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有人说,去拉萨的目的不是拉萨,而是去拉萨的路。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西藏情绪,在去拉萨的路上有追求文艺路线的人,有小清新,有强壮的驴自虐,有为了心灵理想而享受浪漫的人。……。
所有去圣地的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升华心灵、认识人生、避免疲劳、放空心灵、考验自己的意志、追求自由自在的旅行的欲望和诉求。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收藏站。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去拉萨的冲动。
说要去,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跺脚的事
因为那里是西藏地区,所以不仅有高原风景,还有异域风情
各种客观、主观、生理、心理准备工作都要完整细致
想去拉萨,计划去拉萨,真的安排好了日程,但在又一次对话中非常偶然的一致。
这个闲聊谈到了13个自驾游团
这个闲聊谈到了24天的拉萨自驾游
计划迅速形成了文案:人力、车辆、方式、费用、责任书、用品、自救设备,甚至团队医生都一一实施。
去拉萨!
走在西藏去拉萨的路上享受那种幸福吧!
进入西藏一般有四条比较成熟的路线,青藏线、新疆线、川藏线、云南长江线,每条线路各有利弊。青藏线相对平坦宽阔,穿过Kuksiri无人区,火车或自驾相对舒适,安全系数也比较高,但据说沿途风景单调。川藏线路318号线,始于上海,结束于西藏樟木,长5800多公里,几乎斜过中国大陆,驴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川藏线是成都。藏线是三条镇江线中最难、最具挑战性的,徒步、骑自行车、自驾都有一定的危险,吸引了很多具有挑战精神的户外爱好者。身高线太远,不熟悉的话很难评论。
进入西藏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对飞机航线没有限制,火车只走青藏铁路,除此之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驾。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更多的勇士采取徒步、混音、骑马的方式,更加令人佩服!
我们选择了独特的路线,但西宁出发,但没有走传统的109青藏线,而是西宁南下,前往清南、过劳死自治州,目的是为了第一个目标——色达。
出色地继续南行,辗转尼亚山,在翁达津踏上G317川藏北线,至此继续向西,昌都经过G214南下,最终登上G318。
回程比较简单,沿青藏线拉萨经格尔木返回西宁。
对道路情况感兴趣的蜜蜂可以对后门详细的道路介绍感兴趣。
>
游记开篇,展示一下自己制作的几张海报,算是几个概括性的主题,同时也是本篇游记的一个简单提纲。
本篇游记将以出行路线为主线,按时间顺序铺开,以沿途几个代表性的游览地点为重点,以摄影图片为主要手段叙述本次出行的收获、体会以及些许感悟。
上述图片为了追求海报的某种形式感,应用了一些简单的PS手段,技术粗糙、手法笨拙但也算是楼主的唯美追求,蚂蜂窝里高手云集,希望不要见笑,如果蜂友觉得新颖有创意那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感谢大家的厚爱与支持!您的任何一句鼓励的话都将是我无限的动力,因为蚂蜂窝是我们蜂友的家园!
说起这次自驾进藏,虽然早有这个想法和计划,但是能够促成并实现,完全是和方先生的一次喝茶聊天。
方先生曾经工作于西宁,后来调往西安分公司任职,因为有着很多相同爱好从而结识并成为朋友。音乐、品茶是我们相聚时最多的谈资,说到摄影那更是津津乐道。
忽一日,方先生告诉我西宁原单位好友计划自驾西藏,邀请他们夫妇俩,更重要的是此次成员包括几位摄影爱好者,甚至还有担任青海摄影协会常任理事的一位重要资深玩家,也许方先生故意把机会摆在我的面前,就等我主动表态,呵呵,老方真是好同志!
机会我怎能错过,更何况还可以跟摄影大师通行。
出行人员逐渐一一确定,特别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缪老师和赵老师了。
缪老师,如前文介绍属于资深摄影人,目前担任青海省摄影协会理事,同时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本次自驾摄影游主要发起人。
缪老师年方小50,中等身高,说话轻声细语,面带慈善,言语不多但是事事总是了然于胸的成熟稳重。本次自驾活动,从开始的召集人员、确定路书、准备各种沿途咨询一直到行前准备会都是他独自承担并完成,因为有着进藏经验尤其掌握沿线摄影景点的分布,有缪老师指导规划,对于我这种头次进藏的游客确实心里踏实了很多。缪老师同时也是越野运动爱好者,JEEP大切觉得不过瘾,去年才换了JEEP的小马:卢比肯。
赵老师,是青海越野车圈里很资深很有经验的一位老师。身材高高大大,魁梧壮实,一身户外服饰显得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赵老师热衷于汽车越野,玩过的各种车辆很多,到目前家里还有改装依维柯军版房车、长城哈佛、丰田4700等。赵老师也是越野E族青海大队很有号召力的一位大哥,他的号召力或者说某种人格魅力从我们以后20天的旅程中我有了深深的认识。
两位老师,一位是熟悉西藏摄影创作的摄影人,一位是越野经验丰富,更熟悉西藏路况的资深玩家,跟着这样的大哥行走西藏,玩摄影,玩自驾让我们一众内心充满了安全感和期待感。
其他成员有赵老师的大哥一家三口,有言语幽默的薛大哥、郭大哥;有不苟言笑的巴医生,心态年轻的杨哥,以及小刘嫂子和方太太。
按照计划,大队人马5月1号西宁集合,开了简短的行前会议第二天清早正式开启了这段西藏摄影之旅。
本次自驾西藏路书如下:
D1:西宁-(西塔高速-S101)-贵德-甘德-斑玛县 住宿 斑玛“赛来塘宾馆”
D2:斑玛-年龙乡-色达县 住宿 色达县 瓦须大酒店
D3:色达-翁达镇-(G317)-炉霍县-甘孜县-德格县 住宿:德格县
D4:德格县-(G317)-江达县-昌都县 住宿:昌都饭店
D5:昌都-(G214)-邦达镇-(G318)-八宿县-然乌镇 住宿:然乌镇
D6:然乌镇-(S201)-来古冰川-然乌-(S318)-米堆冰川-波密县 住宿:波密
D7:波密-(扎墨公路)-墨脱 住宿:墨脱家庭旅馆
D8:墨脱-(扎墨公路)-扎木县岗巴村 住宿:岗巴村家庭旅馆
D9:岗巴村-波密-(G318)-通麦-鲁朗镇 住宿:扎西岗村 平措家庭旅馆
D10:扎西岗村-(G318)-林芝县-八一镇 住宿:八一镇 山水宾馆
D11:八一镇-(G318)-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拉萨 住宿:拉萨山水宾馆
D12:布达拉宫 大昭寺
D13:拉萨-(G318)-日喀则市-拉孜县-定日县-岗嘎镇 住宿:雪豹旅行家客栈
D14:岗嘎镇-珠峰大本营-岗嘎镇-聂拉木县-樟木口岸 住宿:樟木宾馆
D15:樟木口岸-聂拉木县-岗嘎镇-日喀则市 住宿:日喀则市
D16: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拉萨 住宿:拉萨
D17:拉萨市自由活动
D18:拉萨-西安
从路书上可以看到最后并没有走青藏线,事实上这只是我的行程路书而已,为何回程改成拉萨飞西安呢?游记里将会有详细叙述。
按照缪老师的摄影线路图,第一站是色达。
色达县有一座著名的喇荣五明佛学院,一间紧挨一间的僧舍占满了山坡。红红的一片颇为壮观,可惜,自打我们西宁出发,翻山越岭一路伴随的都是阴天、阵雨,间或小雪。到了五明佛学院山顶时甚至下起了冰雹,望着黑沉沉的天,脑海里一直期盼的日出时分的佛学院,或者残阳如血下的壮观僧舍画面看来成了幻想和奢望,不由得失落到极点,千辛万苦来到了这个地方却遇到了这等天气,团队里所有的摄友都灰头土脸。西藏之行,第一个渴望出片的地方就给我们泼了一头的冷水,色达,不知道未来我是否还能有机会再见到你..........
色达因为天气原因,拍出的片子竟然挑不出一张用来展示,宁缺毋滥,希望蜂友体谅我的遗憾之情。
离开色达不久就开始翻越一座叫做雀儿山的大山,路面开始变成碎石路,好在阴沉沉的天没有下雨,路况有惊无险,漫山的积雪虽然壮观漂亮,但是缺了蓝天白云,缺了光影,拍出的照片也是灰黑白毫无意境。
离开西宁,就是一路阴云密布,无光无影,拍出的照片基本就是这样的死板单调。
上图是雀儿山,山顶大面积积雪,其实如果晴天,这里的风景还是很不错的
继续雀儿山,过了那座桥基本就翻越了这座大山。
前往德格县的路上,遇到一个不知名的措,天气依然让人不满意。
旅行开始的两天就在这种失望之下度过,有时看着壮观的山景,也不免掏出相机猛拍一通,可是往往上车回看,就很不满意的一张张删除,也许5月份的青南并不是摄影季,也许真正踏上了318才能收获希望。
赵老师一会安慰我,一会打击我,告诉我美景就在前头,又告诉我拍到后边前边的都会删除。他憨厚的笑着,我始终坚信也希望他说的都是真话,拍片的兴致就这样在雀儿山里随着无休无止的一个个回头弯,一个个发卡弯提起来、蔫儿下去,拍下来、删除掉.........
直到第四天,我们到达德格县。
久违的晴天终于出现了,阳光挣扎着挣扎着从云缝中洒落大地,湛蓝的天空在密厚的云间慢慢扩大,逐渐铺开。
我始终认为一张成功的作品固然离不开对器材的了解、掌握,对光影的判断;也离不开摄影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取景构图的美学功底,但是更离不开摄影师个人的追求与辛劳付出,且不说舟车劳顿需找好的景色,即便到达了目的地,风餐露宿守候光影,甚至无疾而终才是背后不为人知的执着追求。
我们还没有风餐露宿,我们只是驾车经过,天气不好,光影不好实在不能抱怨什么,摄影真的是考验人品,并不是用了1/125秒的快门瞬间成就了一张大片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可能付出了一生只为了按下那个瞬间的快门。
德格县新路海
这样,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吗?
德格县,印经院出现了。
德格印经院成立260多年来。院藏书版基本守好。它不仅以兼容并蓄、版本良好、印刷考究闻名于世,而且也以其收藏各类印版的数量丰富、内容完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据说最多时藏有经版30多万块。
根据德格印经院的版藏目录,它的藏书之丰在我国藏族地区各印经院中首屈一指,有佛教经典、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丛书或专著200多部,其中还有一些珍本、孤本。如该院收藏的《印度佛教源流》,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早已失传。
在今日印经院的库房里,存放着20多万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它们是藏族文化的长城,文化的史诗,文化的奇迹,仅看看印版的制作就会震撼人心。
德格印经院的印刷工艺大体可分裁纸、颜料加工、印刷、装订四个流程。印刷是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工人负荷较重、工序相对较多的关键部分。每个印刷组有一人专门负责到经版库取印版,供组内负责印刷的人使用。用完后,由专门的洗版工人在木质水槽沟清洗,晾干后涂上酥油放回原架。而印刷工则由两人一组,一高一矮相对而坐,印版就放置在两人之间的斜板上。高坐的人负责接纸并准确固定印版与印纸之间的一拓面,以及在印版上滚墨,矮坐的人则一边递纸,一边持卷布干滚筒,自上而下双手推过,迅速扬起已印的书页放置一旁,如此周而复始。待印完当天规定的印数后,再将印版翻面进行印刷。1979年以后至今,德格印经院的印刷生产工艺流程除使用成品墨汁不再兑墨以外,其他工序依然照旧。
印经院刚刚印好的经书,上面的就是木制的印版。
两人一组,相对而坐,正在印刷的工人,也许就是僧人。
这里是收藏印版的一个大房子,类似这样的印版还有很多很多。
另外一间收藏印版的房子。
在印经院赶上了好天气,快门开始毫不吝啬的一次次按下。
99%的人在看的旅游攻略,关注蚂蜂窝微信:mafengwo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