个没有自尊和安宁的王后。
对所有的犹豫,直接、果敢是最好的示范。
2、乔:“收放自如”
二姐乔,有主见、敢想敢做、急躁,是个很虎的姑娘。
她是那个在家庭遇到危机时,跑遍整个小镇,卖掉自己最珍惜的头发给妈妈救急的孩子。
也是那个妹妹带她去社交时,容易说话不顺而四处树敌的孩子。
马奇太太给予的爱是:收放自如。
在结果许可的范围内,她尊重和接受乔的一切决定,并帮她疏解掉压力,鼓励她勇敢做自己,做她最坚固的后盾。但当乔处在失控的关键处时,她又能帮她拉回缰绳,找回耐心和勇气。
乔拒绝了劳里的表白,她说好,我也觉得你们不合适;乔说要离开家去做家庭教师,她说好,到一个更适合你创作的地方去。
当乔因为自己的坏脾气,差点让艾米出意外,沉浸在巨大的愧疚时,马奇太太采取的方式是:讲述自己当年是如何控制坏脾气的。
当贝丝离世时,乔沉浸在巨大的悲伤无法走出时,马奇太太提供的建议是:你可以用写作来抒发悲伤。
她深知乔感情浓烈,一定要合理的方式抒发,所以母亲必须帮助她建立管道,让思考与情感以才华的方式溢出——乔之后成为了作家。
3、贝丝:“看见、尊重”
三妹贝丝,是一个害羞、安静、不争不抢的付出型孩子。
很像我们常说的“老实人”,而伴随老实人这个标签的自动思维往往是:“老实人会不会吃亏?”
贝丝就是这样一个以付出为己任的老实人,她承担最多家务,送吃的给穷人,修理坏掉的布娃娃,鼓励乔去发表文章。因为抱了生病的孩子而得了猩红热,导致身体一直很虚弱,病没停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在为孩子们做手工。
作者写道:“她为别人而生活愉快,以至于没有人看到她所做的牺牲……“
马奇太太能看到,不但能看到,还能引导大家都能看到和尊重贝丝的奉献。
她对这个女儿给予的爱是:看见、尊重。
付出型的人,需要的仅仅是被看见、被尊重、被爱……而已。
老实的孩子最在意的不是我辛不辛苦,而是我的辛苦你们看到了吗?绝不能让老实人寒心。
马奇太太做到了,并让姐妹和邻居们都深深爱护和尊重贝丝。
后续我们看到,贝丝这样一个看似背景板的人,却有大音希声的慈悲力。她是周围人缘最好的孩子,大家都发自心底的爱她和呵护她,主动把最爱的东西先给她,她的早逝让家人和邻居都陷入深深的悲伤。
4、艾米:“因势利导”
四妹艾米,是一个毫不掩饰对物质的欲望,虚荣中又生长理智的孩子。
还是小萝莉的她,在姐妹们讨论怎么让贝丝拥有一台钢琴时,她说:等我嫁个有钱人了送你。
当姐姐说能不能嫁个有钱人又不是你可以决定时,她坚定地说:“不,这是可以选择的。”
贝丝曾经点评过其他三姐妹:梅格是温柔友善的斑鸠,乔是自由狂放的海鸥,艾米是心高气傲的云雀。
艾米就是一只力争上游,哪怕摔下来也要继续努力的云雀。
马奇太太给这位小女儿的爱是:因势利导。
她尊重艾米的野心,也不用梅格的抉择去影响她。只是适时让她明白:融入上层不是只有物质、野心和美貌就行的,还需相匹配的心胸和智慧。
艾米认真坦荡地追梦,在姑婆和妈妈的帮助和熏陶下,她一步步提高自己、改变缺点、提升品位和气质,,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名媛,毫无自卑地嫁入豪门。
欲望本身没错,善加利用会是成长的动力。
马奇太太既接受大女儿选择贫穷,也接受小女儿拒绝受穷,皆出于爱与尊重。
我们再看四姐妹之后的结局:
梅格:嫁给了贫穷但倾心的家庭教师约翰,过着不算富裕、但绝对充满爱的家庭生活。
乔:拒绝了有钱有颜的邻居劳里,开始能用写作养家,遇到了灵魂伴侣巴尔教授,最后和教授一起开办学校。
贝丝:因病早逝。但她真善美的力量,活在每一个她爱过的人和事上。
艾米:嫁给了劳里,并且这段婚姻里有的不仅仅是钱和身份,还有爱。之后和丈夫一起从事慈善事业。
她们一直热爱和忠贞于自己的家庭,敬爱着“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母亲”。
03.
150年的时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读这本书依然会热泪盈眶?
因为它令我们看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幸福的可能性,看到时代在定义女性标签的同时,女性也可以反过来重新定义它。——正如马奇太太透过她的女儿们身上看到的那样。
这份综合了理智与情感,逻辑与艺术,凝视、等待、尊重、点拨、祝福……的爱的智慧,是生长四种幸福的土壤。
我们周围充斥着太多关于原生家庭的窒息描述,感觉美好的原生家庭,像别人家孩子那样,大家都听过,但是从来没有见过。
不知道你阅读完《小妇人》,想法会不会是:为什么我没有遇到这样的原生家庭,拥有这样的妈妈?
生命的有趣之处在于:先随机发放给你不可选择的摇篮,再给你以无数机会去突破和超越。
你可以选择在愤懑中被原生家庭吞噬,也可以想想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你的选择是后者,可以想想马奇太太这个人物,能给你以何种启发?
如果你处于成长与转换阶段,请假想你就是马奇太太的孩子,她教导着你要重视自己的理想,并勇于用合理的方式去构建、完成;对伴侣的判断以爱与尊重为准绳;对生命既接纳,又进取。
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请你敏锐地看到孩子自有的使命,接受Ta或顽劣、或暴躁、或虚荣、或胆怯……的特性,在关键处以合理引导,带领Ta步入自我实现的河流。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行动方案。假想在另一种原生家庭语境下,我们的积极行动会是怎样?然后为了这个理想妈妈、理想的自己而立刻去做。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成为自己孩子的“马奇太太”。
这份综合着理智与情感,逻辑与艺术,凝视、等待、尊重、警醒、祝福……的爱的智慧,是不同时代都焕发着力量的秘诀。
作者介绍:邓花蕾,丁丁心理签约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游戏心理咨询师,注册家庭教育指导师。长期活跃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结合所学,用声音和文字为无数家庭解惑。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心理行业助推平台。以“为国民提供优质心理服务,促进人类健康与幸福”为使命,以“政产研学用”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级专家智库,通过国民心理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慈善基金、产业园等,集聚学术、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支持心理机构、产品与项目落地,推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心理行业发展。
国民心理健康网
国家级心理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转发内容仅作信息分享及参考,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微信号:gmxljkw),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