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西终于决定离婚。
这个北京城里高知家庭出生的女人,当年不顾全家反对,嫁给了农村来的何建国。
原著中,顾小西的母亲告诉她:
在他们(农村家长)看来,你嫁给了他,都等于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父母。
那个时候的顾小西还不理解母亲说的“家族回报”,她认为,结婚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只要她愿意,何建国喜欢,过日子就是自己的事情,与任何人无关。
结婚后,等她醒悟过来已经太晚了,何建国背负的岂止是生他养他的父母,简直是他们整个何家村。
“建国啊,你哥超生要交罚款”,“建国啊,你大爷的坟该修了”,“建国啊,你侄女要上学哩”,“建国啊,乡里修路要集资”,“建国啊,你二叔的四丫头大专毕业你给在北京找个活儿干中不?”
最后一次,是因为何建国嫂子的爷爷过世了,需要顾小西回他们农村,为何建国嫂子的爷爷哭丧。何建国明知荒唐可笑,可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以离婚要挟顾小西回去。
在顾小西回农村后,她母亲因劳累过度突然离世,因为这种荒唐可笑的面子,顾小西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回来后,顾小西毫不犹豫、冷静地提出了离婚,结束了这场长达10年之久的“家族回报”式婚姻。
“钱”的面子
原著中何建国清华计算机研究生毕业,税后年薪12万,2006年在北京贷款供着一套七八十平的房子,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除去每个月还贷的钱,还要定期给老家寄全家生活费,七七八八最后落到口袋里的所剩无几。
何建国一直想买辆车,做梦都想开车回山东老家光宗耀祖。
顾小西怀孕了,何建国心里盘算着,借辆车然后带着怀孕的老婆回老家,不仅自己脸上有光,父母在村里肯定更有面子。
大山里考出去的儿子开着小车还带回来个北京媳妇,这要说出去,整个何家村都要羡慕。
谁知道回来的路上,车子陷在了泥地里出不来,何建国让怀着身孕的顾小西下去推车,就这一推,把孩子给推掉了。
对何建国来说,他就是全村的荣耀,他爹让他开车回家,他就不能坐火车回家。原本坐一天火车就能到的地方,何建国全然不顾怀有身孕的顾小西,依然选择花2天时间自驾回家。
要面子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追求面子,就是虚荣心在作祟。何建国在面子和孩子面前,他选择了面子。
农村老家要建房子,一共需要8万,让何建国和顾小西出6万。
这次何建国没敢马上“哎”。六万啊,除去还房贷和必须每月给家里的钱,等于他一年半的剩余收入。一直以来他就想买辆车却一直没买,为什么,没钱。
但是这些话何建国没说出口,他闷在心里,就算他穷死,他都不可能拒绝他爹这个要求,谁让他是家里唯一供出来的大学生。
他不敢拒绝,但是顾小西敢拒绝,因为他们口袋里真的没钱,顾小西在送何建国父亲去火车的时候当面拒绝了出6万盖房子的要求,理由只有一个:我们没钱。
何建国当即给了顾小西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一次,顾小西肚子里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何建国是不懂得拒绝吗?我看他拒绝起顾小西来可是毫不犹豫的,他只是不敢拒绝他爹,不敢拒绝他哥,不敢拒绝他们整个何家村的要求。
那样的话,不就说明他并没有别人口中传的在北京赚了钱,失去村里人羡慕的眼光和尊敬,何建国估计回去的脸都没。
“生儿子”的面子
何建国的爹说,自打何家国上北京上学,娶了北京媳妇,全家在村里的地位都提高了不少,唯独何建国没有儿子这件事情,始终让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
儿子出息管啥用?家有金山银山,断子绝孙照样白搭。
在生儿子这件事情上,何建国和他爹的立场是一样的。顾小西不但要生孩子,还必须生的是儿子。这让顾小西难以接受,生男生女又不是她能决定的。
第一个孩子因为何建国的面子掉了,这一次又怀上了,何建国虽然格外小心,但是深耕在他心里的儿子梦从未断过。
这么多年,何建国觉得自己在顾小西家一点地位都没有,过年七天做了七天家务,顾小西爹骨折了,何建国伺候的体体贴贴。而做这一切并不是何建国自愿的。
对于何建国来说,他在顾小西家抬不起头,忍辱负重,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儿子。
他内心很纠结,如果顾小西一直生不出儿子,他爹一定容不下顾小西,那他和顾小西的婚姻又该何去何从。
何建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该他做决定的时候,他总是把问题抛给别人。原著中何建国有段内心独白:
小西家人若能对他表现出足够的喜爱、包容,给他力量,他会有勇气将他和顾小西的婚姻进行到底,但他们令他失望了。在顾家过年的七天里,一日三餐,卫生清扫,采买购物,迎来送往,全何建国一人忙活,顾小西也就是打打下手。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但是,仅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现实的婚姻。
何建国把顾小西没生儿子这件事情的矛盾上升到了顾家,大概意思就是顾小西不能生养,那顾家就应该对我好一点,因为这是你们顾家欠我的何家的。
原本在这段婚姻中处于弱势的何建国,突然之间强势起来,他变得说一不二,对顾小西的要求更多,对顾小西父母的不满也更多。既然顾小西不能生孩子,那总得在其他方面给他们何家补偿才是。
于是何建国愈加纵容他爹,他哥,他七大姑八大姨对顾小西家的求助。何家村全体村民也已经把顾小西一家神话了,觉得她们家在北京无所不能,只要是困难都能给解决。
渐渐地,夫妻二人的关系变成了按需供给,沟通也变成了简单的交易。没有需求就没有温柔,需求不满足就变成吵架,离婚,只是早晚而已。
夫妻关系<血缘关系
从儿子的角度,可以给何建国打满分,可是从丈夫的角度,我只能给何建国50分。
原著中,何建国给顾小西的每一次温柔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导致顾小西形成了条件反射。但凡何建国态度温和,对她百依百顺,一定是他们家又有什么事情了。
何建国把自己对父母的孝顺建立在伤害顾小西的基础上,他突然做一顿可口的晚饭,是为了说服顾小西给自己哥哥找工作。
他和顾小西来一次翻云覆雨的床笫之欢,是为了让顾小西同意何建国哥哥住到她家来。
他去顾家接小西回家,帮她提包挂衣搓澡,是为了让顾小西拿出6万块钱给家里建房子。
一次两次会让我觉得是不是因为顾小西过于强势,何建国通过迂回的手段说服顾小西。但是次数多了就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
很多事情,何建国不跟顾小西打招呼,他的每一次温情和示弱,都是通知顾小西,不管你顾小西同不同意,反正决定我已经做了,对你的态度我也给到了。何建国觉得自己做的已经仁至义尽,可是他忘记了一个事实,他们是夫妻关系,不是合同关系。
我们之所以有着一纸婚约,是因为在共同守护这个诺言。日子是双方有商有量过下去的。而不是靠着一方的糖衣炮弹,连哄带骗过下去的。
在何建国这里,他和原生家庭的关系远远大于和顾小西的夫妻关系,就如他喝醉酒所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想换就换。
在他的内心深处,如果顾小西一不能给他生儿子,二不能给他何家带来任何帮助,他也只能离婚收场。
他才不管顾小西是否为他流过2个孩子,不管顾小西为他付出的10年青春,更不管顾小西一家为他家到底办了多少事。
这个男人看着老实,实则心狠。
何建国这种男人很多
我很喜欢原著中的顾小西,因为她懂得适当的时候妥协,她懂得何建国身上肩负的家庭责任,更懂得何建国的难。
她虽然嘴上一直强调要求何建国坚守原则,学会说不,但是背后都在偷偷帮助何建国。
可是婚姻中,顾小西这种女人太少了,何建国这种男人倒是很多。没钱,好面子,大男子主义,还有点自卑。
顾小西去何建国老家过年,发着高烧,饿着肚子用刺骨的冷水洗全家的碗筷,何建国不敢当着全家人的面心疼顾小西,如果他流露出半点心疼,就会被村里人嘲笑不像男人,倒像个上门女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顾小西刚掉了孩子,正在被他们全家冷落,他这个时候贴上去,不是与全家为敌吗?
王海鸰把何建国刻画的太现实了,让我觉得他就是我身边千千万万个别人的老公。他们把对老婆的好看当成是懦弱,妻管严。觉得对老婆吆来喝去才能彰显男人的气势。
原著的结尾顾小西和何建国复婚了,还生了一个女儿。而电视剧版是生了龙凤胎,到最后还是要给何建国一家添个孙子才圆满。
何建国意识到自己无底线答应家里要求的不对,何家老父亲也意识到自己只要孙子的不对,他们全部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觉得对不起顾小西。可是放在现实中,像顾小西这样不能生育的女人,又有多少会有好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