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敏因抖音(抖音)号码“50多岁姨妈自驾游”而闻名,目前有35.8万名粉丝。自从开车逃离郑州的家后,小敏已经在路上跑了半年了。她的故事反映了中老年妇女的困境,引起了社会话题和广泛关注。对她来说,旅行是最理想的生活。还没到回家的时候。这篇文章沿着她的旅行轨迹讲述了小敏是如何找回自我、友情、家庭和童年的。
小敏以前住在闹市区,她认为城市的生活很有规律,是复印机考试,那种生活已经很烦了。出来失去规律,走的路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每天都是新生。
自己的前半生说:“为了身份而活。”她努力履行妻子、母亲和女儿的责任,不遗余力。小时候,家里的重男轻女的教育方式让她感到凉棚,没有自我。本来结婚的时候,她认为可以为自己做出决定;但是没想到结婚后丈夫常年冷酷的暴力和偶尔的拳脚会让她更加痛苦和无助。
家并不是让她安心的地方。不管她做什么,丈夫对她冷嘲热讽,找茬是他最大的乐趣。经济上,夫妻两人已经“AA制”了几十年。生活上,他们睡觉了,还买了双层床,分开睡了。这对夫妇早就互相厌烦了,出名了。有时小冲突使丈夫生气,他动不动就给她一拳。她只有学会看丈夫的脸色,才会少挨打,尽量少见到他,好像有空就住。从原住民家庭到婚姻,“就像从一条隧道进入另一条隧道一样”。
给孩子完整的房子总是支配着灾民。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她都想先养孩子。在压抑中度过几十年后,她决定放弃身份,为自己生活一次。
过去的生活也不是没有礼物送给她。回想起来,她能自驾游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过去积累的。
可以说,小敏做的工作多种多样,包括油漆工、裁缝、清扫道路、送报纸、促销员等。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她管理。男人做的她都做了:接上电线,扛重物,修理水管。院子里的邻居她说。"丢了拖把,拿着扫帚,没看到你闲着一天。你为什么不休息?”小敏过去似乎对自己不太好,但磨练了她的意志,锻炼了生活技能,觉得练习变成了一个女汉子。
1995年,小敏在郑州家。
人生如弦。坍塌越紧,张力越大。人生谚语。看到准备了两年的购物车里的物品一一到达,小民涌上了摆脱枷锁的自由。她对自己说:“是时候了。”告别了家人(妈妈也没说),她开车离开了郑州。
旅行当天,视频中的她看起来相当轻松诙谐。“今天是8月8日,故乡的老话。7不出门,8不回家。现在我要开始我的卧车旅行了。”她的目的地也选择得很随意。她认为原来住在西藏地区的老同学现在住在成都,所以决定先去看他们,制定计划。
"65"/>成都的老同学给了苏敏很大的力量。他们关切地问了苏敏很多问题,并在了解到她的决心后给予祝福。也许只有在友情里,苏敏才能找到那种直接对于她的关切,和重新认识自我的喜悦。
以前的几个闺蜜,在她给女儿看孩子的四年期间,联系越来越少。自从带孩子之后,精力都孩子身上。晚上不能和朋友出去玩,也没有什么时间和朋友聚会,渐渐地朋友少了。而自驾游之后,走到哪朋友交到哪,现在苏敏的朋友遍布天下。
在成都,苏敏认识了几个六、七十岁,退休了自驾游的朋友。转到昆明又碰到了他们,相谈甚欢,结伴游遍云南。苏敏比他们小一点,一路上得到了很多照顾。
在云南露营。
朋友几个人开着房车,苏敏开着一个白色的大众POLO小车,开到野外的时候,朋友们叫苏敏把车子开到中间,他们的大车绕苏敏的小车一周,像个保护圈一样。有时候天气不好,下雨做饭不方便。他们就会多做一点,和苏敏说不要做了,上他们的车来吃。
在云南的营地里,苏敏时不时和车友每个人做两个菜、喝点小酒,在山间雾蒙蒙的夜晚畅谈人生,旅途中惺惺相惜的感觉就出来了。这种生活的惬意,活了50年的苏敏还是头一次感觉到。
在路上,苏敏也碰到了四、五个像自己一样独自自驾的女性。她们有的年轻、热爱旅游,有的家庭不和睦,有的经过大病彻底顿悟。“都是有故事的人。”她们在擦肩而过的旅程上,分享各自的故事。酝在心底,酿成继续前行的力量。
如果有机会,会不会更早一点出来?苏敏说,人生没有如果。就算再给她一次机会,回到过去的生活轨迹,社会背景、心情思想、任何东西都不会变,她依然会做出现在的选择。旅行让她脱变,原本使她窒息的,过去的那潭死水,也似乎开始搅动。
苏敏虽然一直不愿用“出逃”这个词来形容,但回想最初,她一心想要离开有毒的生活环境,的确是出逃。旅途上看到了一生没有见过的风景,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她不仅探索着世界,也开始探寻自己。环境的改变让她的出逃变成了探索。苏敏现在才知道,这个乐天勇敢一直都在内心深处。这样的她,家人从没见过,但他们现在看到了。
自驾游大半年了,这是苏敏“最理想的生活”。她会时不时化上个小妆,找回自己的微笑,心情好,抑郁症也治好了。如果家庭和身体允许,她要一直走下去。
如果家里有什么事,必须她回去才能办,她也会终止旅游。回家之后该怎么办呢?让丈夫过他的生活,苏敏过苏敏的生活,看看是不是没有彼此能过得更开心、更平静。如果大家感觉都很好,那分开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感觉还有地方需要彼此,那就继续将就下去。苏敏不让这个问题困扰她重获自由的心,“一切交给时间”,她对过去的挣扎看淡了。
春节期间,苏敏在海南呆了两个多月。海南的冬天非常暖,这两个多月里面以来基本没有下过雨,这种好天气让她感觉悠闲。
苏敏从小怕水,独自在海中央的想法尤其让她恐惧。可是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激动给了她勇气,于是她尝试了冲浪。第一次自己只能趴在板子上,“像菜鸟一样。”第二次冲浪已经能站起身来了。她非常自豪:“以后如果还有机会,我还想学潜水。”
旅行前后的苏敏派若两人。曾几何时,乐天和积极对她来说都不存在,她只能在家里委曲求全。出来之后,自己可以活这么几天,自己做自己的主。视频里的她,勇敢而富有激情。
2004年苏敏跟单位去八里沟景区时的留影。
离开海南的前些天,女儿带着两个外孙飞来看望她。他们一家四个人一起住在了苏敏车顶的帐篷里。苏敏看见他们,“心都化了”。她感觉见到了自己全部的家人,家人在的地方,不就是家吗?送他们上飞机的时候苏敏心里有不舍,但第二天自己也离开海南,打点行程、做做直播,忙忙碌碌地,又上路了。
要回故乡去看看,她想。从海南出来,人在阳朔的苏敏,准备经过云南,走219滇藏线回到西藏。滇藏公路对她来说是个大挑战,心理准备已经做好了,就只害怕车子没准备好。她的大众的底盘很低,又比较小。但苏敏还要试一下。如果没有办法的话,只能去走318。物价、油价一直在涨,她每个月退休金2000块钱,加上走红之后网络平台的收入,只够她维持旅行。她也想换车,但这个年头只能先放在心里。
苏敏对车的热爱,来源于西藏。她在昌都出生。她读初中的时候,家离学校有三四十公里路。当时国家实行的是星期天单休日,住校生星期六可以回家一天,有大巴车接送住的远的小朋友回家。
西藏民居。
可是一年有数十次轮流值日时,她比别的小朋友放学晚,赶不上车,就要自己走过山路。山路在澜沧江的源头前的河边,经过75军区医院,一个可怕的公墓,再过两、三公里是修路工人住的地方,八公里后的发电厂,才能看到家。
山里的夜路,四周没有房屋,一个人也没有,每次她走过公墓都很害怕。她总是先慢慢走,等过往大车的车灯照到她时,她就开始就顺着灯光没命的往前跑。车子经过了,就跟着车子跑,听着它的声音跑过公墓。终于出了公墓,到修路工人住的地方,她才停下来休息。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上狂奔后,她头晕、连心跳都感觉不到。
今年,苏敏在黄姚古城。
那段经历让她特别想有一辆自己的车。她想,那个司机是多么不负责任,每周都是这些小朋友回家,他却不等;如果她有车我会接上所有的小朋友,不让他们孤零零地走这段山路。
80年代,苏敏随着国家对援藏老工人内调的政策,回到老家郑州,成了一名化肥厂的普通工人。她心里是想留在西藏的,因为在西藏更好找工作,也因为不舍故土。但苏敏的妈妈因为身体缘故早她半年回内地,等半年后她高中毕业了,高考没考上,也没有人照顾她、帮她找工作。“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她就只能回老家了。
苏敏开车不听广播,也不听歌,就只听导航,害怕走错路。她也不觉得孤独,开车挑国道走,最美的景色都是在路上。国道两边的山和河,还有道路过各有特色的小镇,她都觉得特别新鲜。这次有机会回西藏,她想重开过小时候走的那条山路,看看还能不能找到记忆中的那座山,那条河,和那个在夜路上狂奔的她。
去完西藏,她还想再去新疆、内蒙。到明年顺着海岸线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