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科学和教育资源上占有一定优势,拥有12所双一流高校,在创建创新型城市、城市第一大背景下如何进行学校地融合,新的研发amp推进D机构的成立,使学校的科研科迅速向产业和市场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南京正在尝试和推进的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南京双子星高校之一的东南大学自然是这一背景中的排头兵,东南大学具有强劲的实力,让我们一览东南大学近期的科研动作和成果。
1
东南大学在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斩获佳绩
4月10日至4月14日,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东南大学8个项目参加此届国际发明展,获得了3金、4银、1铜的佳绩。
其中,土木工程学院郭彤教授参展的“面向地震韧性的摩擦耗能式自复位抗震结构体系”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同时获罗马尼亚科技替代技术协会颁发的特别奖,电气工程学院肖华锋教授参展的“高频无开关损耗型非隔离逆变器”及电气工程学院顾伟教授参展的“电力-信息混合实时仿真测试平台”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此外,交通学院钱振东教授参展的“桥面沥青铺装养护与保存技术”获得银奖及俄罗斯科学与技术协会颁发的特别奖,土木工程学院吴刚教授参展的“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智慧桥梁管理系统”、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宋爱国教授参展的“并联式高刚度大行程多自由度力反馈手控器”及化学化工学院苟少华教授参展的“新型二价铂抗肿瘤候选药物”获得银奖;电气工程学院顾伟教授参展的另一项目“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平台(MESPS)”获得铜奖。
2
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实现分子铁电体的定向设计
近期,在“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资助下,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熊仁根教授团队成功实现分子铁电体的定向设计,其相关研究成果以“Towards Targeted Design of Molecular Ferroelectrics: Modifying Molecular Symmetries and Homochirality(分子铁电体的定向设计:分子对称性修饰及单一手性构造)”为题,由东南大学张含悦博士等整理完成,现已发表于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IF:20.955)上。
十余年来,熊仁根教授团队研究人员积极响应学校旨在解决世纪级难题的号召,经历了如同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大海捞针般的上千次尝试与探索才在分子铁电体领域才取得重大突破。
分子铁电体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且其自发极化方向可因外电场方向的改变而重新定向的分子晶体。
熊仁根教授团队成功将“居里对称性原理”(描述了相变前后子母群的变化关系,其中,低温铁电相的对称群应为沿着极化方向的高温顺电相的对称群的最大子群)与“诺埃曼原理”(晶体的任何物理性质的对称性必须高于晶体点群的所有对称元素)融会贯通,结合朗道唯象理论,创造性地总结并提出了定向设计分子铁电体的唯象设计策略——“似球-非球理论”与“动量匹配理论”,将分子铁电体的发现从沙里淘金般的尝试与摸索转变为合理的定向设计与合成。
3
东南大学教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hemical Reviews》发表特邀论文
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岳明教授团队代云茜副教授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Younan Xia教授应邀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hemical Reviews》(影响因子52.613)以“Electrospinning and Electrospun Nanofibers: Methods,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论文。代云茜为共同第一作者,Younan Xia为通讯作者。
论文回顾了电纺纳米纤维在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系统地汇集了智能化电纺纳米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电纺纳米纤维在环境、催化、能源、光/电子、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中的最新动向,提出了全新的研究思路。这一工作将引领电纺纳米纤维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化学、材料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hemical Reviews》于1924年由美国化学会发行,发表化学等领域权威专家撰写的评论性论文,审稿过程极为严格。该论文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大力支持。
4
东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启动《5G移动通信技术系列教程》编写工作
4月2日,由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5G移动通信技术系列教程》编委会在杭州成立并启动相关工作。我校通信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铁成教授受聘为编委会主任,编委会将依托高校的教育底蕴,发挥华为的技术优势,通过强强联合的模式从源头上为5G人才的输出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5G带来的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已成为国家战略制高点,面对全球5G商用建设即将大规模推开、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5G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工作启动会上,编委会围绕《5G移动通信技术系列教程》的编写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最终确定该系列教程包括《5G无线技术及部署》《5G承载网技术及部署》《5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和《5G网络云化技术及应用》四本教材,分别由东南大学宋铁成、赵新胜、王霄峻和张源教授担任主编。同时也将编委会后续的重点工作与教材编写、优化方向一一作了确认。根据编写计划,《5G移动通信技术系列教程》拟结合华为5G产品与工程实例,融合华为认证课程体系,配套在线视频,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融为一体,于2020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华为全球培训中心部长尉彦清向编委会成员颁发聘书。
5
东南大学滕皋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度JVIR最佳实验研究奖
3月23日至28日在美国奥斯汀举办的美国介入放射学会(SIR)2019年学术大会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度 JVIR Editor's Award for Top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8年度 JVIR 最佳实验研究奖)。课题组成员潘涛博士作为代表接受了JVIR主编Ziv J Haskal教授的颁奖。
该项研究“Effects of Multi-Electrode Renal Denervation o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 A Canine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多电极导管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对2型糖尿病犬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作用”)发现,将多电极消融导管系统运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犬,与假手术组相比,治疗组术后3月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犬该的空腹血糖并改善其胰岛素抵抗,治疗组降糖可能与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密切相关。结果为经血管腔内去交感神经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该项研究及研究所用多电极消融导管系统均是中国学者在国内自主创新独立完成的。
据悉,该奖项每年由全球 200 多位评审专家从上一年度SIR官方杂志、介入放射学领域顶级杂志JVIR(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发表的文章中投票评选,并在次年的SIR学术大会上公布评选结果和颁奖,每年仅评选出最佳实验研究奖及最佳临床研究奖各一篇。
6
东南大学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废乘用车轮胎高效裂解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启动会
3月27日,由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废乘用车轮胎高效裂解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项目启动会在江苏省会议中心召开。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项目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广州能源所陈勇院士,东南大学科研院、能源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十家项目参与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吴刚副校长在讲话中对于项目启动表示祝贺。他说,学校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各方面支持、做好保障,希望项目组顺利完成研究工作。他还向陈勇院士等与会专家颁发了聘书。
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教授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总体汇报,北京工业大学陈标华教授等5位课题组组长分别对各个课题的任务分解、进度安排和分工合作情况进行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对项目的技术路线、关键考核指标、示范工程建设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
该项目针对废乘用车轮胎裂解回收利用能耗高、污染重和高值化产品收率低等现状,开发基于裂解反应器内流动-传热-反应耦合强化的产物源头调控、裂解产物高值化梯级综合利用、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等技术,建成2套不同技术路线的万吨级连续、清洁、高效废乘用车轮胎裂解装备及2项处理量10万吨/年的示范工程,实现废乘用车轮胎的高效裂解与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推动废旧轮胎的资源化利用,对促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