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新疆自驾游。
这次我们是从和田民丰县出发,由南向北倒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一入沙漠四远茫茫,天地一线莫知边际,景色如同复制粘贴,所以后半程我们几乎没有停车。“傍晚”8点钟,我和队友终于到达了塔中。
塔中是这片沙漠腹地的油田,一个特别的小镇。
如果说我们上期游记中提到的安迪尔乡就像沙海中的孤岛,那么,塔中则是一座为开采石油而兴建的“人工岛屿”。此处原是个无人区,最近的县城且末在200多公里之外。
| 塔 中 |
给我的感觉,它就像个小城市,但却是一处不怎么“社会”的地方。
上图:绿色的这一条,就是“塔中大街”。
全镇只有一条街,街市沿单侧排列,房前种了一些棘草之类的绿植,房后是一片起伏不太大的沙丘。
沙土松软,一脚一个坑,没走两步鞋里就灌满了土,电线杆子立得却非常稳当。
我们对着沙丘逆风的斜坡拍了半天照,那上面有着漂亮的纹路,一层叠着一层,就像这片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的古老皱纹。
我们那位广东姐姐总是说:一期一会,自得珍惜;过往的旅行经验也告诉我们,这样的“初见”的新鲜感,永远只有一次机会,且稍瞬即逝。所以这一天,我们在沙漠里一直呆到太阳下山都不愿意回去。
原以为夕阳下的塔克拉玛干会很美,但没有想到,沙海似乎无意挽留余晖。
当圆日将所有的华彩全部收走、天暗下来之后,白天平展的沙丘不知怎么的突然间高耸了起来,如同山峦叠嶂,将我们的脚下的立锥之地一再收紧。
随即,“盆地”里开始传来沉沉的呼啸之声。天越暗,那声音越大,一阵接着一阵,伴随着低低的呜咽,让人毛骨悚然……
一阵恐惧袭来:
原以为玄奘形容这片沙漠“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的段落只是鬼魅戏说,如今算是切身体会到了,沙漠的白天和晚上是两个地方……我们迅速撤回旅店。
| 旅 店 |
我们住的房间是这家宾馆里最便宜的那种两人间和三人间,价格属于普通人都能接受的水平。当然这里也有相对高级一些的房间,但是洗澡嘛那都是公共的,而且要排队很久。
反正我在新疆好几个月,已经彻底“治愈”了晚上不洗澡就睡不着觉的几十年的“老毛病” [笑哭],所以排队是不会浪费时间排队的。就这样,一行人回屋倒头就睡,一觉到天亮。
不过有意思的是——
第二天早起去吃早餐,我才看清了院子的形状,顺便,在停车场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套洗澡的供水设施……啊咧咧,它是无限循环的。你们晓得瓦,就是,将液体收集起来稍加净化之后再生利用的那种过滤系统。所以一想到自己用的洗澡水是另外一个人……不,一些人用过的,突然有一些庆幸自己前一晚选择不洗澡的选择 [捂脸]。
当然,坦白讲,这设施绝对是人性化的,在沙漠里能用上它,那是非常幸福的。这是塔克拉玛干耶,水有多稀缺。有个石油小哥跟我们说,这里植树造林用的都是苦咸水,只有生活用水才是淡水,还得省着用才行。
清晨的阳光照亮了短短几百米的塔中“中心大街”。嗬,这街,那可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宾馆、饭店、超市分了一个区,药店、物流、客运站等功能性的商配在隔壁片区。
这里光饭店有好几个,川菜、火锅、东北饺子们把“镇中心”仅有的两栋二层小楼塞得满满当当。如果想消遣一下的话,楼上甚至还有卡拉OK、足底按摩、拔罐和水疗,通信营业厅穿插其中,以及加油站。
其中,最亮眼的是一个烧烤摊:这大漠长天的,新疆的烤羊肉串就着孤烟吃起来一定格外香美,就是价格略微高了那么“亿点点” [笑哭]。
对了,说到价格,我有拍了一张川菜馆子里的菜单,就作为一个小攻略给到大家吧。
总之就是,塔中“CBD”毕竟地段在这儿摆着,特殊条件特殊对待,一盘拍黄瓜卖15块钱已经相当良心了,要啥自行车。更何况,我们还吃上了自助餐——
餐厅里的早餐是自助的,菜式居然还挺齐全。清粥小菜煮鸡蛋,米饭凉皮牛肉面,各种各样的馒头花卷,零食雪糕冷饮和酒水也都不缺,满足了天南海北各个地方旅客的口味需求。
但是自助餐的价格我忘记了……左不过二三十块钱一位吧。
也就是在这个宾馆门口的小吃店里,我们又遇到几个自驾前来的旅友,大家临时组了个团,结伴到沙漠稍深一些的地方走了走。
| 风 景 |
这是此次沙漠之旅的“重头戏”。
赶上我们这一团平均年龄偏大,几个三四十岁的老爷们儿原本一路深沉收敛,话也不多,但是一见到沙漠,突然就开始放飞自我,一个个像撒了欢儿的野鹿,恨不得四肢着地,黄沙洗面……尤其队伍里的南方大哥,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上图:含蓄的大哥。
下图:“原形毕露”的男人们 [笑哭]。
大哥是个70后,我们是疫情之前去的,当时他已经40大几岁了,一个单反仨镜头,还带了个小“飞机”,一路上我只当他是个摄影爱好者,大家讨论讨论光线和构图,有一搭没有一搭。但是这会儿,只见一个奔五的人一反常态,脱光上身开始满场飞奔。
大哥从事的是体制内的工作,看他那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备不住还是个老党员,你再看他背后的虾线,就知道这位是练过的。到了这个岁数,只有长期保持锻炼的男人才能稍稍维持住紧致的腱子肉……
几位女同志还没缓过神儿来,另外一个90后小男生已经感受到并无条件接纳了大哥的熏染,逐渐呈现“热血疯狂”态。紧接着,“老喀什”哥不知从哪儿拔了一面旗,几个人开始摇旌呐喊,从我爱我的祖国开始把所有的红歌唱了一个遍……
要不是有女生在场,我估计他们会一丝不挂去奔跑。
我发现人类有一种本能,到了天高地阔的地方,下意识的一个动作就是——脱。
后来回忆起这个场面,我想,大概在人类的心中,天和地是纯净的边界:当一个人面对“完全干净”的东西的时候,会自然地扯掉遮羞布。在那一刻,人与自然已经融为一体,眼前是意识中的眼前,没有主观和客观,没有相对和绝对,唯放下一切,把自己“给”出去。
一如我们西行一路,在博斯腾湖,在帕米尔高原,在巴音布鲁克,天山南北大好河山一泻千里雄浑壮阔,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伸手,去拥抱雪山、湖泊;俯身,五体投地亲吻脚下的青草,把内心中最热忱,最真挚的那一部分东西掏出来,奉献给天空、泥土和大地。
鹰击长空是英勇的梦想,而奉献,是这一份梦想最直接、无所遮掩也不需要遮掩的表达。
新疆的天空和土地,可以带给人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怀,它会带你回归到最真实的自我,不由自主去找寻内心最简单以及最渴望的那一部分力量和能量。
这是一种融合,也是一种碰撞,它未必会出现在每一场旅行中,却有可能发生在新疆的任何一个目的地。当一个人内心得到释放,就像是洗涤了一次过往,会收获一个崭新的开始。
当你经历了这一次,很有可能,一扇门在并不算遥远的未来正在打开,它会引领你“开窍”,你的人生将会步入崭新的旅程……
我想,在一望无际的大西北奔跑过的人,应该能够理解这一点,想必可以共情。
塔中,是我们整个沙漠公路上拍照最多的一个地方。
我本人其实是不喜欢拍照的,但是却把上半辈子最多的一次影像留在了这里。它是一次记录,也是一次“清空”。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远走,释放出前行的律动,排泄出无处安放的躁动。有一些“负担”像灌入双腿的铅石,沉重拖行了一路,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将其碾成灰尘,抛洒随风。
| 故 事 |
因为队伍里有个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广东姐姐,所以我跟着混了一路的自来熟。塔中的石油小哥也比较喜欢跟她聊天,从对话中,我得到了一组庞大的数据,给我惊到。
塔中不仅是个油田,还产天然气。
石油的产量咱们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聊过了:全国油田的石油产量有一个平均值是那么那么一个数,而塔中的单井日产量,是这个数的10倍。现在又了解到,塔中天然气的产量也非常巨大,日产量大概是60万立方米左右。
60万立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呢?
比如说我们一家有三口,使用天然气做做饭、洗洗澡,节省着过日子,一个月大概是10个立方;“挥霍”着过日子,一个月也不过20个立方……那日产60万个立方,你想想,一个“小小”的塔中,20多年来,造福了多少个家庭?
聊天过程中我还得知,石油人的工作其实还蛮……单调的,一线两点三餐,但是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生活中没有那么些个花花绿绿,氛围相对简单,所以思想相对纯粹。耐不住寂寞的人,一定在这个地方待不下去。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人的好高骛远和一事无成,往往也就是从耐不住寂寞开始的。但是塔中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词,叫做脚踏实地:
我们在小镇北边的沙漠里拍照,一串陌生的脚印将我引入一片空荡的沙土丘。在这里,我发现了一根特别的杆子,杆子上有一个槽,插着一张巴掌大的卡纸,我就好奇地摘下来看了一下,顿时觉得很感动,后续每每回想起来,依然肃然起敬。
这张薄薄的纸片告诉我,虽然渺无人烟,但这片沙漠并不孤独。只要人能到达的地方,都在石油工作者的把握之中。他们会两班、三班倒地巡逻,几乎每天都会。然后在这张小纸片片上手写自己的名字,把日期永远印刻在过去的某一个节点。
根据我不太成熟的理解,一般来说,“巡逻兵”都很年轻,尤其这类条件艰苦的地方,往往以身强体健、行动敏捷的小伙子居多,那么,什么样的年轻人,才能有耐心做得了(外人眼中)这么“无趣”的工作。
当同龄人要趁着年轻去大城市打拼、到人潮汹涌的地方去“挤”着,他们,却把有限的青春风险给了无限的大漠,度过一段不类似的人生,一段可以用“谱写”这样的词形容的人生,一段每每回头都可以采集到清晰脚印的人生。
| 此 外 |
在沙漠里涨了见识之后,就很想去井上看看。
我记得来的时候有见到路牌上明确指出“塔中一井”的位置和距离,但路途偏远,我们时间不足,未能成行。不知道前期游记中提到的我们没有去成的那个沙漠植物园是不是就在这个方向。
塔中的第一口井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开发旅游——对我这种好奇的游客来说,它们个个都像景点。
还有一个“景点”: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停了一排排的沙漠作业车,有各种各样的车型,也有一些长着奇形怪状的样子,就像变形金刚随时会变身一样的。
当时我们队伍里的男生真的有在认真翻看汽车的型号——男人们的兴趣点确实依托与生俱来的栽培,上天就是这么安排的,没的办法噻——但是我又担心这是人家的内部机密,所以型号什么的咱们就不说了。
| 后 记 |
离开塔中,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库车。往轮台方向的这一条路,风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路面的裂痕突然变多了,大概采油车在这一段出入比较频繁。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油田基本都有工人少效率高、油井少产量大的特点,自动化管理早就安排上,且20多年前就已经在使用当时国际领先的自动化原油处理技术了,所以即便距离塔河只有几公里,一路上依然见不到几个人。
到了沙漠北缘,沙地逐渐向盐碱地变化,公路两侧出现了大片的胡杨林,林间偶尔可见采油人或是护林员临时搭建的棚子,晚上他们会睡在这里。
再往前,沼泽和水源出现在了沙漠公路的尽头。塔里木河南岸的沙丘已被大片的胡杨林占领,轮廓模糊不清。植被肉眼可见地浓密了起来。
这里有一个胡杨林沙漠公园——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是我们去的那天,这个地方它没开门,所以非常遗憾,没能进去参观。
这一天晚间,我们到达库车绿洲。古龟兹国风华绝代,我会在接下来的游记中继续分享。
今天的游记暂时就先到这儿,后面的内容整理出来了接着发。篇尾提示:我的游记都是“连续剧”,当前内容与前后文连起来看,感受会更完整。
新疆旅行还在继续,下一篇文章再聊。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