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润属于积极的人物。因为电视剧的情节中心是忍辱负重进行积极改革的形象。
但是,该剧重头戏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改革,另一个是九子夺嫡,在九子夺嫡过程中,胤禛后来者居上成功即位的过程要有很多厚黑的东西,如果胤禛是一朵白莲花他也不可能夺嫡成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胤禛的城府、谋略和阴险也要展现出来。
具体是怎么表现的呢,本文举三个例子,分别是阳谋、阴谋和小计谋。
一、小计谋—刑部冤案
太子旗下的刑部为了钱搞出骇人听闻的天大冤案,康熙要求彻查,需要一位阿哥上阵,这时候胤禛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如果胤禛上阵查案,查清楚了无疑也就得罪了太子,查不清楚就会丢人现眼,不仅暴露自己是太子一边的人,更重要的是会让康熙对他感到失望。
如果胤禛不主动申请查案,外界包括康熙也会认为胤禛缺乏原则性,为了保太子连天大的冤案都不敢查。
所以,胤禛最好的选择是大张旗鼓主动要求查案,但是却被康熙拒绝或者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查不了。
这里胤禛就耍了一个小计谋,先主动请缨查案被康熙夸奖,然后故意用“冰火两重天”的方式把自己弄出重病伤寒,造成了不可抗力,查案差事也就落到了老八身上。
胤禛这个计谋其实不难,但有一定危险性,自己的伤寒病万一救不过来怎么办,在古代伤寒的致死率是很高的,所以不能用现代思维去看胤禛故意生病这个计谋,他确实是冒了生命危险的。
但胤禛的冒险得到了奇效,老八和太子在这个冤案中两败俱伤,太子自然不值得同情,而老八急于搞死太子,犯了贪功冒进的错误。在这个案子里虽然胤禛直接得利并不多,但却间接让太子和老八损失惨重,胤禛的小计谋、大冒险得到了良好效果。
二、阴谋—火烧《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是老九门人任伯安所有的,里面记录了大清三百多名官员贪赃枉法的事情,是一个对官场具有极强威慑力的大杀器,但这个大杀器也是一颗核武器,一旦释放出来,不仅能搞死对手,也能搞死自己,甚至还能搞死大清,因此这是一个不祥之物。
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是知道《百官行述》的,这玩意就放在老八门人的当铺里,但他们不拿来用,一是八爷党的人足够多,二是他们知道这玩意的坏处。
太子想要《百官行述》的原因是他的班底早在第一次被废时损失差不多了,他此时是一个没有根基的太子,所以铤而走险想拿到《百官行述》,他不仅释放了刘八女,还写了亲笔信给任伯安。
如此一来,《百官行述》同时和八爷党以及太子都扯上了关系,其中太子关系最深。而胤禛并没有牵扯进去,可惜的是,老十三不幸被太子和胤禛裹挟了进去。
太子利用老十三灭口郑春华,放出刘八女讨好任伯安。胤禛利用老十三给年羹尧下公文,从江夏镇弄来了太子书信和存放《百官行述》的当票,然后又是老十三帮忙,从八爷门人的当铺里取出《百官行述》,胤禛当着八爷党、老三、马奇和太子的面儿给烧了。
然后,胤禛通过心腹高福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转交”给老八,直接导致太子二次被废,而高福随即被胤禛灭口。
这一套就是胤禛的阴谋,他表面上主持公道,用对大清的公心烧了大杀器《百官行述》,但在这套阴谋中,他达到了以下几个效果:
1、直接废了太子,毕竟夺嫡的最前提条件就是太子之位空缺,不然万一康熙猝死,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所以扳倒太子是第一要务,即使胤禛和太子关系好也必须扳倒。
2、踩一脚老八和老九,任伯安是老九的门人,《百官行述》藏在老八门人的当铺里,这件事从头到尾和他俩摆脱不了干系,康熙知道这一切后,只会更加疏远老八和老九。所以,老八心知肚明,太子被废后,老八就将夺嫡的希望寄托在了老十四身上。
3、牺牲了老十三,胤禛的阴谋需要老十三配合,如果没有他,胤禛要不就是玩不转整个计划,要不就是把自己也给折进去,因此太子被废后老十三同样跟着倒霉,一定意义上讲他就是被老四给坑的。说白了,老十三就是老四的手套。
《百官行述》之事后,九子夺嫡彻底变成了两子夺嫡,赛道上只剩下老四和老十四。
三、阳谋—争夺抚远大将军
抚远大将军这个职位和“大将军王”的称号有两大诱惑:
一个是有机会立下不世之功,在康熙大限不远的时候,一个大功也许就能打破皇位继承人的天平。
另一个是掌握兵权,在形势不妙的时候,兵权在手进可攻退可守。
因此胤禛虽然明知道自己不擅长带兵,他也想要这个职位,如果让胤禵抢去,不仅有夺嫡失败的危险,就算胤禛成功即位,如何解决胤禵手里的大军也是个棘手的事情。
我们在看这个问题时一定不能犯上帝视角的毛病,不要想当然认为在胤禵班师凯旋之前康熙肯定会死,没人会打这个包票。(这也是民间流传雍正弑父夺位的理由之一,如果胤禵回来,胤禛将陷入被动,别忘了,胤禵是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去的,他相当于太子代父御驾亲征)
在《雍正王朝》里,为了争夺抚远大将军之位,胤禛在邬思道协助下搞了一套阳谋。
推荐胤禵出任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升任陕甘总督。
这套阳谋对胤禛有四个好处:
1、形象加分,为了国家放弃夺嫡之争
2、离间八爷党,让胤禵和八爷党产生嫌隙
3、釜底抽薪,将拥有兵权的胤禵调虎离山,远离夺嫡核心战场
4、利益交换,提拔心腹年羹尧监视胤禵
什么叫阳谋?就是把所有心思摆出来之后,对方依然会心甘情愿上套的谋略,面对抚远大将军之位,胤禵当然知道胤禛没安好心,但他也会心甘情愿配合胤禛。八爷党知道胤禛的想法,也不会阻止胤禵掌握兵权。说白了,大家都在赌,胤禵赌自己能在康熙活着的时候凯旋回朝,胤禛赌胤禵回来之前自己就能夺嫡成功。
PS:胤禵指挥那么大规模的战争,时间单位都是按年算,不能和现在同日而语,而且能不能大获全胜谁也不能保证,所以双方都是在赌。
多说一下,《雍正王朝》中胤禛杀了不少人,其中有三个桥段被很多人视作雍正太狠毒的证据,第一个是他让手下灭口高福。第二个是他在即位后试探邬思道,有杀人灭口之心,只是被邬思道识破,一番诚恳之言感动了胤禛。第三个是他杀了亲儿子弘时。
实际上,抛开现代思维,站在古代帝王视角去考虑的话,雍正的杀人之心只是基本操作,换成其他帝王也会杀,论阴险、谋略和城府,胤禛在历代帝王里算高手,在狠毒方面他还排不到前列。
总体来看,胤禛在《雍正王朝》里虽然是正面人物,但在表现他的城府、谋略和阴险各方面也是做了很多展现的,因此这个人物就显得比较鲜活也比较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