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以年轻潜艇兵为主角的军队现实题材电视作品《深海利剑》在银幕上热播,收视率居全国前列。
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演员王强不仅担任电视剧《深海利剑》的军事制片人,还本色出演了379艇艇长吕奉光,成功塑造了一位将生命献给强军使命的潜艇军官。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王强,聆听他的精彩故事。
记者:您曾在《导弹旅长》《火蓝刀锋》《第五空间》等影视剧中成功塑造石志雄、龙百川、郑北等军人形象,是“硬汉专业户”,这次饰演潜艇艇长,有什么特别感受?
王强:多年来,我有一个埋藏在心底的愿望——能饰演一个英雄的潜艇艇长,现在终于圆梦了!
那还是在1999年,我参加中国第一部潜艇题材电视连续剧《波涛汹涌》的拍摄。拍摄前,我第一次到潜艇部队体验生活,并随潜艇官兵一起出海,在深不见底的大洋,我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潜艇兵的不容易,每时每刻如同“走在钢丝上、坐在炸弹上”,让我感动得落泪!
2008年,为了能够在话剧舞台上生动重现牺牲在战斗一线的潜艇艇长蔡一清,我再次奔赴潜艇部队体验生活,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和潜艇官兵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那时起,我就笃定一个信念:如果能演一名艇长、演一名潜艇兵,哪怕只有一集戏我也干!我深深地感受到,干潜艇,这是必须靠坚定的理想信仰,才能坚持下来的伟大事业!
记者:多次的潜艇体验生活,对您如何把握和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吧?
王强:是的,塑造好剧中人物形象,源于长期的生活积累,也得益于对潜艇官兵长时间的观察和揣摩。拍摄期间,我和第一次随艇出海时的老艇长长谈,听他讲故事。我曾睡过潜艇的硬板床,看到战友半夜爬起来去战位值班,一起呼吸艇上闷热的空气……如果没有这些一起潜航的经历和体验,我根本没有资格塑造这个人物!
可以说,艇长吕奉光的身上,是海军许许多多普通潜艇艇长的聚合和缩影。而我则是把对艇长的理解投射到吕奉光的身上,通过自己的嫁接,让观众了解和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潜艇兵,这是我的目的,更是我的初衷。
记者:我知道,您对潜艇部队充满感情,跟很多潜艇部队官兵多年交往,是吧?
王强:从我自身来讲,对潜艇官兵真挚的爱,正是我塑造这个人物的灵魂所在。没有这份爱,肯定拍不好这部电视剧!
电视剧开拍时,我特意看望了“铁血艇长”蔡一清的妻子和孩子,小伙子才十四五岁,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一条深蓝色的裤子,板板正正在那里坐着,坐姿就像海军战士。那一瞬间,我的眼圈红了,我多希望这个失去父亲的孩子能减轻压力,轻松快乐地成长,长大以后,像爸爸一样成为国家栋梁!
在拍戏期间,我的老朋友、潜艇部队的一位领导要随艇出海,我每天坚持给他发短信,这样“有去无回”的问候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有一天,我接到电话,他兴奋地说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他返回后拨出的第一个电话。
记者:参演这部潜艇题材的戏,有哪些十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王强:我提醒自己首先是军人,其次才是演员。有一场戏令我至今难以忘怀。拍摄期间天气比较寒冷,根据剧情,需要夜间拍摄演员在潜艇舰桥上落海的镜头。我和青年演员高旻睿,一次次被吊在十多米高的威亚上,一遍遍反复拍落水戏。当时海水温度接近零度,我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前前后后在海水里泡了几个小时,咬牙坚持,直到拍好这场戏。
我老是想,这点辛苦跟潜艇官兵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也只有把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带到拍摄过程中来,才能演好这一英雄群体。
记者:时隔很久,与以前拍戏认识的战友相遇,您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是这样吗?
王强:是啊,每次拍戏,都有部队官兵参与,我跟参演的官兵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去年,剧组参加了部队官兵自导自演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许多官兵和部队家属纷纷走上前来要求与我合影留念,以至于晚会迟迟不能散场。那时,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动。拍好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是向潜艇官兵的一次致敬和学习。
作为海军的一名演员,我非常高兴,因为潜艇部队的官兵接受了我,他们喜爱我扮演过的角色。同时,我也深知,战友们对自己的喜爱,折射出的是对强军文化的渴望,要实现强军梦,强军文化不可或缺。
作为一名军队文化工作者,我的本职就是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弘扬尚武精神,让军营成为国民尤其是年青人向往的地方!
记者:《深海利剑》受到观众的喜爱,您觉得,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王强:中国海军的行动越来越受到全国和全世界的关注,平时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海军的行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大家理所当然地会喜欢海军题材的影视剧。
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这类题材受热捧的背后,就是因为有着强大的祖国和强大的军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作品不是个人的作品,不是体现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历年来一代代军人用牺牲和奉献来呈现的集体作品。海军是艺术创作的“金矿”,有大量的素材等待挖掘,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将更多的优秀题材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
图:电视剧《深海利剑》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