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写的经典畅销小说。
一经问世,就引发巨大反响。2019年电影版的《小妇人》由著名女导演格雷塔·葛韦格拍摄,目前豆瓣评分8.1。
这部电影无论是叙事风格,还是故事改编都有别于其他作品,特别是影片开放式的结尾,还原了奥尔科特当年想表达但是碍于社会环境无法表达的结局。
今天就以2019版电影《小妇人》为基础,对剧中马奇家的女性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希望大家看了会喜欢。
《小妇人》是女孩们的故事,讲了马奇家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从懵懂少女到成熟妇人,从形影不离到各奔东西。每个女性从她们四个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看到自己影子,无论过去多少个世纪,女孩们依然有着相似的困惑、彷徨、挣扎、抗争。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我们静下心来剖开现象看本质,总能会心地发出叹息,哦,其实每个女孩都一样。
乔,一个坚强又脆弱的女战士
乔作为一个时代女先锋的形象,已经被大家讨论无数次了。关于乔的独立、自由、才华在此不多做赘述。
今天我们来聊聊乔身上发生的几次与痛苦相伴的成长。就像大多数女孩一样,乔每哭一次就更能看清世界本来的面貌。
- 第一次成长来自于学会原谅
有一次气急败坏的艾米烧了乔所有小说手稿,得知真相的乔把艾米按在地上暴揍一顿。自此之后,乔把艾米视作空气,不再理会她。
乔和劳里在河上滑冰,一直试图得到乔的谅解的艾米紧随其后,却不幸落入河中。看着在冰水里挣扎的艾米,乔才恍然醒悟,跟家人比起来,她那些被烧掉的手稿根本不算什么。
很多女孩受到的第一次打击就是来自于家人。打击来临那一瞬间,女孩们大多觉得伤害自己的亲人不可原谅。但是也正是如此,女孩们才第一次明白,和家人比起来,那些不成型梦想不值一提。
毕竟梦碎了可以重铸,但是家人失去了却不会再来。
- 第二次成长来自于懂得牺牲
马奇夫人决定奔赴战争前线照顾受伤的丈夫。为了给母亲凑路费,乔卖了自己一头长发,换来25美金。
当晚乔躲在楼梯间痛哭,艾米问她,你是因为舍不得妈妈离开吗?
乔说,不,我舍不得自己一头长发。
女孩们从为家人牺牲开始学会成长。从此她们不再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而是肩负起家庭负担的小妇人。
我们不能简单的评判这种牺牲是好或是不好。毕竟在现实中有无数女孩为了家庭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却得不到感激,而有的幸运的女孩一辈子都不曾尝试通过失去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换来家人的安宁。
这只是一段大部分女孩都会经历的成长。
- 第三次成长来自于接受真实的自己
贝斯去世之后,乔伤心欲绝。那段剧情也是电影里剪辑最乱的一段。时光来回交错,甚至让观众一时搞不清今夕何夕。
正如混乱的剪辑一样,乔的心也是混乱的。妹妹去世,自己写的文章得不到肯定、劳里和艾米结为夫妇,整个世界似乎都把她抛弃了。
乔问母亲,自己放弃爱情选择独立是否值得。这个问题的答案除了乔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回答。
女孩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混乱,梦想与现实距离那么遥远,是应该坚持做自己还是向命运妥协。
其实梦想就是命运,命运也是梦想。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这是两条平行线,成熟之后才发现这两条线越来越近,我们最终选择臣服的命运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选择。
真正的成熟是敢于接纳真实的自己,女孩们选择原谅、选择妥协、或是选择特立独行,背后的原动力还是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更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
如电影里演的那样,历史上真实的奥尔科特向出版商妥协,她给乔安排了一个在世俗的眼光中更圆满的结局,和教授结为夫妇。
但是2019版电影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乔的圆满只是一个故事,真实的乔抱着自己即将出版的小说,眼中充满希望。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奥尔科特。
有人说,当一个女性不再通过抗拒结婚来表达独立和自由的时候,这样的社会才算有了基本的公平。
艾米,一个敢于真实的普通人
从《小妇人》问世至今,艾米或许是这个故事里最不讨喜的角色了。我们看书或是看电影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到乔这个角色中,所以我们都讨厌艾米。
就像乔所质疑的:为什么艾米每次都能免于贫穷?这个疑问或许正是观众不喜欢她的原因。
但是今时今日,我的少女梦渐去,反倒突然开始欣赏艾米。因为她跟你我一样,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又怎么忍心讨厌自己呢?
艾米的单人剧照真的少得可怜
大部分观众讨厌艾米的原因无非觉得她抢走了乔的幸运,跟姑妈一起迅游欧洲,在贝斯被病痛折磨的时候因为不知情而置身事外,最最让人不能原谅的是,她“抢走”了乔的劳里。
(说句题外话,虽然看过小说,也刚刚看完电影,我却连男主的名字都记不住,我觉得他既配不上乔也配不上艾米,物质太丰富的人总不知道要去努力生活。)
其实看似艾米抢走了本该属于乔的一切,但这一切却不一定是乔真正需要的。
在真实的生活中,一切结果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就像艾米,乖巧听话才能获得姑妈的青睐,敢于示爱才能得到真爱,看明白自己的平凡才会安心回归家庭。
而这一切都是乔不肯也不屑努力争取的。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被偏爱,一切结果都是努力得来的。
乔也有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那就是对自由、对创作的向往。乔和艾米都是求仁得仁,并不存在谁抢走了本该属于谁的一切。
艾米在欧洲和劳里的对话,深深打动了我,艾米看清了那个时代对于女性来说,婚姻就是一个经济问题。她想过更好的生活,就要去学会迎合。
艾米说完一席话,深吸一口气,让劳里帮她卸下围裙,然后微笑着去迎接她的未婚夫。此时艾米的形象并不比乔弱小,每个人都有自己战场。
她接受了自己没有出众的才华,不能通过画画养活自己的事实。所以去尝试陪伴姑妈,讨好有钱的未婚夫,这就是艾米的战场。
在我理想主义的时候,觉得艾米很可耻,但是现在我才看清艾米的可贵之处。
认清自己,接受自己才是最可贵的。一个坦然接受自身平凡的人,往往比哪些嘴上说着要出人头地的人更加勇敢。
或许我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平凡人,那又怎样,总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接受现实,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可能这条路不浪漫,不勇敢,不高尚,但是胜在真实,也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走的一条路。
梅格,一个值得尊敬的贤妻良母
梅格和艾米太像了,说她们像并不是性格相似,而是她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在这个弘扬个性的年代,“贤妻良母”反倒成了一个贬义词,用来讽刺那些不知抗争、顺应旧制的女性。
在网上,给弟弟集资买房的姐姐们被网友讽刺为“扶弟魔”,当了多年家庭主妇惨遭丈夫抛弃的妻子被网友群嘲“妈虫”、“活该”,生了几个孩子却养不起的可怜母亲被网友称为“自作自受”。
什么时候开始,当一个普通的平凡人要遭受那么多讽刺?
正如梅格结婚前对乔的那句:我的梦想跟你不同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
成为一个精打细算、没有个性、操持家务的女性难道不能是一个女孩的梦想吗?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这个社会,有这种思想的女性比十九世纪向往自由的乔还要孤独。日子过得好,别人说一句“没能力”,日子过得不好,别人说一句“活该”。
每个想要成为或是成为贤妻良母的女性都值得尊敬。
梅格有自己虚荣的一面,为了参加上层舞会,她化名黛西,在现场小心翼翼地赔笑。跟姐妹出门逛街,看到别人买了好看的新衣,自己也忍不住定了一匹丝绸。
梅格也有自己可贵的一面,最终还是选择嫁给爱情,和贫穷的家庭教师共度余生。看到丈夫为金钱发愁,最后还是退掉了丝绸。
看到梅格和丈夫一个说自己已经退掉了买来的丝绸,一个说今年不做新衣省钱给妻子做裙子,我突然想到了《麦琪的礼物》。
爱永远是人性中最难以解释,却无比珍贵的情感。
贝斯,一个品性高洁的小天使
贝斯我不敢多讲,她真的太高尚了。如果乔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领袖,那么贝斯应该是人类永恒的生命之光。
贝斯是家中话最少,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在外人面前,她总是躲在妈妈身后,但是当马奇太太去前线照顾受伤的丈夫时,贝斯是家里唯一一个站出来照顾贫困的胡玫尔一家的人。
想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无数医护人员走向前线,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谁没有家庭,谁不怕死呢?
每一个敢于为了他们的健康而不顾自己安慰的人,都是最伟大的人。人类也是因为有这些人存在才能一直延续下去。
愿这次疫情快点结束,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平安回家。感恩所有为了他人安危负重前行的人。
马奇太太:我用了几十年来压抑自己的坏脾气
所有讲到《小妇人》的文章中都很少提及马奇太太。就像长大的孩子总是忘了回头看看自己的妈妈。
我们宣扬个性的时候总是忘了自己的母亲,她们也曾是女孩。她们的梦想,她们的追求就在养育我们的几十年里一点一点被自己亲手压抑了。
马奇太太从胡玫尔家照顾病患回来,她非常难过,却仍在进家门之前擦干眼泪,笑着抱住自己的四个孩子。
在乔对着艾米发脾气的时候,马奇太太坐在她身旁说,看到你我想到曾经的自己。。
乔对马奇太太说,你几乎从不生气。
马奇太太回答,我每一天都在生气,我天生没耐心,但是通过四十年的努力,我学着不让它占我的便宜。我希望你做得比我更好。
正如马奇家的四姐妹分别继承了马奇太太特点一样,我们也继承了自己母亲的特点。我们的梦想、脾气、性格都是自己母亲的缩影。
在我们意气风发奋勇直前的时候,也应该停下来回过头去,抱一抱一直在身后等待、支持我们的妈妈。
结语:
女人的一生,平淡也精彩,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重复一个个轮回。
有人说小说无用,读小说就是在消遣。
我不认同这种说法。
一部好的小说,不会告诉我们一个非黑即白的道理,它只是把人世间简单又复杂,重复又独特,虚假又真实的故事写出来给读者看。
《小妇人》这部著作畅销了这么多年,被改编成多部影视作品,也正是因为它给我们展示了大多数女孩的生活和想法。
看这样一部作品,如果用统一的价值观评判其中的人物真的太狭隘了,马奇家的女孩们,无论在何种境遇中都努力生活,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自己的目标拼尽全力的普通人,每个努力生活的女孩都值得被歌颂。
愿你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是#考拉吃芦苇#,一个爱学习、爱分享,向上生长的职场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