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大名著的电影化,早在80年代末就开始了。
至今人们依然记得80年代版本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虽然在那个年代里,有着技术不够先进(西游记第一集,孙悟空用蹦床,拍飞天。),资金不够雄厚(红楼梦剧组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等问题。但是,电视制作人以严谨的态度,选角的严谨和对剧情的严谨对待(红楼梦演员,都要学习国学知识,和红学知识)。正是由于这样的态度,才给观众呈现出一个,最好的观感。时至今日,电视剧市场开始出现,井喷式发展,红利更多了技术更高超了,浓妆艳抹的明星更多了,但是真正认真制作电视的人却少了。也许是看到翻牌四大名著,有利可图。于是新的电视剧版本的,四大名著便横空出世了。负责任的说,在改编的浪潮中,只有《新水浒》达到了优秀水平(体现了科学,人性,忠义和悲壮),《新西游》达到了一般水准(拍个神话片,在烂能烂到哪里去?),所有的诟病都集中在《新红楼》和《新三国》(这两部需要一些,功底和驾驭能力。)上。尤其是《新三国》从根子上就烂了。从剧情上来看(比如对袁绍和刘备的塑造,还是想力求表现一点,不同的东西。),导演是了解三国的。但是导演在越走越远的,力求搞个大动作的同时,却忽视这部电视剧本源的东西,这才是导致这部电视剧被人诟病不断,的根本原因。
这个根本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模糊不清,对这个电视剧的定位也不清。导致这部电视剧,忽而想表现三国演义,又忽而想表现三国志,忽而想搞笑,又忽而想表现悲壮,没有明确一条路线和表现方式,导致内容和人物,也随着不明确的主题摇摆不定。
本剧因为这种主题,而塑造失败的人物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和刘备。对诸葛亮和刘备这两个人物,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就做出过一针见血的评论;“刘备大忠似伪,诸葛多智近乎妖。”在80年代的《三国演义》中忠实还原了这一特点,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也成为了经典。但是在新版里,导演似乎想要还原历史(这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啊,闹哪样?),于是这里的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削弱很多。戏剧性也大大的削弱,而《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就是以戏剧性作为他的亮点的。电视剧没了这个,就成了一趟死水了(本剧里诸葛亮居然,要靠小乔搭救才能幸免于难,然人啼笑皆非)。同样,在刘备的塑造上,也是如此,本剧似乎想把刘备塑造成,忠义,奸诈的两面人,而且力图把这两面都呈现出来。
于是,这个版本的刘备的阴险,变成了不说话,他的喜怒不行于色,也表现为不说话。而有时候又表现为眼神木然,毫无表情。而有的时候,这个版本的刘备,又常常搞些莫名其妙的动作。比如刘备在密谋,夺取西川前,第一次招待被曹操冷落的张松,居然喊口号;“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而刘备最后攻击刘璋的理由,竟然是为庞统报仇。这样塑造的结果,就使得刘备变成了一个脑子,出现问题的人,而不是奸诈的人。可以说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失败。
至于在情节方面,本剧在删节了许多重要情节的同时(比如黄巾之乱),加入了一些导演和编剧自创的情节。比如曹魏派遣,美女间谍潜伏在司马懿身边,最终司马懿成功欺骗过了,女间谍而且,乘曹魏当权者放松了警惕。从而一举发动政变,奠定了司马家族的权势。其实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问题是,这是在导演一边裁剪,三国演义的正常情节的情况下加塞的。这就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观众会觉得有些情节,突然出现,转折的十分生硬。而又莫名奇妙的出现,一些奇怪的情节,在这两方面的来回折磨下,观众就逐渐丧失了对这部电视剧的期待。慢慢从期待变成愤怒,从而彻底摧毁了这部电视剧的魅力。
从总的来说,此剧开始于导演的一种新的设想(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和言情剧和战争剧和生活剧融合在一起。),也从剧情人设等方面打碎了,导演的这种新的设想。所以注定,这部电视剧代替不了,80年代版本《三国演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他不仅成为不了一种情怀,而且彻底沦为了一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