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阿里阳》今年xx之夜明显减少,龙虾销售量锐减。
”“展台很冷清,户外广告牌也少了很多。”在上海电视节的注册现场,几位刚逛完会场的业内人士说道。毫不意外,今年的上海电视节,尽管展位比往年多,但临结束许多展位都略显冷清,古装剧几乎难觅踪影。某头部制作公司项目推介会的主题是“奋斗吧!时代引领者”,推介的项目中有三分之一都是主旋律题材,另几家为数不多开了发布会的影视公司,也都心照不宣地没有推荐一部古装剧。
记者们的提问也都不出意外地集中在政策上。慈文传媒创始人马中骏表示,“古装剧的翻拍尤其是武侠剧的翻拍肯定会被禁止”。编剧赵冬苓在提到古装剧时,也表示“一刀切不科学,主管部门应该明确审查标准。”
从去年年底开始,政策之剑就一直高悬在整个行业上空。进入2019年,政策的影响一步步扩大,定档的播不了,以前能拍的也不能拍了,悬在半空中的很多项目和公司生死未卜。我们试图去靠近这个行业的核心,看看这场政策调控下影视行业的急速转头和自我重塑是如何发生的。
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武侠翻拍在短期内绝无翻身可能,只有古装正剧还有一点容身之地,大IP也开始要战战兢兢地活着了,甚至有超知名的IP开始低调转向互动剧,而现实主义题材和原创作品,将成为市场的下一波主流玩家,在今年以后的几个政策大年里,扮演重要角色。
平台和制作公司都越来越谨慎。“能不能过审”成了看项目的首要标准。行业开始面临一波洗牌。在这艰难的转型期,有的公司因为项目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被淘汰,有的公司因为应对政策的经验和“高层通道”而无所畏惧,还有的公司则在政策的避风港题材中求稳……行业的曙光会孕育在其中吗?
古装幸存者唯剩正剧,大IP变身互动剧找出路
尽管距离上一次“截图式新政”(点击蓝字复习)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回忆起那张半真半假的截图,许多一线的创作者还是心有余悸。
“这波(政策调控)对行业来说真的是垂直打击,再加上去年年底的税务风暴,我估计接下来很多人都会失业,事实上在这波之前,我认识的几个制片人就转行了。”一位端午节刚刚从横店探班完回北京的文学策划小Y告诉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
整个行业都笼罩在悲观的氛围中。有上市公司因古装大剧迟迟不能播出,形成天价坏账,而在新的政策口径下,播出更是遥遥无期。河豚君此前联系到的近十位该公司员工,大都已经离职。
但大公司因为项目众多,资金雄厚,勒紧裤腰带还能勉强度日。许多靠一两个项目撑起来的小公司,一部剧无法正常播出就可能倾家荡产。尤其是筹拍古装剧和囤了大量IP的公司。
许多擅长制作古装剧的公司都受损严重。某一线卫视的工作人员告诉小娱,暑假后各大卫视都将进入献礼季,而献礼季播什么都早在一年前就定好了方案,剧排相对稳定。如今没法播出的古装大剧,很可能今年之内都无法播出。
“市场上现在有些传言,但历史剧是不会受限制的。”在6月11号的互联网视频峰会上,北大教授陆地代表主办方发布官方报告时表示。对于这个表态,一位监管层人士与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对此做了沟通,他表示,总局一直欢迎历史剧和精品正剧,但宫斗题材和颠覆历史史观的作品则会有一定限制。
尽管监管部门明确表态不限古装正剧,但这次上海电视节,影视公司和平台都心照不宣地减少了古装项目的推介。腾讯视频在发布会上推介的十几个项目中,只有《孤城闭》《大秦帝国之天下》两部古装正剧;华策推介会上发布的十几个项目里甚至没有一部古装剧。
“其实真的没有一刀切,主要还是看切入点和整体导向。写朝堂戏,如果是为了突出权谋黑暗就不行,如果是为了表现帝王和百姓亲如一家就可以。”文学策划小Y表示。
但既懂政策又懂市场的创作者非常稀缺。为了避开政策雷区,许多创作者选择主动阉割,放弃古装这一题材。去年4月古装剧备案足足有14部,占公示总数的12.73%,今年4月古装剧备案数量却锐减到5部,仅占公示总数的7.25%。一位制片人无奈地说,“大家一旦被管制就想着退缩到革命题材、小人物题材、空洞歌颂题材,这才是管理者也想象不到的。都怕犯错,结果万马齐喑。”
一些囤积了大量IP尤其是古装玄幻IP的公司同样受灾严重。编剧贾东岩表示,这些IP就是IP时代留下来的遗产,如今眼看着这些IP的版权即将到期,他们只能想办法迅速耗光它们。有些公司开始把IP改编成短剧和互动剧,一来形式新颖二来可以迅速消耗IP。
二级市场也愁云惨淡。在春季一波短暂甜蜜的回暖期之后,整个行业继续掉头向下,再次突破不久前形成的谷底。大环境的紧张让资本对几乎一切行业都失去信心,而所谓“口红效应”被电影票房大盘低迷证伪的影视行业,股价再度下挫,一度缓解的质押爆仓、易主危机再度恶化。融资渠道收窄,现金流紧张,能否继续活下去不止关乎主业本身。
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下,大船开始掉头。许多人感到悲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波政策调控也有积极的一面。事实上在小娱的采访中,不少人都表示,现在的政策监管是影视行业过去几年狂飙突进的必然结果。
重病下猛药,行业整体掉向现实题材
政策调控来得并不突然。“其实十九大之后政策就很明确了,不允许历史虚无主义,提倡做现实主义题材。”编剧武瑶说。在采访中,不少创作者都表示,现在的政策调控一点都不突然,只要有一定的政策敏感性,就不至于因此损失惨重。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波政策调控也有积极的一面。某一线卫视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整个影视行业发展并不均衡,一线卫视和二三线卫视差距很大,大量低质量的影视内容有很大市场。政策推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问题。
某制片人也表示,这次的调控属于比较强烈的“休克疗法”,是为了让平台和制作方意识到风险后,更好地做项目类型适配,这种调节手段能防止行业陷入无序竞争。“这方面韩国是先导,韩国在90年代末实行‘文化兴国’战略后,对题材进行整体性引导,这才让韩流走向东南亚。”
对于一些创作者对“禁翻拍”等限令的支持,文学策划小Y非常理解,“这些年资本驱动,受伤最大就是创作群体,业内苦资本、苦畸形发展久矣。”
在编剧贾东岩看来,IP翻拍之所以这么受捧,是许多资本驱动的新公司为了弯道超车,想出的捷径。大IP不仅受市场欢迎,改编门槛也比较低。但IP兴起同时也带来了作品的同质化,当整个行业质量低劣的作品达到一定量级,就不可避免会迎来管控。“如果没有《琅琊榜》,架空题材只会更早受到管制。说白了,就是一部优秀作品能成就一个类型,对于高质量的作品,审查部门会‘枪口抬高一寸’。”
行业正面临一次重新洗牌。几天前网传的“禁翻拍”限令传出后,贾东岩发了个朋友圈,“这一轮之后,现在平台和制片公司通行的评估体系、选择标准都会发生剧变,从业者能不能跟得上,变得通,是后续一段时间的业内话题。”在他看来,现在的网络平台不再是法外之地,也将迎来和卫视一样的管控。
平台和制片公司评估项目的标准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优酷50%以上的用户是年轻人,我们产品的故事、情节、理念也许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发育、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他们的一生。对年轻人的责任是我们放在第一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上线更多正能量的作品,让正能量在年轻人中喜闻乐见化。”在上视节期间的互联网影视峰会上,阿里大文娱CFO黎直前如是说。
以青少年的尺度来设定作品尺度,这是平台方“守正”的一个策略。同一论坛上,腾讯视频的副总编辑黄杰也表示,平台要打造“优质”内容,“优质”最重要的就是自觉去做正向价值观的导向、遵守底线,“我们内部在评估内容时有一个通俗的标准,这样的内容你敢不敢给你的下一代来看。”
而爱奇艺副总裁陈潇则表示,未来平台原创内容将更加凸显现实主义题材,包括历史名城和非遗内容。一些传统作家的作品开始重新进入平台和影视公司的视野。前不久,爱奇艺就宣布将改编莫言名著《丰乳肥臀》。
实力雄厚的制作公司也都在积极储备主旋律题材。比如华策,该公司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专门研究主旋律的大剧研发中心,目前主旋律电视剧占全部内容的30%以上。以往经常做IP翻拍项目的公司,纷纷开始转型。比如去年曾经制作出晋江某大神兄弟情IP网剧的公司,在剧集被下架后就对于内容方向更加严谨,古装慎拍,主抓都市青春。
还有很多影视公司瞄准了有话题度的都市剧。“总之就为了流量去做,比如某公司新开的一部女性向剧。现在好几家公司都在按这种方向做案例分析,思考如何掐到观众的G点。”文学策划小Y说。
除了调整项目的题材结构,平台和制作公司在风控上也更谨慎了。“能不能过审”成了看项目的首要标准,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在项目策划阶段就开始和总局沟通,和平台沟通时也更细致。“以前他们看项目,可能一看是大IP就很快通过了,现在要评估很多道,大纲、分集剧本和演员班底等等,都要进评估系统。具体有效的沟通,能降低项目风险。”一位制片人表示。
在资本退潮和平台的题材引导下,整个行业链条的变动不是慢慢传导,而是形成强烈共振。如果说整个调控对行业有什么影响,那就是在整个行业信心低迷的情况下,从业者需要更加多的坚韧。未来,谁能逃出生天?
打乱了格局的行业,寻求转型
许多老牌影视公司都早早了嗅到了政策收紧的信号,开启自救之路。除了前文提到的华策,慈文也在股权变动落定后,凭借对政策的审慎把握和内容经验进入业务运行的稳定期。
慈文传媒副总裁赵斌向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表示,储备的项目都在正常推进中,“我们没有接到过题材受限的通知,重点是谁做、怎么做,如果是我们做,至少总局是放心的。老马(马中骏)毕竟搞创作已经40年了,对‘度’的把握很精准。”
马中骏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古装剧的翻拍尤其是武侠剧的翻拍肯定会被禁止,权谋和宅斗内容也尽量不要涉及,但加入现实主义态度的古装题材一定会得到大力提倡。
曾制作过《旋风少女》《璀璨人生》等剧的观达影视,则把自己定位为“青春女性剧厂牌”,其近来在芒果上线的电竞题材《陪你到世界之巅》四天就放出全集,有网友猜测是担心政策变化。小娱向片方了解后,发现并不是政策原因,更多是平台想用来该剧拉新。“现代青春剧是比较稳定的剧目类型,以后还是会往这个方向走。”
与此同时,国资背景公司的声音更加响亮。芒果超媒此前宣布,要把综艺领域的经验带入剧集制作领域,未来还要在女性化题材的影视剧方面砸下重金。而就在今天,上海文广的上市公司东方明珠宣布,将旗下的两个影视公司尚世影业和五岸传播整合,并像芒果一样成立五大工作室,发力电影电视剧。
“未来整个行业将迎来大公司时代,还是那些项目类型多元,风险分散且内容经验丰富的老牌公司占据话语权。”编剧贾东岩表示。此前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曾采访过制片人徐纪周,他也认为,今后那些几年前囤了大量IP的新兴资本可能会被加速淘汰,有实力的老牌影视公司则不受影响,“很多做影视改编项目比较好的公司,老板都是传统出版社出身。比如新丽、海润和慈文,他们对于作品的评估和对政策的把握,都更客观和清晰。”
但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依然有机会。编剧贾东岩认为,电视剧市场具有虹吸效应,某一类型中一旦出现了一个爆款,这个爆款就会消耗掉观众所有的热情,随后跟风的作品市场反响就会越来越差,“现在不是做精品的年代,是做极品和孤品的年代”。有能力开掘一个新类型的公司,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里冒出来。
平台也在发掘这类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上海电视节期间,企鹅影视CEO孙忠怀就在腾讯视频年度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找一些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合作,和“小公司”多合作是给行业创新能力造血。
寒冬之下,内容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位制片人表示,未来创作型制片人会逐渐增多,编剧导演主导的项目会增多,而那些资本驱动的资源型公司则会开始暴雷。随着“大IP+流量明星”等爆款公式的失灵,一些只擅长组局攒资源,不懂内容的平台型公司可能会遭遇危机。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另一位制片人认为,不管是平台型公司还是纯内容公司,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核心竞争力。“不存在谁优谁劣,现在已经有很多老牌资源型公司在找有创作实力的初创团队了,未来这两类公司应该是资源互补、共生发展。”
上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经历了几年的畸形繁荣,如今的影视圈在资本退潮、政策严控等多重打击下,正慢慢回到正轨。在这混乱的转型期,许多影视公司将被迫倒闭,一些从业者将选择转行,许多高素质人才因为热钱的撤退,也将离开影视行业。剩下坚守在影视行业的人,也唯有顺应时势,高筑墙广积粮,静候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