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毛泽东同志为即将创刊的《人民日报》亲笔题写了四款报头,并在较满意的字旁作了圈点。根据此次题字制作的人民日报报头沿用至今
作者 魏滨
责编 小林
新华社的同志曾亲切地称毛泽东为“新华社首席记者”“级别最高的记者”,他不仅在军事上用兵如神,对运用舆论武器进行斗争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平津战役中,毛泽东妙用“笔杆子”配合“枪杆子”,成功粉碎蒋介石、傅作义偷袭石家庄的案例就是一例经典之战。
台前幕后、紧密配合
1948年前后,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军队在全国战场节节败退,颓势已显。5月,中共中央从陕北迁至西柏坡。10月,蒋介石飞抵北平,与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妄图摧毁紧挨着石家庄的西柏坡党中央。
此时,石家庄方向和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兵力空虚,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西,华北野战军主力集中在数百里外的平绥线上,起码需要四五天才能抵达。而从北平到石家庄只有三百多公里,国民党军最快两三日就能到达石家庄。
10月23日,傅作义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进行军事部署,决定分成偷袭与策应两个梯队,由第94军军长郑挺锋任偷袭部队指挥,策应梯队则在平汉线保定南北地区伺机出动。各部计划27日在保定集结,分三路进攻。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一天之后,24日早上,中共中央就收到来自北平情报人员和地下党发来的关于这次偷袭计划的急电。
形势危急,在获知情报以后,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立刻进行紧张部署,制定了“台前幕后、紧密配合”的破敌战略。
毛泽东首先将中共中央和各总部进行必要的疏散,并按照实际情况安排石家庄和党中央周围的阻击和防守。之后,毛泽东充分运用报纸和广播等媒介进行宣传,对蒋介石和傅作义展开强有力的舆论攻势,而这正是粉碎石家庄偷袭计划中的点睛之笔。
从10月25日至31日,新华社连续播发由毛泽东亲自组织或撰写的4篇重要退敌文章:
第一篇是胡乔木起草、毛泽东修改的新闻稿《蒋傅匪军妄图突袭石家庄》(新华社10月25日播出),第二篇新闻消息是毛泽东写的《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新华社10月26日播出),第三篇是毛泽东写的口播稿《蒋傅军已进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新华社10月29日播出),第四篇是毛泽东写的述评稿《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新华社10月31日播出)。
毛泽东还对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如何进行发表做出了重要指示。
在25日的消息《蒋傅匪军妄图偷袭石家庄》中,毛泽东直接披露了敌人的偷袭路线、作战部署和目的企图,将蒋傅的阴谋昭告天下——国民党军队“突击石家庄,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偷袭行动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并动员人民配合解放军歼灭敌军。
消息一经新华社播发,又在广播电台连续播出。与此同时,毛泽东命周恩来集结和调动周边的部队积极防御。
26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的第二则消息《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直接点名国民党将领郑挺锋等人,并表明“只要大家事先有充分准备,就有办法避开其破坏,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而傅作义先头部队一路艰难南进,途中就遭遇共产党地方武装的猛烈阻击,27日晚才到达保定。得知偷袭计划遭到泄漏,军心不稳,但傅作义迫于蒋命,只得继续前进。
31日,国民党军增派军援,这出“破敌大戏”进入了高潮。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第四篇述评稿《评蒋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
“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二〇八师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稀稀拉拉的几个兵了。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梦!”
文章将锋芒直指傅作义的软肋,气势磅礴、鞭辟入里。文章指出国民党军目前士气低落、战斗力低下,即将走向灭亡是必然结果;同时,将傅作义偷袭计划的来龙去脉、军事部署说得一清二楚,仿佛掌控其于股掌之间。
国民党军闻此消息,早已军心动摇,加上我军利用缴获电台发去干扰敌方判断的错误情报,且增援部队确已赶到,傅作义担心重演罗厉戎三军被歼的悲剧,急令偷袭部队撤退。
这次原本蒋介石和傅作义欲作“一石二鸟”的偷袭阴谋彻底泡汤。
毛泽东的妙计为什么管用?
从舆论打击的效果来说,毛泽东在获悉情报后第一时间组织舆论攻势,就占据了舆论优势。偷袭行动最重要的就是保密性,毛泽东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蒋傅的全盘计划昭然于世,并将此次偷袭定义为“罪恶之旅”,赢得了广泛舆论支持。不难想象,国民党军得知偷袭计划遭到曝光,必然认为偷袭成功率会大打折扣,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在发布了消息《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线准备迎击蒋傅匪军进扰》后,毛泽东紧接着发了一篇评论,在文中他将这次偷袭的实质定为这是一支被人民解放军打得走投无路的国民党军队,“想弄出一点花样来刺激一下离散的军心”,不仅打击了对方,还极大鼓舞了我方军民的士气。评论中还涉及敌军最新动向,使内容更有说服性。最后,毛泽东“预言”了这次偷袭的必然结果,“警告”国民党军偷袭期间北平后方空虚的事实。
毛泽东在退敌文章中所用的语言传神到位、活泼生动、讽刺辛辣、入木三分,比如把国民党军队奈何不了人民解放军说成是“像一只死狗咬不动人民解放军的一根汗毛”,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很多人将这次破敌战略称为毛泽东“用一支笔横扫万军”,其实这次用“笔杆子”打仗之所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离不开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各方面工作,舆论打击则是致命一击和点睛之笔。
首先,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北平地下情报系统和情报人员。据考证,中共中央至少从四条地下情报渠道获得这个绝密的偷袭计划。
地下党获取的国民党偷袭情报
当时,华北“剿总”参谋处担任司书的刘光国等人,是潜伏在敌军内部的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甘陵情报组情报人员。1948年10月22日,刘光国接到了一份需要誊写的文件,内容就是94军关于偷袭阜平、平山等地的作战命令。之后,刘光国硬是凭借强记,背下了所有内容。23日晚,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南系平津学委职业青年支部地下党员、时任北平《益世报》采访部主任的刘时平通过国民党整编骑兵12旅旅长鄂友三、杜长城、刘建龙三个绥远老乡,也得知了傅作义的偷袭计划。
另有来自国民党联勤总部第五补给区少将副司令、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情报关系人赵龙韬将军和国民党华北“剿总”二处石门情报站中校站长、中共地下党员李智两处的情报,与上述两份情报相互印证,皆以最快速度到达西柏坡。
正是有了情报部门连续不断又准确及时的情报,才给了毛泽东“下锅的米”。另一方面,新闻写得再好,若没有实际行动辅证,仅唱“空城计”并不足以退敌,毛泽东深谙此点,所以在对敌人进行“诛心”的同时,党中央积极调集部队、疏散动员,这两方面的工作相互促进。
另外,毛泽东灵活运用各种媒介、多种新闻文体,将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宣传部门积极发挥作用。当时,报纸是人们获取消息的主要来源。毛泽东第一篇消息以论述事实为主,通过报纸让人们知道国民党军要偷袭石家庄这一新闻,而后运用广播播发消息和评论稿。广播是有声新闻,播音员掷地有声的播报最能淋漓尽致得表现出气势磅礴的效果,引起人们的共鸣。
舆论宣传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其效果发挥不能仅依靠一纸新闻、一次广播的单一宣传。从近几年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在舆论宣传上做文章显然已成为不同主体进行现代战争的共识,有学者甚至把海湾战争之后的“反恐战争”比喻为“媒体的战争”。毛泽东“雄文堪当百万师”的斗争实践启示我们,要重视战略威慑的作用,在舆论斗争中须着眼大局,树立整体舆论战略观,还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岳.中共获取傅作义偷袭西柏坡秘密情报的四条渠道[J].百年潮,2013,(第3期).
2. 《宣传工作》编写组编,宣传工作,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09
3.《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1927--1996 (上、中、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07月第1版
4.王爱民.巧施“空城计”雄文退敌兵:毛泽东三篇退敌文章辨证[J].中国报业,2012,(第23期). 转引自《新华通讯社史》
5.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32.
6. 胡全良,贾建林.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20-21.
7. 高永桢. 毛泽东导演“空城计”的幕后秘闻[J]. 文史精华,2006(9):4-11.
8.新华社记者.新华社记者评蒋方军事五大弱点[N].解放日报,1946-08-21(1).
来源:“东方红啦”微信公众号
监制: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