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明王朝,它可以说是历史上的超级王朝。昭和明太祖朱元璋创造大明,吊死崇祯帝煤山,直到去世为止,经历了十六第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却发生了太上皇夺取皇位的事情,这发生在景泰帝朱祁钰和明英宗朱祁镇这两兄弟身上,这就是后来史书记载的南宫复辟。
朱祁镇是明代唯一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的皇帝。其人生平极富戏剧性,经历了明代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变故: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朱祁镇受权监王振的蛊惑,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帝国边境决战,结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掳去,史称"土木堡之变",这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间的事情。首领俘瓦剌虏英宗后,如获至宝,挟持他继续南下,所到关隘明军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国家时值危难之中,人们都惶恐不安,此时必须另立一位皇帝以稳定民心,于是群臣请太后正式宣布成王朱祁钰继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则为奉为太上皇。太后见英宗回来无望,便下旨准允。这样朱祁钰便正式地即位称帝,是为明代宗。
明代宗朱祁钰正式登基称帝后,面对内扰外患的困境,决心重振祖业。面对瓦剌的进犯,他抛弃了议和求生存的念头,采纳了兵部待郎于谦的建议,做好抵御瓦剌入侵的准备,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练军队、动员百姓,并令各地明军增援京城。
后来经过五天的激战,使来犯的也先瓦剌军死伤惨重,溃散而去,北京城保卫战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瓦剌首领也先见明朝边疆和京师戍守力量增强,无机可乘,以英宗相要挟的阴谋也已无法实现,又想去与明廷讲和,只得将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被安置在了南宫,不再参与朝政,做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实际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辈子做这个"太上皇"。所以这种潜在的皇位争夺战从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经萌生了。
此后明代宗朱祁钰对内则实行开明政治,广开言路,经过了两年的整治,国家出现了明显的转机。按照封建正统观念,皇位的继承人应该是皇上所生之子,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必须是皇后所生之子,如果没有此继承人,且后妃生的皇子又多,则应从列定到首位,个别的也有择优而立的。
皇位坐久了,自然不想下来,不仅不想下来,而且希望能够传给自己的儿孙,朱祁钰当了皇帝太子却是英宗之子朱见深,这使他心理极不平衡,为什么不及早改立自已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呢?
于是在景泰三年五月的某一天,便废英宗之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明代宗此举引发了轩然大波,加剧了与一些大臣们之间的矛盾,朝臣之间也迸发出了一股强烈的火药味。
其实夺门前夕,围绕着皇储问题朝中大臣早就分为三个派别,即主张"复立沂王派"、"另立襄王世子派"、"奉迎上皇复辟派"。
其实在朱祁钰准备立朱见济为太子的时候,就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他的夫人汪后带头反对,被他当即废掉,立朱见济的生母杭妃为皇后,他还赏赐给内臣每人五十两黄金,五十两白银,以堵住反对者之口。
没成想朱见济仅做了一年的太子就死了,此时朝臣们又请立朱见深为太子,景帝大为不快,渐成心病。
谁想,却是祸不单行,至景秦八年,朱祁钰突然病倒,病势也相当地严重,"易位"之事又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群臣们都私下里议论不止。至此,政变开始酝酿。
"夺门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主谋又是那些人呢?
首先谋划明英宗复位的是武清侯石亨。石亨在北京保卫战期间,立下了一些汗马功劳,所以就掌握了一些兵权,爵封武清侯。武清侯石亨这个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但是在于谦掌握兵权的的情况下,有种不得志的感觉。当石亨看到明景帝病入膏肓的时候,心中不觉的动了谋取大功的念头。
于是石亨找到了亲信张轨、杨善及太监曹吉祥等商量:现在朱见济太子已经去世,而且现在明景帝的病一定是好不起来了,现在上下的官员都在策划拥立各自尊崇的人为新的君主,以我的意见,拥立明景帝不如拥立太上皇复位。石亨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几人顿时达成共识,于是分头准备策划政变之事。
在徐有贞的策划下,经过周密的筹备,石亨等人分头了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有张轨悄悄地告诉明英宗复位的事情,让明英宗有所准备;同时有太监曹吉祥等人将情况密保给孙太后,很快就得到了孙太后的首肯。
于是在景泰八年的正月十六日的晚上,徐有贞与石亨、杨善等人拿着孙太后的懿旨,调军闯入长安门,由于准备充分,明英宗很快就被他们从南宫救出,他们拥着明英宗顺利进入宫内,一直走到了奉天殿,三呼万岁,钟鼓齐鸣。
奉天殿里,文武百官正在朝堂等着皇帝临朝,忽然,徐、石带兵赶到,将英宗扶上王位,大呼"上皇复辟了",众臣无奈只得列班朝贺,这场"夺门之变"就这样成功了。
从史料记载来看,孙太后在夺门之变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无与伦比的。夺门之变前夕,石亨、徐有贞等复辟策划者非常清楚孙太后在皇位问题上所持的立场与其能够发挥的作用,因此特意把计划告诉了孙太后。孙太后知晓后,非但没有阻止这场可能引发混乱的宫廷政变,反而下诏
"天子疾大渐,殆兴,天位久虚。上皇居南内于今八年,圣德无亏,天意有在。以奸臣擅谋,闭而不闻,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统,将不利于国家。亨等其率兵以迎"。
被囚南宫,苦盼复辟的朱祁镇,和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夺门一党达成肮脏的政治默契:一方得皇位;一方得朝权、杀于谦。
因此朱祁镇复辟后,迫不及待将于谦及许多景泰年间重臣下狱。其谋害于谦圣旨曰:
于谦……这厮每知罪恶深重,恐朕不容,……纠合心腹都督范广等,要将总兵官(石亨)等擒杀,迎立外藩以树私恩,摇动宗社……钦此。
然而几天以后,朱祁钰在西宫中也悄然死去。当然有人认为他是被人害死的,但是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也就成了千古疑团。
朱祁镇在南宫被囚禁期间,明为太上皇实为囚徒,积郁数年的怨愤,也让他对于谦怀恨在心,认定是于谦勾结朱祁钰谋夺了他的皇位,却完全忘记当年是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大败瓦剌军,是于谦力劝朱祁钰"天命已归"将他迎回,不用在漠北吃一辈沙子到死。于谦立身甚正,"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是由他而来,什么常例的冰敬炭敬灰色收入,从来与他绝缘。
"夺门之变"而导致的政局动荡持续发展,当时内有曹石乱政,外有强敌入寇,加之天灾频仍,百姓流移,大明王朝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政治形势。
此时,复辟后的明英宗逐渐成长为一个政治成熟的君主,基于自身的经验教训,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挽救危局,以巩固王朝的统治。在英宗的支持下,以李贤为首的内阁联合六部,对政局进行了全面的整顿。
于是终于使得天顺朝中后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生安定,明王朝得以摆脱危机,走向新生。天顺年间政局的转变使明王朝完成了从初期建制到中期巩固的平稳过渡,此次成功转型无疑对大明王朝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