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中央模范剧场
国际在线报道(俄罗斯驻记者孙燕、特约记者王润云):在俄罗斯,一个非常特别的合唱团并不为外人所知。
他们走进校园为孩子歌唱,他们登上克林姆林宫为元首歌唱。他们都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团员在二战的战场上都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几十年之后,他们站在舞台上,用嘹亮的歌声来讲述战争岁月,讲述自己的战火青春。
合唱团在老战士之家演出
四月中旬的莫斯科依然春寒料峭。26日下午两点,俄罗斯军队中央模范剧院外飘起了鹅毛大雪,剧场内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一场全人类的胜利》正在这里上演。
百人大合唱《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为音乐会拉开序幕。在偌大的舞台中央,一支由五十人组成的合唱团分外惹人瞩目。他们虽都白发苍苍,却挺拔如松,身着军装,佩戴勋章。在70年前结束的那场伟大卫国战争中,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经历过炮火的洗礼。当音乐响起,观众不约而同全体起立,为这个特殊的合唱团送上最真挚的敬意。
二战老战士、合唱团成员叶夫根尼·阿夫希缪克
莫斯科伟大卫国战争老战士男声合唱团成立于1978年,由人民功勋艺术家克拉夫季·普季查创办。目前成员都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其中最年长的92岁。不过,一身戎装让他们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合唱团成员叶夫根尼·阿夫希缪克今年83岁,他笑称自己是团里的“年轻人”。1941年,阿夫希缪克年仅12岁就加入游击队成为一名小侦察兵,直到1944年负伤才离开了战场。因此对他来说,每当唱响那些二战时期的歌曲,昔日的战斗岁月就会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在窑洞里》是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一首歌曲。我给你唱几句。因为我在前线的窑洞里待了三年。从1941年到1944年,像我们这样12岁大的孩子,已经开始打仗了。那时候冬天非常寒冷,零下40度,而我们的土窑却非常温暖。”
同样在1941年的11月,苏联著名诗人阿列克谢·苏尔科夫赴第9近卫师报道。在采访途中突遇敌情,幸存下来的苏尔科夫在窑洞中写下“死亡近在眼前,到你身边有多么困难……”这样的诗句。这首诗随后在1942年被作曲家康斯坦丁·里斯托夫改编成歌曲《在窑洞里》。而彼时正在窑洞中坚守的阿夫希缪克听到这支歌曲后,便再也无法忘怀。也正是像《在窑洞里》、《喀秋莎》等一大批触及心灵的“浪漫曲”让残酷战争中的士兵们在心灵上获取着温暖,“在游击队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唱《喀秋莎》,晚上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聚在土窑里,然后开始唱《喀秋莎》,这是我们的休息方式。《神圣的战争》也是我特别喜欢的歌曲。因为它让我们相信,我们斯拉夫人被欺压久了就会群起反抗,抗击法西斯侵略者。我们几百年都受到挤压,但是还是挺立不倒。”
老战士男声合唱团艺术指导、指挥格里高利·诺维科夫
退休后,阿夫希缪克来到莫斯科。老战士男声合唱团的艺术指导、指挥格里高利·诺维科夫慧眼识珠,将他请到了合唱团。诺维科夫从1978年5月31日合唱团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这里的重要成员,是老战士们最贴心的朋友和音乐上的导师。用他的话来说,如今的老兵合唱团里,像阿夫希缪克这样涉足过音乐领域的人寥寥无几,但拥有阿夫希缪克这样战斗经历的却比比皆是,“我们是纯粹的业余团体,他们都是真正的军人。他们没有机会去上音乐学院但是却有着金嗓子。近些年,他们有些行动不便需要拄拐杖,但是在舞台上他们都非常笔挺,是真正的汉子。只要需要,他们可以一站就是40分钟。这些年我们演出少说有1500场。要知道专业的表演者演出有收入,而他们是没有的,他们自愿演唱。”
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一场全人类的胜利》
在老战士们的眼里,唱歌不仅仅是一件喜欢的事情,还有更深的含义。合唱团成员约瑟夫说:“我们之间有九十多岁的老战士,也有像我这样年轻的。近些年,有人渐渐去世了。但其他人依然坚持来合唱团。歌曲,它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唱歌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从心出发的,它是一种生命延续。我会继续唱下去,只要我还有力气。”
可贵的是,老兵在歌声中传递战火青春的信念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无论在哪里合唱团的表演总是能受到极大的欢迎。诺维科夫说:“这些年来,我们在很多场合表演过,主要在学校,为大中小学的学生唱歌。还应邀在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工会大厅表演过。我们演唱的这些苏联老歌,战争老歌平时虽然已不流行,而且如今孩子们接受的音乐教育也是另一种风格。但当我们唱歌时,孩子们依然喜欢听这些老歌,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歌声回馈我们。所以欣慰的是,我们的合唱团很受欢迎。”
在音乐会上,莫斯科第106音乐小学的学生们以一曲《我的父亲是士兵》回馈着这些为他们撑起一片和平天空的老战士们。歌中唱道:我们只有一次死亡,可父亲用来战胜敌人;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可父亲用来战胜死神。我与父亲的对话,白桦树可以见证。只要祖国发号施令,我将同父亲一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