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大学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中提琴专业,大学期间除了专业音乐学习和训练外,还开始创作摇滚乐,组建乐队。他放弃了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工作,追求自己想要的音乐道路。凭借出色的创作能力和非常明辨能力的个人特点,他最终开创了中国摇滚乐的新风尚。
1994年,中国摇滚乐迎来了春天,那一年,摇滚乐突然繁荣了。这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那批摇滚歌手赶上了一个好的商业机会,作品也相对成熟。崔健、唐朝乐队、黑豹乐队、窦唯、张楚、何勇甚至当时刚刚出专辑的郑钧,一时之间成为所有摇滚乐迷的偶像。也就在这时,汪峰组建了“鲍家街43号”乐队。没有想到,当时最青涩、最不受关注的他,如今却成为了那一批摇滚人中持热度最高的人。
把音乐当做信仰
一次接受采访时汪峰说:“为什么后来我决定做摇滚乐?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在琴房弹着钢琴哼一些旋律,我觉得这件事太好了,比拉小提琴有意思。到了20岁,我比过去要大胆多了。那时候我听到了罗大佑、李宗盛、崔健、鲍勃·迪伦、披头士、平克·弗洛伊德。当我听完崔健的《解决》,就对自己说,我将来一定要像他那样。那时候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剩下的事情谁能想到,太难了。再过了一两年我就听到了鲍勃·迪伦,我请人翻译了他的歌词全集,完了,崔健就已经只是好的一类了。那段时间,也正是中国巨变阶段。如果一个年轻人心中没有信仰,要不就堕落,要不你就是完全不值一提。”
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汪峰曾经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讲述了自己那段困难而痛苦的时光——在《飞得更高》火了之后到《勇敢的心》中间那5年,他在商业上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已经从半地下到了上面甚至接近一线歌手,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摇滚歌手说他唱的根本不是摇滚,流行歌手埋怨他抢占了自己的舞台。“流行歌手的生活和路数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一开始真是不理你,比如孙楠、那英。现在我们都是好朋友,因为我的态度是完全开放的,见到他们我主动打招呼,并不因为你们比我有钱我就说咱得认识认识。当初摇滚圈里好多哥们儿,天天骂这帮流行歌手,说某歌手现在一场20万,在1996年20万元是什么概念?我就跟他们说,你知不知道那位歌手一场15块钱他干过5年,你现在一天15块钱去酒吧干5年,你行吗?”
和未来保持联系
恰逢第一张唱片出版20周年,汪峰第12张原创作品集《果岭里29号》正式发行,唱片名称与首张专辑标题《鲍家街43号》相映成趣,参透其中必有关联的“回归”之意,另外这排序为第12张作品集中“12”又是一个“轮回”的年份概念。
汪峰于17年前,2000年出版的作品集《花火》得到最广泛的认同,被称作华语唱片中难得的佳作,唱片中的大量作品流传至今,《花火》恰好正是汪峰独立完成整张唱片的编曲工作。17年后,他选择再次为自己的作品编配,不是“有意识的力所能及”,而是“无意识的融入作品的叙事或情绪流”,通过头脑和手指多次阅读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使之无限接近表达的一切可能。
这张原创作品集充满了概念,曲目之间几乎毫无间隙,形成统一的听觉印象,单从形式上像是概念音乐专辑,还是我们此前从未见过、更加纯粹全能的音乐人汪峰最个人性的唱片;这是继《花火》之后,他再度为自己的专辑进行编曲工作,在“果岭里”封闭6个月,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摒绝外界讨扰,婉谢商业邀约,让自己潜入音乐作品本身,殚精竭虑,有时沉默的冥想,动用受训多年的经验;有时捕捉一瞬即灭的直觉,让非掌控的情绪,在氛围与情境中流动。这是最自然、本能的汪峰,愈加丰沛与可贵的汪峰,动用一副深思熟虑、坚定冷静的头脑与听者的想象力形成共振的汪峰。
/
只要点击三角下方区域
就能看到新专辑里的主打歌介绍哦!
嘻~祝你阅读愉快
/
▼
《那年我五岁》用最自然的方式讲故事,大道至简、真诚朴素,无懈可击不容置疑,唤起各个年龄群体的广泛共鸣;
▼
《简单的歌》用器乐搭配出的精神空间和情绪图景,纯音乐的篇幅和比例超过了唱词部分,成为年度最引人瞩目的“情歌创作”;
▼
《没时间干》针对这个“无脑狂欢”的时代,给出一篇“主流人群”的流水账,而汪峰胜擅熟控布鲁斯摇滚的音乐形式不禁让人联想起当年横空出世的“鲍家街43号乐队”
从这三首主打歌,可以探见《果岭里29号》这张唱片,具有巨大的综合能量,能够获取强烈互动,包容丰富想象力和音乐经验与智慧的原创作品集。
《果岭里29号》正式上线!
回归音乐本身的汪峰导师,了解一下!
定价:371元,快来抢购吧~
▼
戳原文链接哦,嘻~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内容
日 本 独 立 音 乐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内容
惘闻乐队 | 西游记 | 爱乐之城 | 唱片清洁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经典武侠片主题曲 | 日本独立音乐 | 27岁俱乐部 | 张国荣 | David Bowie唱片清单 | 2016年离世的16位音乐人 | 我在故宫修文物 | 莱昂纳德·科恩 | 黑胶唱片订阅 | 黑胶概念馆 | 定制黑胶唱片 | 杰克·怀特 | 地下丝绒乐队 | Prince | 电台司令 | Pink Floyd | 鲍勃·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