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医疗题材美剧,各大排行榜都绕不开《豪斯医生》,休·劳瑞饰演的性格古怪的医学天才「房子叔」,可以说是塑造了一代经典。
而就在我认为不会再出现更好看的医务剧时,一部新作立马给我上了一课,那就是打造过《豪斯医生》的功臣大卫·肖恩奉出的《良医》(The Good Doctor)。
《良医》讲述的是一个自闭症患者追求医学梦想的故事。
是的,你没有听错。把「自闭症患者」和「外科医生」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汇集于一个人的身上,简直脑洞大开有木有?
此外,该剧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主角的选择了,主演是大家所熟知的青年演员弗莱迪·海默,他前不久还是《贝茨旅馆》中那个与变态狂母亲有着不正常关系的连环杀手。
转眼就变身为《良医》中目光清澈,人畜无害的自闭症医学天才肖恩·墨菲(他有学者症候群,属于自闭症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变态杀手 VS 纯良医生?看过的朋友会不会一时间转换不过来呀……
放心,不仅毫不违和,还让人感觉温暖。
不信?一起来看看。
机场施救
该剧毫不含糊,一开场就动真格的:在去医院面试的途中,肖恩亲眼目睹了一场事故,在机场候机厅,一名 8 岁男孩不幸被玻璃砸中,玻璃片割破了颈静脉,流血不止,危在旦夕。
一位医生主动上前施救,慌忙按住伤口为男孩止血,站在一旁的肖恩却发现了问题,不善言辞的他直接向施救医生指出:你快把他弄死了。
原来,因为孩子年纪较小,如果按照成人的标准止血,以为按住了颈静脉,其实是堵住了气管,这样男孩就没办法呼吸了。
肖恩走上前去,移动了按压止血的位置,果然,男孩立刻剧烈地呼吸起来。
随即,肖恩也加入了营救队伍,在营救过程中,他的大脑就像一台储备丰富、运算迅捷的计算机——器官、静脉、腺体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就像是从医学书上撕下来的插图。
凭借超强的记忆和细微的观察,肖恩发现男孩的「左臂静脉在跳动、胸部起伏不正常」,进而判断出男孩是因左肺受伤而出现了张力性气胸。
这时候,必须缓解气胸,不然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很快,在弄到了这几样简单的工具之后,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是的,肖恩当场对男孩实施了手术。工具是:一把从安检处抢来的小刀、一瓶高度数的酒、一根两米长的细管子、一双手套、一把处理行李用的胶带。
小刀自然是「手术刀」了,高度数的酒用来「术前消毒」,此外,他还用塑料管、胶带和酒瓶 DIY 了简便的「单向阀门」,让男孩的肺部空气顺利排出,又保证空气不会逆流。
就这样,在急救车赶来之前,肖恩帮男孩恢复了呼吸。
想当医生的自闭症患者
在施救的过程中,有人问肖恩是谁,肖恩自豪地回答道「我是圣何塞圣文德医院的外科住院医师」。
但其实,他能否当上医生,彼时还是个未知数。
肖恩患有学者综合征,是一种高功能自闭症,学者综合征患者常常有高于常人的某种天赋,但其交流障碍和理解障碍又是无法绕开的硬伤。
而另一边,在圣何塞圣文德医院的董事会上,医院高层就此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作为肖恩的恩师兼养父,同时也是圣何塞圣文德医院的院长,亚伦·格拉斯曼极力赞成肖恩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理由是,肖恩超群的记忆力和空间感,以及不同于常人的分析问题的角度,都是他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巨大优势。
而另一边,董事会的其他高层却不认同:自闭症患者终归存在诸多障碍,「医生不仅要提供信息,还要懂的沟通,得有同情心、同理心。」
而这些,都是肖恩所不具备,并且难以习得的。
院长的想法固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但董事会的考虑也不无道理。
一个无法正常沟通的外科医生如何向患者准确地传达信息,又如何能完成需要团队配合的手术?
再者说,医院是容错率很低的地方,很多时候,连说错一句话都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招进这样一位医生,无疑是在医院高层心中安放了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被引爆。
就当董事会成员都盖棺论定地拒绝招收肖恩时,肖恩在机场救人的视频传来,而这一幕让董事会成员大为惊叹,为此,医院董事会对肖恩议题进行了重新考量,决定给肖恩一个面试的机会。
题目很简单,为什么要当一名外科医生?
在大家的等待和注视下,肖恩使出洪荒之力,道出了那份朴实的理由。
原来,肖恩的童年因为弟弟和宠物兔的死而被蒙上了阴影,学医、当医生只是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避免因疾病或意外而死亡的噩运,同时,攒钱买一台电视机。
话音落下,良久,在座的成员都没回过神来,大家都被这段真挚的话语打动……
最终,董事会接纳了他。
而肖恩的从医之路,也随之而开始……
天才 & 怪咖
进入医院后,肖恩的优点和缺陷都表现地十分明显,「他到底能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是萦绕在每位观众心头的疑问。
在医学素养方面,肖恩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他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只要握住病人的手,就能在脑海里自动构建病理图,推演对方身体状况与可能存在的病症,把这份绝活称之为「超能力」都不为过。
同时,在手术决策方面,肖恩的想法也可谓不拘一格、百无禁忌。
比如在一次肿瘤切除手术中,得知只能盲切的实际困难后,肖恩角度刁钻地提出「切掉她一个健康的腰子,就能获得良好视线」的建议。
虽然不被允许参与手术,但他的这个建议却在术中被采用,最终帮助团队成功地切除了肿瘤。
而在人际沟通方面,肖恩更像个「不近人情」的怪医生——愣头愣脑、讲话直来直去,听不懂别人的讽刺,更不会安慰患者。
面对心惊胆战的病人,他总是毫不迟疑地把理论上最糟情况说出来,丝毫不留余地。
领导没把握的治疗方案他也第一时间在患者面前脱口而出,也难怪外科主任会告诫他以后别再当面拆台了。
但肖恩并不觉得这是拆台,他认为自己只是顺着主任的意思把所有可能性提出来而已,告诉病人还有希望。
至于那些治病救人之外的顾忌和规则,他不懂。
这让他在医院饱受同事的排挤和上级的轻视,后果是就是上不了手术台,就算能上手术台,外科主任也不让他插手重要工作,只能拿吸引器。
其余时间也都安排他打杂。
在繁忙的医院里,肖恩像一个格格不入的斗士,独自一人与周遭的环境摩擦着、抗争着……
好医生
对于肖恩来说,要当一名真正的好医生,他要走的路或许还很长。而随着剧集的深入,观众一点点地看到了他的成长。
一方面,在一次次历练中,肖恩和同事们的磨合逐渐变得融洽。
而另一方面,对于吃透教科书但缺乏沟通能力的肖恩来说,他不仅需要临床经验,更需要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繁复」的情感与渴望。
像在第 17 集中,肖恩就不明白一个不能笑的女孩,为什么会为了笑容去接受一场可能致死的非急需手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笑容很重要吗?
对肖恩来说,这个答案在女孩真正露出笑容之前是无法理解的,直到手术成功后,女孩向父亲展现了久违的幸福微笑,同事们全都喜笑颜开。
那一刻,他终于认识到冒风险「取悦」他人的意义,这里面蕴含的纯真和快慰乃是无价之宝。
而除了主角肖恩,剧中也出现了许多负责任的好医生。一直「轻视」肖恩的外科主任便是一个例子。
一开始,他不愿接纳有缺陷的肖恩加入自己团队,在拗不过现实的情况下,他第一时间就直言不讳地告诉肖恩未来只能做冷板凳,这份冷漠和自负正是出于责任。
经过漫长的接触、磨合与认识,主任认可了肖恩的能力和为人。
在肖恩确实犯错的情况下,他没有落井下石或明哲保身,而是坦然地一并扛起了问题,这份包容和大气恰恰也是出于责任。
正如本剧的名字——良医,性格有别、人生各异的医生们构成了故事中的群像,或偏执或冷漠的背后,是「当一名好医生」的单纯信念。
结语
其实,身具缺陷的人究竟能不能做好医生?
《良医》在无形中已给出了答案,重点不在于他们在异样眼光中走得多远,而在于能否给他们这个机会。
乍看上去,《良医》像一碗心灵鸡汤,但这碗鸡汤并非靠劣质味精堆砌出来,而是用至善至美的真情实意熬出来的,它足够新鲜美味。
第一季活动口碑收视双丰收后,《良医》第二季也将在今年 6 月开拍,届时回归之日,你还会错过这个好看又温馨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