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孟
图| 部分来自网络,如侵联删
大多平淡无奇的日子拼成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偶尔的节日,尤其是“中国情人节”,情侣或伴侣之间就越发想趁此机会表达爱意。
往小了说,是增进感情;
洋气点儿说,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我发现个有意思的事情,过七夕(或其他节日)的不同形式,竟无意识地暴露了你的年龄或者婚龄,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是属于那个段位呢?
01 70后务实,不为所动型
七夕这一天朋友圈儿异常热闹,有晒花的,晒礼物的,有晒西餐的。
这些都没引起我注意,倒是大姐的新动态吸引我点开看一看。
原来是她和姐夫在院子里开荒种白菜,我猜姐夫肯定说,啥节不节的,种了白菜吃着方便才是正事儿。
他们属于70后,婚龄早超了20年,对于节日和浪漫都很淡定,差不多该免疫了。
回归朴素恬淡的田园生活是他们的追求,房前有花,屋后鸡鸭,锄锄野草,修修桃花,这种清新自然的日子不是很美好吗?
02 80初省钱,会过日子型
今年七夕刚好是周末,一早我为家人们做了经典清水面,先生直夸这次面劲道好吃,那还不忘提醒我下次黄瓜丝要早放一会儿。
他就这样,吃的时候总会给予评论和建议,事儿多。儿子问他今天给妈妈(我)准备礼物了吗?打算怎么过呢?
先生笑着说:你妈不要礼物的,俗。我今天一天都陪妈妈。上午陪妈妈去小花园儿欣赏鸟语花香(其实是楼下市场由于疫情转移到南面小树林儿了);中午陪妈妈进厨房做美味佳肴(家常便饭);下午我和妈妈去河边儿遛弯儿去。
我斜了他一眼,诶呀嘛,安排得妥妥滴。总结一句话,一天没出小区周边。
儿子问:爸爸,你咋不给妈妈买花呢?
先生: 以前买过呀。买花是不是花自己家钱?花期短,没两天就不好看啦。再说,你妈已经过了必须送花的年纪,是吧?
我:嗯,你妈妈我老了,已经不再执着这些形式化的东西了。
儿子竖起大拇指:我爸,还真会过日子。
我们全家被他逗笑了。
我和先生属于70末80初吧,如今已入15年水晶婚。该有的仪式感依然保留,该淡化的形式主义已经剔除,心中有爱足以。
不求大富大贵,温馨舒适的日子就是我们普通人的追求。有人陪我立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就这样挺好。
03 90后甜蜜,满满仪式感
晚饭后我们一家陪老妈看电视剧《老爸的筒子楼》,雷二亮是一位十分热心肠的实在人,看别人受苦心里受不了。
正沉浸在剧情当中,儿子拿着手机给我看,说他大哥又给嫂子买花了。
儿子口中的大哥,是我的大外甥,去年结婚了。小两口恩恩爱爱甜甜蜜蜜,也让我们大人很省心。
只见配文:此刻下楼,会有惊喜哦。
视频里外甥媳妇一开车门就看到一束由玫瑰和百合组成的鲜花,在挡阳板上还夹了卡片,一打开弹出一串红卡片,想来卡片上会有温馨的表述吧。
现在这小年轻挺会玩浪漫呢,这一套下来,满满的仪式感,还哄得媳妇开开心心呢。
外甥是90后,他们结婚即将一周年,两人卿卿我我,幸福开心,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充满惊喜和希望。
04 00后奢侈,随意胡闹型
七夕的第二天我在手机翻看新闻或头条时,看到好多标题都是:七夕小情侣退房之后。
看来只要是情人节,不管是洋节还是中国节,酒店的生意都会火爆一下了。
气球,鲜花,蛋糕,布置得挺浪漫,年轻的孩子们总是有新的创意。
在情侣们离开后,客房服务员不是太开心了。有的把房间搞得一片狼藉,像被打劫了。也是真令人捉急生厌。
在此声明,我肯定大多00后都很积极上进,是社会和家庭的希望。可能有一部分00后现在还需要从父母那要钱花吧,或者本身就是“月光族”。
在热恋期间搞点儿浪漫和仪式感无可厚非,还是注意一下在自己开心时,尽量不要给别人带来困扰和麻烦,那就更好了。
写在最后:
关于营造节日气氛,过七夕的形式,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行动。
我通过身边一些实例大体分了不同类型,从一定程度上反馈出年龄不同,过七夕的心态和形式也不同。
但并不限于此,
一些老年人也很懂得浪漫的,
一些年轻人过日子也很节俭。
总之一句话,祝愿有情人恩恩爱爱。
你的七夕是怎么过得呢?有没有特别的意义,欢迎分享!
作者简介:阿孟,一个喜欢写诗的英文教书匠。
愿意用文字还原生活的美好,人性的本真。
用温暖的心,感恩此生所有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