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Sir电影原创:dushetv)
就这么说吧。
敢这样挖一个行业的“黑历史”,我们现在绝对做不到。
说的是一部新英剧——
《江湖郎中》
Quacks
这是一部神经病医疗剧。
医疗题材剧我们见多了——美国的,《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华语的,《妙手仁心》《外科风云》;韩国《名不虚传》;日本《紧急救命》……
但神经病医疗剧你一定没看过。
《独立报》这么说:今年最新颖电视剧之一。
光看海报,就不正经。
主角三男一女,就是海报上脸都没有的四个人。
这三男是现代医学的先驱:罗伯特,外科圣手;威廉,专攻精神疾病;约翰,牙医,穷但理念进步。
一女也不简单,卡洛琳,罗伯特老婆,毕生志愿,是当一个女医先驱。
《江湖郎中》,别号《怪诞医生》,就是讲这四个“庸医”如何“招摇撞骗”的故事。
看看男一罗伯特是如何动手术的。
在剧院动刀子,围着一堆闲人观众,还卖票。
是的,配置这么简单,手术台就是一张脏兮兮木桌
这是手术还是演出?
你还没别说,当时看手术,可比看戏刺激多——
你想想,上到手术台的,都不是小病小痛,分分钟就得截肢,而受制于落后的手术环境,截肢死亡率高达40%。
比如有位病人,摔断小腿,怎么医,割掉。
罗伯特为什么伦敦最牛?
他的截肢纪录无人能超,92秒。
只见他专业而熟练地,拿出从不消毒的刀具,穿上从不清洗的手术袍。
做足准备前,还以白兰地壮胆,抽烟除味。
我做手术时喜欢抽烟
因为坏疽闻起来可恶心了
待护士按下秒表,罗伯特手起刀落。
结果,病人腿没切掉,蛋蛋被切了……然后……算了你自己看。
这就是罗伯特的特权,也是当时所有外科医生的日常。
牙医约翰,拔牙嘛,怎么也不会危及到生命。
但他不安现状,他有一个“梦想”:发明麻醉药。约翰在家搞了个实验室,整天捣鼓乙醚、氯仿……人、狗,都是他的实验对象。
连自己的妻子都不放过。
还有精神科医生威廉,他是这么治疗精神病的——
对重度洁癖,他建议公园散步。
对被害妄想症,他配合演戏。
他深信:
通过触摸感受人头颅的轮廓
就可以判断某些功能是否有所增强或者衰弱
从而影响了人格
先别笑,Sir说一个更搞的。
罗伯特上司,皇家医院的院长,给病人看病时,坚决不肯用手触碰女病人——因为,这不绅士,不得体。
于是,他专门搞了个人形玩具。
当对方是女的,就让她哪疼指哪。
一次,一个女病人指向羞羞处,不好意思地说,小便还有疼痛感。
罗伯特上司皱眉、点头,马上给出诊断:
显然 你有这毛病只是因为你是个女人
你需要禁食一周 每日骑两个小时的马 周日除外
还要在感染区域上放一个新鲜的烤土豆
你特么不是在逗我!
是的,看《江湖郎中》的第一感受,就是出乎意料的荒诞。
有观众对此就很不买账。
医疗题材,怎么可以戏谑?
但当拨开《江湖郎中》讽刺的外壳,你会发现,它骨子里的三观,特正。
那些无可理喻的荒唐,其实都是西医历史真实趟过的巨坑——只是在此之前,鲜有影视去正视这段黑史。
要知道《江湖郎中》的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医学还处于未开化状态。
今天,你以“维多利亚时代”+“医疗”为关键词搜索,无不都是这种标题。
编剧詹姆斯·伍德:
我给自己做了一份医学的历史教育,然后把它创作成了喜剧。
剧中的手术现场,是高度还原。
剧中的庸医,也能找到历史原型。
牙医约翰对麻醉药的狂想,真人真事。
四五年前,我和一个外科医生朋友出去喝酒。医生给说了一段真实故事:
19世纪40年代时,两个牙医终于发明了麻醉药。
知道怎么发明的吗?
这两个疯子用一氧化二氮、乙醚和氯仿对彼此进行实验。后来,都成了瘾君子,自杀了。
让人想不到麻醉药竟然是这样发明的。
《江湖郎中》的本分正在于此。
那个没有先例可鉴的时代,每一步创新,都是试错。
比如我们今天强调的对儿童的心理保护。
精神病医生威廉发现在围观绞刑时,民众尤其容易激动,并产生暴力行为,他认为这会损害心理健康,他提议废除绞刑。
这样一个再正确不过的观点,当时却人人不屑一顾。
《江湖郎中》的“三观正”也在于此。
它拍出医生的英雄行为,也不回避这种英雄行为背后的疯狂,两者之间不停歇的撕咬,恰恰就是科学螺旋前进的动力。
《三体》有一句话: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七宗罪”:傲慢、暴怒、懒惰、贪婪、嫉妒、饕餮,淫欲。傲慢也“位居首位”。
什么是傲慢?
傲慢不是什么都不懂,恰恰相反,傲慢的人通常有一点点懂的资本,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局限,也从不反省,最终被自我投射出来的伟大,彻底压垮。
这,也是绝大多数悲剧由来——
不,我能应付得来,我能应付得来
你需要往高部位寻找动脉
不,我是帕特里斯,走在时代前的
如果你们还有印象,应该还记得Sir前不久,说过一部剧,《名不虚传》,标题是,《我们的国剧又被韩国抢走》。
该剧讲的是韩国对中医文化的演绎。
当时有毒饭是这么留言——我们的中医都被娘娘们用来打胎了。
Sir听到,既好笑,又心酸。
好笑的是这是个好段子,心酸的是这段子,何尝不是一种现实。
今天,提起中医,网络吵得最凶的,恰恰是两派完全谈不到一块的阵营。
一派是以看待中世纪西医的角度去看待中医,认为两者皆愚昧、落后,该趁早扔到历史古堆的文化糟粕。
一派则把中医说得玄之又玄,甚至由此催生各种包治百病的江湖郎中,祖传秘方。
中医真的那么非黑即白,大是大非吗?
Sir了解不多,不做断言。
但我们是不是得承认,许多时候,栽跟头往往来自于偏见,而偏见恰恰来自于用经验去套用事实,用自己的思考去替代别人思考。
而比你死我活更应该警惕的是,当一种文化的输出话语权解释权,掌握少数人手中。
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又迅速归于平静的……
《江湖郎中》有个细节,Sir想敲黑板。
一次,约翰给公爵吸乙醚麻醉,这是剧中第一次医生麻醉病人用对剂量,但约翰不小心洒了一些乙醚在公爵衣服,地板。
准备割肿瘤的罗伯特一如既往拿起了烟。
屏气,凝神。
一不留意,烟头掉下去。
然后……
怎么收拾残局,Sir不剧透。
但我们不妨想想,当类似的“荒诞”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什么态度——这是天灾还是人祸?是打死那个医生,还是用舆论压过一切丑闻?
历史的态度是,罗伯特从此不敢吸烟,手术过程的卫生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并与其他“失误”撬动了后来一系列西医改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娜塔莉波特大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