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版《茶馆》最近在北京“退场”、“退款”、“争议”,成为近期观众和业界讨论的焦点。
今天,我们刊发一篇12号(即茶馆退票出事那天)当日观众的感受和观点;和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本文作者:梧桐雨
演出结束后的场景,观众已退场近二分之一
开演不到1小时就已经让部分观众出离愤怒了,每分钟都有观众陆续退场,近3个半小时的戏不设中场休息估计就是为了不让观众退场吧,一小时左右之后,一楼有位观众突然站起来大喊:“你这是《茶馆》吗?你对得起老舍吗?胡作非为!”于是大部分观众鼓掌支持,这时舞台上的演员停止了表演,我看戏快20年,第一次看到台上演员被台下观众骂傻了发呆了两三分钟、场面一度失控、直到这位先生被请出去,也是十分壮观了!真是“活久见”!开始,还以为是先锋剧的托呢,结果,演出后半场,不断有观众发出嘘声、离场,演员演得尴尬,观众看得更尴尬,我开始有点心疼我那180元门票,更心疼那些顶着寒风被诓骗来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这次剧票从960-180元不等,并不便宜!
借用一句李诚儒老师说过的金句: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我并不反对名著的改编和重新演绎,全世界每天都有各种不同版本的《哈姆雷特》上演,在北京演出过的《哈姆雷特》就有十多个版本,然而不管是先锋也好传统也罢,都是基于莎士比亚的文本和台词进行的诠释,不会跑太偏!可是这回有多少人是被“老舍原著”的噱头骗来的,看看昨晚(11月12日)座无虚席满场的保利剧院就明白了。您要做一个实验先锋剧尽管做去好了,可是票面打着“老舍原著”的旗号招摇撞骗夹带私货就无法让人理解了!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打着老舍名号诓骗有些不知情的观众入场不还是最终被落得退票的命运!观众愤怒退票的原因,不是因为你做了一个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所谓先锋剧,而是因为你挂羊头卖狗肉!这样说大家能理解了吧?
抛开茶馆我们说回剧的本身:孟京辉或许是“颠覆”了《茶馆》,但他不就是在重复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前的自己么?这也算“先锋、前卫”吗?他这些年的话剧不都是这种套路吗?我有好多年没看孟的戏了,但是他的风格一直都没变,比较惯用的手法也没多大突破,票面和海报上没有提“先锋”半个字,却招揽了众多非目标观众买票进场完全不提示他们观剧风险,真是圈钱的吃相不要太难看了!
说到先锋,在我看来,先锋意味着思想的前卫、形式的创新、创意的奇巧;然而这部戏除了舞美比较震撼、其他一点进步都没有!这都十多年了连表达方式、象征元素、高频用语都一成不变,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种退步吧,何谈实验和先锋呢?连现场摄像投影的形式都是人家国外玩剩下的……
至于有人Diss观众起立怒骂影响其他观众观看的,我倒是要为这位先生的勇气和胆量点赞;如果说孟导做的是一部先锋戏剧,那么这位观众的怒骂是再先锋自然不过的行为了,也已经构成了这部先锋话剧的一部分。既然台上主演可以谩骂嘲讽台下的观众、那么观众为什么不可以在演出现场骂这部戏呢?就好比我点了一盘牛肉馅包子你给我上了一盘猪肉馅包子,还硬说这就是牛肉包子,那这不就是找骂呢么!
至于有人说观众购票前应该提前做好功课、事先了解一下孟京辉同志的风格,这种说法我无法苟同!有些观众可能确实不太熟悉孟京辉,可是观众熟悉《茶馆》熟悉老舍啊!不能让人进了一家粤菜馆还要先调查了解一下厨师的履历,没有这种道理吧!?
至于说剧中的部分黄色表演片段,真心不知道是怎么被允许搬上舞台的!当然关于性的表达也可以成为艺术,性有它自身的魅力和美感,但得分什么表现形式、题材和场合吧;拿老舍先生的《茶馆》强行加入类似B级片的龌龊黄暴表演:男主演裸身掏鸟蛋、女演员套了个大纸壳子,俩男的在那里发疯……这不是艺术而是下流!好比有些喜剧是精彩的讽刺与幽默,而有些喜剧表演是黄段子笑话和挠你胳肢窝构成,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孟京辉可以将这部话剧以任何名字来命名,但就是不能说这是老舍的《茶馆》,不管是打着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的幌子。就剧本整体而言,孟版《茶馆》已经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了,除了将《茶馆》的人名、台词和情节在进行解构、变形和夸张之后在戏中点缀穿插,其余的内容和《茶馆》基本没有任何关联,原来的人物和故事变得似有非有、并插入大量非《茶馆》的情节和叙事,于是老舍先生的《茶馆》在整体性上完全被破坏,所以确切地说,这已经不是老舍的《茶馆》了。
可惜的是导演还是一如既往地骄傲和傲慢,并没把观众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看了快二十年的戏,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非常包容的观众。剧场也好剧组也罢、不管是做戏的人还是演戏的人,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观众!
昨晚(11月12日)观众们退票特别顺利,剧组工作人员非常配合,估计已在意料之中!第一次看见保利剧院大堂的工作人员表情都非常紧张严肃,估计是害怕散场时候会引发观众不良情绪的点燃。
真的,老舍先生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