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成宣智传唤甄嬛宫之前,最近石对甄嬛说。“这次回宫里有必须放弃的东西。比如心,狠毒的心也是心,皇后要狠毒无心。
”此句“狠而无心”,不仅是甄嬛回后宫名利场,亦是当代职场人生存的必备法宝。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狠而无心”呢?
从战术战略两个层面来讲:首先,“狠而无心”是指绝对的理性,不感情用事,不耍小脾性;其次,“狠而无心”强调的是客观,是基于事实,不盲听盲从,收集信息,做利弊判断,不因个人好恶做取舍。
接下来,就甄嬛回宫的四个细节,分析一下。
第一个细节:
不计前嫌,主动去拜见端妃,拉拢端妃成为自己的盟友。
甄嬛和端妃的关系比较复杂。
误穿纯元旧衣事件后,甄嬛第一时间意识到之前端妃对她的利用。即便自己被禁足,也未曾向端妃求救过。
甄嬛回宫时,后宫嫔妃都前来迎接,唯独端妃没有出现。其实端妃没有出现,一方面是她一直保持着疏离的人设,一方面是她算定她和甄嬛之间,她仍旧掌握着主动权。
回宫后的甄嬛自然也看得清,她和端妃之间的关系不过是“利来则聚,利尽则散”,毋需抱怨、更无需计较为何当初端妃利用了她。
而对于刚回宫,根基不稳的她来说,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端妃是妃嫔之首,是必须争夺的资源。因此她主动上门去拜见端妃。
而甄嬛此次主动去拜访端妃,一方面是发出结盟的信号,另一方面是想在胧月公主的事情上寻得端妃的帮助。
高手过招,一点就透,端妃也聪明地给了建议:“别急着接回胧月……”潜台词就是: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甄嬛自然受用,说“姐姐的话我记着了。”
到此两人盟友关系得以修复,而接下来救出苏培盛和崔槿汐是端妃给甄嬛的正式示好,两人结盟关系更进一步。
对待端妃一事上,甄嬛处理地非常理性,抛弃个人情绪,只看利益价值。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曾经的某些纠葛而丧失未来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更何况,甄嬛早就反省过了之前被利用一事,是她察觉能力差,怪不得别人。
只有强者才会做有效的自我批判,能自我批判的人不是自卑,恰恰是因为自信。
因为能改掉的,叫做缺点;改不掉的,才叫弱点。
所以,强者只有缺点,鲜有弱点。
第二个细节:
持有怀疑的态度,基于客观事实,去辨别祺嫔和欣贵人谁是敌谁是友。
祺嫔和欣贵人来拜访过甄嬛之后,浣碧问甄嬛:“方才欣贵人说的话,小主觉得可信吗?”
甄嬛说:“五分信,五分不信,我方才拿矮子松给她时,倒真是一点看不出来,若不是真无辜,便是宫里待久了会做戏了。”
相比曾经安陵容几句话就忽悠了甄嬛认为是华妃宫里的欢宜香害她流产,如今她谁都不会轻易相信。
纵然祺嫔跟甄嬛是有宿仇,但是她对欣贵人也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她看清了后宫这个名利场里的人性,每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必须看清楚真相,才放心。
因此她更周全地收集信息,要问过侍奉欣贵人的佩儿再做定论。
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轻易被言语或者表象迷惑,而是客观周全地获取更多信息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这才是一个成熟领导者的合格操作。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时刻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谁牵着鼻子走,或者走进圈套都不自知。
第三个细节:
打压仇家祺嫔,却不泄愤,做好情绪管理,打造利已人设。
之前我说过甄嬛回宫后唯一的对手只剩太后,因此她回宫后公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为了赢得太后的欢心,那就是打压祺嫔,扶持欣贵人。这是一石二鸟的妙招,既在太后面前营造了贤惠淑德的管理者人设,又拉拢了欣贵人到自己团队。
但她并未对祺嫔针锋相对,而是表现出一副容人之量。
即便是听到祺嫔在背后骂她,她也一笑了之。惹得四阿哥好奇:“额娘,不生气?”言外之意就是她这么羞辱你,你竟然不处置她。
甄嬛告诫四阿哥:“记着,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费时间费心力。”
这段话一直是我的最爱!
甄嬛这话的最高级之处在于:千万不要和烂人烂事纠缠!
不纠缠的本质是一个人内心的坦荡、从容与清明。
就如周国平说:“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你得认清,生活中有些事有些人完全不值得我们较劲,有这功夫和气力我们做点啥不好呢?
第四个细节:
和敬妃对质,亦不相信眉庄,不参杂个人亲疏情感,只看事实,讲证据。
甄嬛生完孩子和敬妃对质这场戏里,有个细节暴露的信息令我震惊:
原来甄嬛并非完全信任眉庄!
甄嬛对敬妃开门见山地说:“槿汐和苏培盛一事,便是姐姐告诉皇后的。”
而她接下来质问敬妃的语言逻辑是这样的:“他们都是谨慎的人,唯一的破绽便是那枚柳叶合心的缨络曾被姐姐看出是槿汐的手艺,当日在场之人,除了我,唯有你和眉庄。”
这几句话就是先摘出来崔槿汐和苏培盛自曝的可能,然后找到敬妃作案的时间地点等证据。
按照甄嬛和眉庄的关系,甄嬛话说到这里,常人都会认为下面的话应该是“我和眉庄的关系那么好,她不可能,也就只有你”之类的。
然而,甄嬛说的是:“而那段时日,姐姐曾出入景仁宫次数不少。”
细品一下,这话的信息量可太多了!
一来甄嬛讲究用事实说话,对质就要拿出实打实的证据;
二来彰显她并非是根据感情亲疏来判定孰好孰坏,也为后面修复和敬妃的关系做了铺垫;
三来甄嬛曾一起怀疑过敬妃和眉庄,而如今排除眉庄的嫌疑并非因为基于信任,而是基于证据和事实。
服气!
这就是绝对的理性客观和沉稳,是真正的“狠而无心”。
菜根谭里说:“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深以为然!
回顾我的职场管理生涯的前半段,多少次出现误判造成糟糕被动的局面,皆是因为我的感性和不够客观,问题一出现就急于做反应,让情绪占据上风,从而丧失了周全思考的机会。
后来我常常暗示自己:“遇事要等一等,再等一等。”
其实也就是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主观反应,然后再重新去考量做判断。
或许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做到甄嬛这种“每临大事有静气”,但我们可以多给自己心理暗示:遇事先缓情绪,做决定时尽可能依据事实。
我时常拿《小窗幽记》里那句勉励自己: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处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若能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看清迷惑的根源保持清醒,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若能将最心中难以放下的事放下,那么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宽广的道路。
在这里把这句分享给大家,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