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王子慧
【学习进行中】2月11日,春节已经来临。习近平到了大凉山的深处,走进异族贫困群众的家,与当地干部群众协商精密扶贫方案。万家同学会的时候,习近平们为什么来这里?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是“讲习所”,今天通过文章发布进行解释。
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两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大凉山深处的昭山县三车河村、解放乡华浦村,进入异族贫困群众的家。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和当地干部商量精密脱贫的方案。新华社记者谢灵奇照片
2月11日,腊月26日,大凉山彝族村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我们总书记习近平。
看实情,冷暖,听心,真心依旧,温暖依旧。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消除贫困为主题的视察活动尚属首次。这次大凉山旅行传达了三个重要信息。
延续一种执念
——一个家庭或一个人不能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就不能安心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异族聚集区,也是全国沿海极端贫困地区之一。这里交通堵塞,是同一个“孤岛”,举目无亲的路,是一望无际的山。一家媒体这样评价。“如果把脱贫攻防战比作通关游戏,四川凉山州确实是S级难度的存在。”
习近平这次从西昌市开车来到了大凉山深处两个多小时。一个重要目的是调查解决深层贫困问题。
沿着崎岖的山路,习近平访问贫困家庭,与村代表、州村扶贫工作队座谈,结合当地特点,为村民们开辟了致富之路。
习近平说:“改善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是我心中的担忧。”这次大凉山旅行使人们再次感受到习近平深厚的扶贫情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事情之一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每次地方调查,我都会去贫困村和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研究贫困县。在一次座谈会上习近平这样说。
贫穷有一百种,睡意有一千种。超过五年,河北富平、湖南华源、甘肃东镇、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宁夏固原、山西吕梁.习近平几乎在国家最贫穷的地区旅行,脚步没有停下来。在调查过程中,他多次主持了跨省地区的扶贫攻坚座谈会。
过去五年多来,在习近平的大力推动下,扶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4%以下。
在新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提出进行全面部署,以打赢扶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极端贫困地区的扶贫任务。
2017年12月29日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再次动员起来。他强调说,从现在到决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用了1000多天。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走在时间前面。
时隔一个多月,他再次踏上了访问贫困的道路。
这种执着从何而来?习近平这样承认。“多年来,我一直与扶贫打交道,但事实上,我是从贫困的巢穴出来的。1969年初,我去沿海农村插队成为农民,还不到16岁。从北京到突然那么穷的地方,感觉确实很深。”
当时,习近平们最大的愿望是让杨家河的乡下人“饱餐一顿肉”。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扶贫工作一直是他从未忘记的一贯忧虑和实践。
习近平曾有过这样的执念。“如果一个家庭或一个人不能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心。只要大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成为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地团结起来,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西昌市驱车进入大凉山深处的昭山县三车河村、解放乡华浦村,进入异族贫困群众的家。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和当地干部群众商量精密脱贫的方案。新华社记者胡风合影
体现一种态度
——,继续抓住,蓝图画到底。
习近平与凉山有着特殊的缘分。2017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特别关注凉山州扶贫攻防战。
习近平说,当时在电视上看到过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到村民们的旅行状态,感到遗憾。得知在当地建了新的铁丝桥,心里轻松了一些。
在听取梁山周边书记林书成代表的发言时,习近平详细询问了当地文盲率、扶贫攻坚进展等问题,并迫切要求压缩责任、精准施策、细致工作、扶贫攻坚战。
在那次讲话中,习近平以“刺绣”为比喻,指出当前扶贫工作的关键是正确的,要集中精力在基层,有的要下“刺绣”功夫。
两会后,习近平继续记得凉山的扶贫过程。2017年6月在太原举行的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座谈会,包
括凉山州委书记在内的数十位贫困地区领导干部都参加了,习近平同他们交流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习近平这次亲赴凉山,就是要看当地的精准扶贫之“花”绣得怎么样。
考察中,一位彝族村民告诉总书记,以前她生病了,以为是有鬼附身。听了她的叙述,习近平接过话来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习近平强调的事,件件事关“精准”二字。
“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习近平不只一次这样强调。只要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他就盯着抓、反复抓,直至抓出成效。
就拿扶贫工作来说,习近平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是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2013年11月,他到十八洞村考察,强调扶贫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提出“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6年两会,习近平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特别提到十八洞村的情况,连连追问“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
多年来,习近平一直坚持着这种抓工作的态度,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东北三省的经济结构问题,安徽的农村改革问题……这些大事他不仅要去实地考察,提出明确要求,还会在各种场合问情况、促落实、抓反馈。
习近平曾经透露,他去考察过的地方,有关部门都派人进行“回访”,有的打招呼,有的不打招呼。看到当地是在认真抓落实,习近平说:“这很好。”
2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跟孩子们打招呼。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垂范一种作风
——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
来到昭觉县三河村,习近平走进贫困户吉好也求的家,仔细察看一家人生产生活情况。得知10岁的吉好有果喜欢唱歌,习近平问她:“要不要唱一首啊?”小姑娘爽快地回答:“要!”话音刚落就唱起在学校学的《国旗国旗真美丽》。习近平带头鼓掌,称赞她唱得好,发音很准。
习近平对吉好也求一家人说,看着你们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我很高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总书记同群众在一起的场面,感染了现场的人们。
过去5年,人们最为熟悉的场面就是习近平出现在平民百姓中间,同群众握手致意,直接交流,所到之处都会响起群众的欢呼声和拍照的快门声。
“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习近平这样强调。
在他看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的就是察民情、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
5年多来,习近平不断在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基层是他到过最多的地方。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他总是要深入基层慰问,为群众送去温暖。
这次到大凉山,当习近平离开火普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向习近平献上彝族传统服饰查尔瓦,表达对总书记的爱戴和感激。“习总书记卡沙沙(谢谢)”“习总书记库史木撒(新年好)”“习总书记子莫格尼(吉祥如意)”,乡亲们的问候和祝福声此起彼伏。队伍里有人唱起彝族民歌《留客歌》,乡亲们跟着唱了起来。
老百姓常说,“播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质朴的话语和歌声,就是人民最大的肯定,最高的褒扬。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