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风笛股东、小提琴交响乐伴奏的史诗绝唱《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再次响起,熟悉的旋律触及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瞬间将人带入了那个英雄时代,在银幕上摇曳着伟大英雄和绝世佳人。
IMDB评分8.4,豆瓣评分9.0, 《勇敢的心》上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如今再看,依旧光彩照人。
影片以13、14世纪英格兰、苏格兰战争为背景,讲述了苏格兰传奇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带领人民对抗英格兰暴政寻求独立的故事。全片闪耀着个人英雄主义光辉,虽然描绘了很多战争场面,但伴随着悠扬的风笛,稀释了画面的血腥残酷。
更多时候,我们只记住了那个穿着短裙挎剑策马的铁血英雄,又或是那个情话绵绵温情脉脉的柔肠男儿。
我们艰难困苦地活在人世烽火中,是因为心底深处有着生而为人的骄傲。
1.人生没有一次成长不是沉痛后的觉醒
痛苦加速了华莱士的成长,影片在构建人物形象上一点不拖泥带水,开门见山,情节连贯。
少年华莱士瘦弱无力,他的第一次痛苦成长是父亲被杀。一位优秀父亲对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决定意义,华莱士并没有因丧父而沉沦堕落,练武求学,他选择了向不公挑战,选择了同命运斗争。
成年华莱士一出场就带着领袖光环,影片在一片喜乐祥和的氛围下推出了这位学成归来的王者,特写镜头锁定在这位意气风发且自信聪慧的美少年脸上,俘获万千少女心。
美好总会被邪恶侵略,英军強抢民女可能对华莱士有些许触动,但触动应该不大,因为毕竟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经常站在苦难之外悲悯别人,但其实没有亲身经历苦难又有多少人能真的感同身受呢。
华莱士与美伦的爱情桥段给全片战争的粗犷盖上了一层唯美,在苏格兰优美的山川河谷下,在华莱士炽热执着的调情下,当撩人心扉的音乐响起,彻底让影迷一起跟随主人公陷入爱河。
华莱士的第二次觉醒自然是失去挚爱美伦。在美伦死前,华莱士并没有解救众生的宏大志向只有安稳度日的朴实愿望。追求安逸平稳从来都是人的天性,总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覆巢之下无完卵,成人世界里的天真总会蒙蔽人的双眼和心智,暴力压迫从不会因为好人的异想天开而减轻,反而会变本加厉。
心有惊雷,生似静湖。华莱士失去父亲和妻子后没有哀号,有的只是无言,内心痛苦全部被自己的人生理想封印,伟大的人格初现:生活已不值得眷恋,生命于他的意义就是解救众生并还以自由。
泰戈尔说,当痛苦达到顶点,忍无可忍的最后关头,那就是他觉醒的时刻。
痛失亲情让人成长,痛失爱情让人成熟。这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告别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同过去告别,同挚爱告别,每次告别都是一个新的自我诞生,每次告别都会主宰一段人生命运。
没有被苦难和黑暗包围过的人,永远无法在心里点起一盏长明灯。
2.没有实现理想不是无能而是认命
影片中华莱士战前动员堪称教科书式的演讲,很多民众畏战怯战总想逃避战争,华莱士的出现就像划破黑暗的光,你根本无法抵挡华莱士那种不被现实吓到打败的人格魅力。
"战斗,可能会死;逃跑,会多活一阵,但从跑的那天到死都在苟活。"
华莱士无论是面对人民的嘶声呐喊,还是和贵族据理力争都是在传递着他的人生思想。其实,华莱士斗争反抗的不止是英军暴政,还有人们的陈旧固有思维。他不仅想解放人民的肉身,更想解放人民的思想。
贵族阶级占有多数社会资源,只要能保证他们自己的权益不受损或者能盈利,他们就可以替谁效劳;平民阶级在长期的压迫中早已形成逆来顺受的惯性保守思维,只要不危及到现有的生活就可以服从。
华莱士要团结贵族,争取人民信任,势必要触动两方的思维藩篱。可是有时候,群体的叠加不一定是力量的叠加,反倒是增加了愚蠢。很多人已经在现实里磨灭了理想,接受命运的摆布自然要比竭力奋斗轻松。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敢于背负自己理想的人,才能有机会成为别人理想中的人。
我们常常梦想成为别人理想中的人,却忽略了自身一直追求的理想。背负理想的勇气则显得难能可贵,很多时候这份勇气未见太阳就已被现实洪流和他人的流言蜚语熄灭。
五月天在《成名在望》中写道,梦是把热血和汗与泪熬成汤,浇灌在干涸的贫瘠的现实上。
每个人活得有意义必须找到点燃自己心头之火的力量,那火起之后的烈焰就是灵魂的粮食;
每个人脱离生活摆布的唯一法门即是做理想的自己,改变之后自然会触到理想的脚。
3.残酷的现实可以取人性命却收不走强者的膝盖
《勇敢的心》在华莱士不屈赴死的行刑中被推上高潮。作为一个凡人,在狱中他害怕地祈祷希望获得赴死的勇气,在行刑台上看得出来他依然有害怕,但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之躯,却具有不可战胜的神性。
行刑官数次想通过重刑折磨赚得华莱士的膝盖,直到巨斧落下,他或许依然不解,为什么和生命相比如此廉价的求饶"开恩"二字在华莱士那里却金口难开。
炽烈的爱,惨烈的死。精神有它自己的地盘,不会成为强权的附庸。华莱士用生命诠释了"每个人都会死,并非每个人都活着有意义"的真正含义。
华莱士在片中两次梦见逝去的美伦,第一次,美伦唤他觉醒战斗;这一次,美伦引他脱离苦海。华莱士死了吗?他死了;华莱士死了吗?亦没死。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
正如罗曼.罗兰所讲,英雄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只不过不被脆弱征服罢了。华莱士被肢解示众后不仅没有起到威慑,反而点燃人民斗志,当罗伯特公爵拔剑反抗的那一刻,仿佛听到华莱士的呼吸如大风盘旋在草原,向人们呼唤——我来迟了。
现实命运经常作为弱者怯懦时的盾牌,当他面对困难哭天喊地的时候,也就是他准备服软屈膝的前奏。
与其在绝望和压迫中苟活,不如在希冀和斗争中死亡。现实给了你一记大耳光时,请依然记得不屈服地抵抗。
4.以无私为底色的个性都可被视为英雄特质
英雄总是孤独的,常被人视作异类;
英雄常是冷酷的,鲜少顾及儿女私情;
英雄也是顽固的,常不计代价激流勇进。
《勇敢的心》的成功绝不止在于单一塑造华莱士这个英雄形象,它更多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生命样板和一种生活态度,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启迪人们如何明白地活着。
我们可能都希望自己成为华莱士一样的人物,在一呼百应之中尽享王者的荣耀,然而电影告诉我们,真正的荣耀不是成功而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人的一生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燃烧。
尽管我们提倡要尽量去除个人英雄主义,但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无论是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还是海晏河清的和平年代,英雄精神依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这种精神可以是平凡,可以是无名,但只要带着无私的品质和奉献的基调,都是英雄的精神传承。
狮子和蚂蚁一样伟大,小草和人类一样重要。英雄从来不是什么大罗神仙,他们不过是些血肉之躯的渺小凡人,不及诸神的光辉力量,却代表着这个时代的能量总量。
无私架起了从平凡到伟大的桥梁,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你要相信英雄就在你身边,你要相信你自己也是英雄。
樊登说,《勇敢的心》是他反复看过最多次数的电影。这部猛片满足所有人们关于对铁骨和柔肠的向往,没有看的小伙伴们抓紧补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