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锦衣卫,因为直属皇帝,皇权特许下,监察众人。曾让时人闻风丧胆,可是,如此厉害组织的首领,却被官员群殴致死,最后连尸体都被拉出来暴晒,以供军民鞭笞。如此匪夷所思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午门血案
公元1449年8月23日,在明朝的午门发生了一起血案,被害者是锦衣卫指挥使,而凶手却是大明的百官员,案发地点是明朝的午门,目击者是大明的监国朱祁钰,性质是恶性斗殴。可是,最后这起案件,凶手并未受到任何的惩罚,被害者却被拉出去暴尸,被任由人鞭尸。位高权重的目击者也恍若未闻,未发一言。此案,就是大明王朝的著名事件——午门血案。百官群殴人致死,可为何此案是如此让人匪夷所思的结局呢?
午门血案发生原因
此案的发生背景,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土木堡事变,让明朝亲征的皇帝被俘,还让明朝损失了四朝老臣张辅、驸马、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而因此战争所损失的财物更是不可估量;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更是全军覆没,其中的精锐部队三大营全部被毁,随之而来的是军火武器的丧失,明朝的武器研发也因此停滞不前,甚至可以说是倒退;敌军甚至兵至北京城下。
如此景象,除了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很多的物质损失,但是,给大明带来的更多的却是精神打击。明朝在朱元璋和朱棣的统治下,曾威服外邦,八方来朝,大明的官员也好,百姓也好,都已天朝之人自居。而1449年的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发生的一场失败战役。这对明人的打击是致命的。
而,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原因,除了军事指挥错误的直接原因外,与长期以来明朝北方边防被破坏有密切关系,是北方边防废弛的必然结果。但是,明代著名的奸宦王振也占了不少原因,公元1449年8月,是在的怂恿下,才亲征蒙古,在被围俘虏,明朝三大营精锐尽丧,百官丧命,让明朝有了如此大的损失。
于是,在公元1449年8月23日,当时的郕王朱祁钰摄朝朝议时,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并称:"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并且在上奏的时候,还痛哭流涕,百官受他影响,纷纷要求严惩王振党羽。但是,王振是朱祁镇最宠爱的太监,况且,诛杀全族是极大的惩罚,朱祁钰一时无法下决定,找借口说改日再议。
但是,被土木堡之变激起了血性的百官不依不饶,拥入宫中,朱祁钰只得下令籍没王振家,并遣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但是,众人说马顺是王振的党羽,不同意让他去,说应该让都御史陈镒去。朱祁钰无奈,只好让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下。可是,众人却欲殴打金英,金英脱身而入宫门 。此时,马顺出来呵斥百官退下,突然户科给事中王竑站起带头在朝廷上猛击马顺,连他得脸上的肉都给咬下一块。百官受到鼓舞,纷纷效仿,马顺很快被群殴致死。后来,众人又将王振党羽毛贵、王长随两人群殴致死。
之后,大臣们,甚至把三人的尸体挂到了东安门,军人士兵看到后争相击打不止。之后,逮捕王振侄锦衣卫指挥王山,反接跪于朝廷上,大臣纷纷唾骂他。至此一时血溅朝堂,而士卒亦声汹欲诛,朝廷礼仪顿时不复存在。后来,因为于谦的劝说,朱祁钰并未问罪于百官。
综上可知,土木堡之变,极大的打击了明朝官员,加上王振是土木堡之变的幕后推手,众人迁怒王振的手下,要求说法,也说明了明朝官员的血性,以及一直以来受欺压的爆发。
午门血案的影响
后来,陈镒奉令旨,籍王振并其党羽等家,查抄出王振的财产有:豪宅数座,古玩奇珍,有些连皇宫中都没有,金银十馀库,马万馀匹等钱财,均收归国库。并且王振的侄儿王山,也在集市中被淩迟而死,王振全族无论老少全部斩首。午门血案,最终结束。
此事,不仅平息了百官的怒火,更多的是,通过对王振一党的严惩查办,让明朝官员和士兵、百姓,因为土木堡之变而神受打击的精神重新凝聚起来,产生了一致对外的想法。众志成城之下,明朝的众大臣,全部回到京师保卫战的筹备工作中,最终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午门血案的处理结果为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大明因为土木堡一战,而危在旦夕的江山重新继续了两百年。
午门血案显示的明朝风骨
通过午门血案,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官员对失败之战的懊悔和心痛,反映的是群臣激昂的爱国之心。也可以看出,群臣对锦衣卫长时间的压迫、作威作福的抵抗,表现的是明朝官员的久积的怒火。以及锦衣卫制度的不合理,对官员的压制太大。
但是,更多体现的还是大明文官的气节。他们在家国危难之时的愤怒,堵在摄政王的门口要说法,实在是颇有古人之风。古代巍巍君权之下,官员们还是如此做了,可以看出他们不畏君权,只想要个公道,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将自己的性命置身于事外,这是怎样的大义啊!而于谦劝说朱祁钰下令不责罚百官,也是著名的高光时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群义愤填膺的官员和一个冷静持重的于谦,和一个为此妥协的朱祁钰。此事,所体现出的官员百态,实在是大明王朝历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