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于《古代兵器大揭秘》、2015年在CCTV记录频道播出,以人物采访、数字动画、特技拍摄、情景再现、实证等拍摄手法提出质疑的态度为核心,在严密的科学复制和实证过程中揭开古代武器的秘密,展现了古人的勇气和智慧。
据说武器是男人的浪漫,主要源于对中国古代武器的好奇,与欧洲相对丰富的古代武器遗迹相比,中国的古代武器总是戴着神秘的面纱,出土的实物极为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是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秋群里出土的越王军剑。
历经千年出土后仍然没有生锈。这把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剑身不见丝毫锈斑,依旧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另外除了在史籍中有所记载的,再者出现在壁画以及雕塑中,其余更多只能是在合理的推想中去感受它们的魅力。这部纪录片便满足了我们的一切想象。这是一部科学探索类纪录片,以史料记载的一场古代经典战役为线索,引出在当时决定胜负的“兵器”。以质疑的态度作为核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测试设备,还原古代战争现场,以客观结果为依据,来揭示一种兵器的实战威力,让它们更为清晰、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展示古代中国人的勇敢和智慧。
中国古兵之美冠绝世界,向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展示出其在金属冶铸、锻造学上至高至美的文明精粹。表达了中华文明在审美方面与传统手工艺上的完美结合的最为精深独特的语言。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也更是一部兵器的发展史。兵器成为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它无言地诉说着政权的兴亡与更替,折射着历史的进程。中国古兵融汇科技与艺术:金属的冶铸、锻造、材质的变化与组合,淬火技术的奥秘、科学的造型与设计、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的神奇、锋刃磨砺的艰辛与复杂、装具配饰风格的千变万化,巧妙再现各种天然材质的魅力、熟练运用雕刻、镶嵌、髹漆、彩绘、金银错等技术而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效果,无不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打动了世界。综上所述,中国古兵的美是极致的、高贵的、不可替代的。
世上万物皆相生相克。兵器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矛”和“盾”的斗争史,一种兵器的盛行,则会催生出克制其功效的武器出现。有了杀伤力极强的攻击武器,就会有防护力加倍增强的铠甲出现,此消彼长,这就是矛与盾的对立,也是贯穿整个兵器发展史相生相克的宿命。
中国的古代军事史总是忽略兵器,以至于大量的古代兵器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成为神秘的存在,这部片子至少是一个开始,以客观的实验精神去拍,但篇幅有限,实验较为牵强,探究的还比较粗浅,说服力不够 记得曾经在看美国探索频道的一些纪录片时,对片子中的实际测试环节印象深刻,毕竟“真实”才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所以本片中还有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
一、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宋史·魏丕传》记:“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的最高记录之一。
但是节目中的效果是怎么样的。三弓床弩的初速度竟然才只有25m/s,通俗地讲田径场的标枪速度都比个这快,寒鸦箭射出来跟泼水一样,这样的视频放上来太随便糊弄观众。这跟企业拿一个半成品就拿出来卖有什么区别?这就是节目的一个很不严谨的地方。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很失败的仿制品。
至于唐刀,《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通过唐代古籍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军队制式刀其实有四种,那么唐刀一词显然就并不准确了。唐代光是军队制式刀就四种,更不用说民间私造的款式。唐刀一词显然无法代表所有唐代刀。他们复原的所谓唐刀算什么?覆土烧刃那是日本工艺,中国到明代才有覆土烧刃的记载,还是跟日本引进的。而且骑兵持刀多是单手握持,加长为双手握持的刀并不适合骑兵使用。那么长的刀柄,挥刀时手腕转动,刀柄很容易打到小臂上。靠那玩意唐代骑兵能被坑死还差不多。
最后上一张出土的唐代刀的图自己对比下跟节目里复原的所谓唐刀区别。
节目中复原的唐刀。
1991年窦缴墓出土唐水晶坠金字铁刀
最后一点想讲下关于里面的试验。拿刀试斩7个卷起来的草席能等于2个人体躯干?太小瞧骨骼的硬度了吧!。还有那竹筒和皮甲。砍过竹子的都知道,柴刀砍青竹都很轻松,去砍干竹试试什么感受。还有那所谓的皮甲,不是拿软皮子切小片串起来就算皮甲好么,皮甲是要有硬化处理的,那皮子砍断都弯了,不比皮带硬多少。
总而言之,这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科普片。但是在细节考证方面还欠缺了太多太多。
一流的科普,二流的复制。我上面列举的只是三个方面,其实认真考证这部纪录片的话,每集里都可以挑出不少毛病。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这部片子至少是一个开始,相信以后会做地越来越好的。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周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