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朱旭
整理/黄尧
悟空租车成立于2014年8月,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B2P全时共享租车平台,提供行情、短租、长租等多种旅游服务。今年5月,悟空租车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起初,Goku租车以自己的方式管理车辆,将传统的租车业务流程改造为模式,后来引进了汽车联网设备,开发了自助还车系统,开辟了回收和提货服务。在B端服务方面,悟空租车目前主要是特许连锁,与中小出租车公司合作。
38届小饭桌创业教室北京站,悟空租车联合创始人周旭分享了悟空租车在租车领域的品牌差异化。下面是干货整理。
模式区分
经过两年的摸索,悟空现在要做的是希望成为私家车租车的首选品牌。这与我们当初租车的位置有很大的差异,这一变化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一开始考虑了各种模式。
1、传统租车模式。
传统租车服务比较标准,维度比较统一,但要有非常充足的资金。坐一辆车10万韩元、10万辆车的规模,需要至少100亿韩元的资金,不包括维修、保养、运营所需的投资。
此外,强大的网络系统、租赁商店、装饰、建筑商店、建筑标准、雇佣人员、成本也很高,可能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第三,标准化服务、统一的VI系统、服务标准、产品特性等,所有店铺实际上要实施的挑战仍然很大。神州也在近8年内达到了现在的规模,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达到了最大值。
除了成本高以外,重资产模式很难复制。神州、尔氏区已经上市,我们再追、融资的方式也很难赶上他们。 (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
另外,如果没有品牌差异,即使不做重资产,光是租车也很难突破,所以当时重资产的方式最先被我们pass掉了。
2、P2P模式
事实上,共享经济的未来很有潜力,但在中国市场,以我们当时的判断,共享经济的未来在某些领域会很好,但汽车、房子和中国的土壤还没有完全具备。
另外,维度端服务不能标准化。车主由数万个人提供服务,所以不能要求他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用标准的话术,甚至能及时回应你的所有要求。这个经验很难达到标准化,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所以这个型号也掉了pass。
3、分时租车模式。
结合调查和国内外数据,我们判断分时租赁车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时我们给自己制定了这样的长期目标,但是算下来发现要租自己的停车场,有自己的维度,解决车辆管理问题,解决一个承租人和另一个承租人之间的车辆管理问题,解决很多细节,成本很高。
包括现在在内,北京不管是停车位还是停车费,费用都相对较高。最后,我们要铺45万辆汽车,扩展到足够的三线城市。成本相对较低的时候可以赚钱。所以当时我们pass掉了这个模型。
后来我们看到中国有近2亿的“本族”,有驾照,但没有车。到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7亿。另外,中国有近3万家小型租车公司,但排名前五的公司在2014年的市长/市场份额不到14%。到了2016年,最新数据还不到20%,80%的公司在中小租车公司手中。
既然市场这么大,能为中小租车公司创建一个共享平台吗?
当时我们做了市长/市场调查,这些中小租车公司的规模很小,有时五辆、五十辆、一百辆,规模不大,只集中在一个城市。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应用程序,没有自己的风控系统,没有自己的车辆管理系统,抓住大企业客户的话,三年、三年、一百台、一百台、一百台,规模不大。
所以我们想知道,如果给数万家中小租车公司标准化的服务、APP、系统,甚至是统一的品牌,是否能起到抱团取暖的作用。
所以最终我们定位“轻资产、再运营”模式。轻便的平台,注重我们的服务标准。也就是说,即使你拿走了平台,你也想加入这个平台。我必须遵守我的标准,按照我的标准操作。这是当时我们对整个模型的定位。
品牌差异化
最近对500名租车客户进行了电话回访和实际调查,根据反馈,客户租车最关注的是价格、返还位置、手续、车辆性能。我们认为除了价格以外,便利是我们最需要达到的。因此,我们想了一些东西,以显示与其他平台的差别。
1、移动互联体验的全过程。所有课程都在线完成,几乎在线没有程序。我们还开发了自提车设备,节省了很多人力成本。
2、我们当时在北京建了大约60、70个网点,差不多比较繁华的商圈、机场、火车站都有我们的网点。
3、我们建立了一系列风力控制系统。所有在我们平台注册的顾客,他的一系列消费和社会生活方式将被用作我们的评分
的模型。基于此我们建了一套风控体系,现在风险几乎控制在1%以内。我们现在在做加盟模式,这套风控体系其实是帮助非常大,因为这些租车公司也面临丢车的问题。这个行业如果能解决了丢车,你的收益相当于提高了1倍。所以这个风控体系主要是做B端的差异化。
另外一个差异,是在C端的导流上。我并不想去用烧钱的方式去做,租车作为一个低频次的产品,客户一年大概租1-2次。所以我们更多地走合作导流的方式,比如说携程、去哪儿、蚂蜂窝、途牛,这些平台我们现在都有合作。我们跟银行信用卡也有合作,这样银行就会帮我们主动宣传。在这个点上,我们更多的钱只是在这些平台上去推广,通过渠道合作导流,不烧钱。
最后一个差异化也是我们最近开始做的,就是C端需求的差异化。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中国城市的青年,从一线到六线,大家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主要就是看电影、聚会、看网剧、综艺节目等。所以当时我们想,能不能给这群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转化场景。现在我们的App上已经打出了很多旅游路线,希望引导这些年轻人群,让他们租车消费从低频变到高频。
这个定位是基于我们产品的特色,我们的定位是年轻群体,我觉得他们的需求有更多提升的空间,我们希望把租车频次从一年1-2次变成了至少1年5-10次,甚至是一个月2-3次。因为如果我们路线足够好,大家是不是每个周末都可以去玩,干嘛一定非要去看个电影,或者只是看个网剧才能过周末。
所以在这个角度下,我的频次逐渐高了,如果再加上一些社交的属性,每个人有自己的个人中心,别人可以去跟随你的路线,给你玩的照片点赞,是不是也能增加频次。
所以现在我们的定位就是,提供国内最好的自驾游的租车的服务,朝提高频次、提高客户生活品质的大方向走。就像滴滴解决了大家再也不用下楼招手打车一样,我们想解决年轻人群周末不知道去哪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