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起,朱睿的人生进入高速运转的阶段,这两年,他创作剧本、转型导演,参与制作,完成了编剧、导演、制作人三重身份的转变。就在不久前,他先是带领他的66号剧匠剧本研究所,在2017首届编剧嘉年华上斩获最受关注团队的荣誉,紧随其后又在纽约电视节上代表中国电视人荣获金牌编剧这一称号,这几个节点,让刚满40岁的朱睿实现了人生几级跳。日前,朱睿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聊到他和他的66号剧匠,朱睿直言,“任何企图一蹴而就,偷工减料,哗众取宠的创作行为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66号剧匠,将引以为戒,继续大巧若拙的匠人精神。”
朱睿是编剧出身,早期作品——《妈妈再爱我一次》,被称为内地苦情戏开山之作,后又创作出《复婚》《毕有财》《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等极具人文底蕴的剧作。从2016年开始,朱睿转型导演,并参与制作,在作品题材上选择了另一个极端,他似乎是放弃了原有舒适的空间,抱着探索和拷问的姿态走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时过一年后他对自己满意,他认为这些全新的尝试是一个编剧、一个影视人必须一直做的事,没有实践哪来真知。
朱睿
从66号剧匠的作品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他们在创作上所做的这些尝试。朱睿与他的66号剧匠团队拥有极为深厚的人文关怀剧本功底,也由此创作出很多成功项目,近两年,这一类型影视剧的态势又逐渐升温,但细看66号剧匠的几个都市话题题材项目,不论是从《工作狂》的社会现象与人物群像中找到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痛点,或者是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诗意中获取真实喜感的畅快,还是由《日久他乡是故乡》的漂泊疏离寻求内心的抚慰与安定,66号剧匠都善于从大热题材中找到新的切口,让一个项目从芸芸市场中脱颖而出,具备自身独有的看点。
66号剧匠最新作品《工作狂》
作为一个超级IP,66号剧匠正在创作的《匹夫的逆袭》具备一切现象级爆款的特质:拥有大量忠实粉丝,行文天马行空,罪案事件尺度够大。乍一看这确是好品相,但也只此三点,做成剧本难度就非一般而言。如何将大热题材作出新意,将审查严格的内容作的顺理成章又出彩,是朱睿在尝试了导演、制作人等身份后,回归编剧本质身份的一份思虑与探索。这次,我们就现下市场大热的国产罪案题材,向朱睿请教他和他的66号剧匠是如何“从熊熊烈火中找到钻石”的。
66号剧匠携手阿里影业推出《匹夫的逆袭》
谈《匹夫的逆袭》粉丝:不能糊弄的优质粉丝,对编剧是考验也是敦促
记者:最初接到《匹夫的逆袭》这个项目时,您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合作的?
朱睿:泰山压顶,哈哈
记者:怎么说呢?
朱睿:匹夫是一个大部头,巨制,接触项目的第一天,制作人波姐(李波,原华谊兄弟三大金牌制作人之一,现为阿里影业副总裁,《匹夫的逆袭》项目总制作人)、董导(董志强,先后四次获“飞天奖”,五次获“金鹰奖”,执导《复婚》《风声传奇》等影视剧,与朱睿、李波早在九十年代就进行了很多默契的合作)以及一众责编,都对此项目赞不绝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那一刻,我心下一沉,直觉就是他们的期待值会非常高,我的压力瞬间非常大,事后我们在66号剧匠团队做了一些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匹夫确实拥有大批粉丝,而且是忠实粉丝。
记者:以您的资历应该不会为粉丝的多少感到压力
朱睿:都说罪案题材的作品是小众的,其实不然,这类题材男女老少通杀,并且他们还一直有高智商、高忠诚度的好名声。高智商与推理所需要的严密逻辑不无关系,而高忠诚度则来自于成人化的类型审美,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几乎不会有伴随年龄增长,因为“熟龄作品不够”的情况而放弃的粉丝,但也因此,这类题材在创作剧本时也增加了难度,你比如说日本推理大师东野圭吾,他曾是电气生产技术工程师,最终因另一个身份——推理小说的狂热粉丝,所以改行,在这一领域,会有很多优质粉丝,你不能用一些其他范畴的内容去“糊弄”他们,你要匹配这一领域内同样甚至更高的能力去进行创作,这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敦促。所以,合作人的期待和粉丝的体量质量让我有了双重压力,第一时间的心态就是一定要使出全力,不能让大家失望。
记者:那么,在面对如此质量和体量的粉丝时,您具体是怎么开展剧本创作工作的?
朱睿:66号剧匠有一个小组,有四名成员,会有计划的分门精读各题材作品,在匹夫的剧本创作前期,这四名精读师拆解了这部作品,甚至挑出了几百万字里所有的错别字,他们不是读者,是专业的责编,敬业精神令人咋舌,他们将作品拆解成桥段,素材,和一个个情节点,分类陈列,提供给我们编剧进行创作;另一个小组,是信息调研员,他们负责海量阅读粉丝的评论,收集匹夫相关的舆情,以便熟知粉丝心理与期待,为编剧创作方向提供引领。这两组成员在对匹夫的气质、粉丝舆论风向上,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谈《匹夫的逆袭》(以下简称匹夫)剧本创作:审查难、人设难、架构难
记者:除了需要调研大量优质粉丝的舆情与心理,匹夫还在什么方面有创作难度?
朱睿:匹夫的涉案感很强,有大批真实事件的映射,又有浓重的都市童话色彩,最大的困难是尺度,是审查风险。在文字中,你可以为了正义杀人,可以为了真理淡薄法律,但在影视剧中不成立,在影视剧中,正义需要伸张,真理需要去追求,但手段必须是主流的,有时主流的手段就会削弱原有内容的刺激力度,这就需要编剧有更高明的替换,谁都知道越雷池半步就是刺激的、商业的,谁都知道越过雷池的步数越多就越刺激,但好的影视剧恰恰需要在雷池内玩耍,大家的创作尺度是一致的是公平的。
记者:更高明的替换,比如说?
朱睿:原主人公杀了十四个人或更多,这个就没法写,匹夫强调一种除暴安良的绿林精神,所以我说他是都市童话,但剧本创作肯定不能这样,杀人会触犯刑法,会蹲大狱,法治社会怎么能有绿林好汉,所以主人公刘汉东需要合情合理合法的去打击坏人,但打击坏人又应该是警察或者公安战警做的事,刘汉东一个普通百姓怎么可能干预所有的刑事案件,所以我们将主人公打造成刑警,将他身上的绿林气质转化成性情中人的样子,在观众看起来这个人物仍然很过瘾,做的事仍然很出格,但审查通过了。不过,将绿林好汉作成刑警也是有难度的,刘汉东身上具备的绿林精神是观众所喜欢的,要在剧本中创作一个因为同样特质而被喜欢的刑警,要重新建立很多相关细节与事件去打造这个全新人设。
记者:做人物的时候,您有什么心得?
朱睿:匹夫作品中的人物亮点很多,其中很突出的是主人公以及周边几个女人的性格,但在文字描写中的人物性格常会偏执,因为这样比较讨巧,在剧本创作中的人物一定是立体的,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成长。另外,例如男主人公刘汉东与多名女性角色的关系混乱,有些角色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等等这些状况,在文字描述时观众不会有太大的不适,但在影视作品中,人物需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人物的出现需要铺垫,人物的消失需要理由,人物的存在感需要事件的体现,人物间的矛盾需要人物关系的构建,这些元素都需要编剧去挖掘、发现和创造。
记者:用新的事件和细节去建立人物设定,会影响整部作品的架构吗
朱睿:匹夫的逆袭创作时间跨度有几年,其中的内容也是与时俱进的,特殊的发表载体决定了他的线性写作结构,这种结构不适合剧本架构,所以,用新的事件和细节去建立人物设定不会影响架构,因为剧本的架构我们本来就需要重建一个新的。重建架构的过程是困难的,我们在进行创作时,从浩瀚的几百万字素材中重新组合重新焊接重新搭桥铺路,我们要在保证他是机器人的情况下,将擎天柱变成威震天。
采访中,除了聊到匹夫改编的种种具体细节,朱睿说到一件令自己十分感动的事情,那就是制作方给予了作为编剧的他,极大的空间。
《匹夫的逆袭》总制片人李波,也就是朱睿开篇称呼的“波姐”是朱睿的多年好友,翻翻百度的资料就能看见早在2010年播出,由陈小艺、许亚军、胡可、王千源的电视剧《复婚》,就是制片人李波、编剧朱睿、导演董志强的强三角合作,时隔七年,三人再聚首,在创作的理解与沟通上也很快达到了最佳默契,朱睿表示“波姐作为中国最专业的制作人之一,对于编剧的创作空间是空前的,这种空间就是对职业创作者最大的尊重,董哥(董志强导演)也是合作过几部戏的导演,在创作上沟通无碍,他们对于我的信任和鼓励着实令我感动,波姐的责编团队,在职业态度和专业程度上都令人钦佩,这也是成就一部好剧的关键。”
好的合作伙伴,才能成就一部好作品,一部好戏。这是不论题材、不论演员、不论制作成本,一部影视作品想要成功的基础。
对于剧本创作,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命题,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变数,但创作的基础原则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想象力、经验、和基本功,就像朱睿所言,任何企图一蹴而就,偷工减料,哗众取宠的创作行为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期待66号剧匠和朱睿在经历导演、制作之后,回归编剧本质的他们用匠人精神带给中国影视更新、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