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有这样的班,班里29人,28人上岸。其中15人成功考研,9人上本校、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学校,2人出国深造,2人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化学)专业1814201班。
1814201班级主题团日照片
在过去的四年里,在1814201班温暖而亲爱的大家庭中,有29名同学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和支持。
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正是那时.今年春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故事吧。让我们从四年的点滴中目睹每个人的拔河成长,倾听花开的声音。
1814201半主题团日活动
改进学习方法,改变“发展路径”
班级刚成立的时候,1814201班的同学们也对学习方式的变化感到困惑。高中的时候只需要跟着老师的计划走,大学要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自己。
"一定要改变高中被动学习的思维方式."
辅导员杨宇明作为“过来人”,深知打好基础对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她建议班级的班委发挥积极作用,从班级本身的特色出发,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所以班委要集体商议,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带头、表率,依靠集体的力量,让班里的所有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
每周除了2次集体自习外,还有6名班委实行“班委责任制”,每人负责寝室,提出“全员提醒、考前辅导、精准辅助”,督促寝室成员学习,提醒考试日程,考前集中收集学生的问题,组织联系老师回答。
他们定期找各科成绩优秀的同学组织“学霸党”,整理基础知识,谈论重难点。考试在即,班委将组织这些学生,对该科成绩稍逊一筹的同学实施“一对一”,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实现“全方位、重点、配对”,使任何同学都不会在学习上掉队。
班集体自学
小组学习讨论
学派讲堂
一对一辅助
“班委责任制的好处是,各班委比较了解各自的室友,在组织学习时可以调查室友的弱点。班委和室友之间比较熟悉,在学习中也能起到很好的大同作用。”班长赵素媛说。
Lisa在班级刚成立时成绩排名第29位,经过不懈的努力,逐渐上升到第22位、第14位,目前在2022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她已经考试成功。
研到本校本专业。“我个人主要受室友的影响较大,看到团支书朱文慧早出晚归地勤奋学习,我也不敢松懈,平日里我们互相监督、互相督促,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李莉莎说。
李莉莎口中的朱文慧,也已经成功保研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而班主任王家钧作为班级的“大家长”,对班级团结、班级成员个人发展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研本校本专业成功上岸的巩宇新回忆道:“在同学们对保研、考研的学校、专业感到迷茫时,王老师及时地帮助每个同学分析本校专业优势以及其他院校的专业情况,对学校的选择、未来研究方向等都给了中肯的建议。”
在临考前3周,同学们最紧张、心态最焦急的时刻,王家钧联合班长,与每位考研同学的导师、家长联系,邀请他们以写贺卡、打电话等方式,鼓励考生作最后冲刺,及时为他们送上来自家人、导师和同学们的考研祝福……
家人、导师和同学们的考研祝福
那段时间,王家钧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大家最近遇到了困难,随时和我联系。”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让他在追梦路上倍感温暖、一往无前。
没有“内卷”,只有共同进步
1814201班曾获得2019-2020年度校十佳班集体、2018-2019年度先进班集体标兵、2020-2021年度“五四评优”优秀团支部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是当之无愧的“神仙”班级。
他们中,有“十佳学生干部”获得者、“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团员标兵”获得者、“优秀学生标兵”获得者、“优秀学生干部标兵”获得者。全班共43人次获得多项校级个人荣誉称号,位居年级第一。班级累计获得各类奖助学金231550元。
朱文慧告诉记者,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对自己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每次下课,都有一群人围着老师问问题,每次旁听,我都能及时发现很多自己遗漏的知识点。同学们也经常会在群里讨论问题,分享经验,我们没有‘内卷’,只有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在这一点上,已经发表过1篇SCI论文、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一等奖的林锐帆也颇有一番心得体会。他认为,参与项目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研究思路的过程,但最终成绩的高低更多取决于团队的合作。
“我们班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大创项目及各类科研竞赛,还在各类比赛中拿过奖呢!在班级浓郁的氛围带动下,团队成员都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使劲,是科创成功的关键。”林锐帆说。
对于同学们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王家钧都十分支持,每当同学们遇到困难,他都会及时地为他们指导、指点迷津。
“我在大创项目中对电池进行测试时,发现电池的性能并不理想,就求助了王老师,王老师连续多日和我一起从烧结温度、物料配比等不同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指导我改进方案,最终提升了全固态锂电池的性能。”高宇轩说。
同学们在做实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814201班的同学们不断在各类专业技能赛事中崭露头角。
“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欧倍尔-西仪服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中获特等奖、哈工大“聚合杯”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都有他们的身影。14人次在哈工大“聚合杯”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斩获二等奖;3人发表科研论文,其中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班级累计斩获各类奖项48项,发表科研论文4篇。
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除了专业成绩硬,1814201班的同学们还把活跃的身影留在多样的舞台上。
文体活动
2019-2020年期间,班级主动承接了“化雨基金”,对接帮辅广西金秀民族高中的3个“哈工大班”。同学们自发将生活费、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的钱捐出,并持续了1年多的时间,所有善款都用来给“哈工大班”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并建立图书角,跨越3000多公里将爱心传递。
此外,同学们积极参加“萌芽行动”,对接哈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学生,开展了近20次“点对点”学习辅导,为他们制定学习计划。
“萌芽行动”
2019-2021年间,团支部成员还前往香和小学,参加“彩虹计划”进行支教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霾,激发孩子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彩虹课堂”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同学们纷纷投身到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中。17人主动参与执勤站岗、体温检测等社区防疫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抗疫一线,展现哈工大学子的担当,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800余个小时。
抗击疫情
积微成著、知行并进,每一名同学都努力在志愿服务中担当时代责任、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今年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名单中,也有了张文超的名字,他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把一年的青春献给支教,献给孩子们……
作为见证了大家四年成长的辅导员,杨雨茗坚信优秀的集体会让更多的人变得优秀。
她从大一开始就努力为同学们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目标,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班主任、本科生导师、高年级党员协同发力,为同学们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学院的传统非常好,高年级党员会定期与班级学生骨干交流,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的帮助都非常大,班级骨干会辐射带动周边的同学一起动起来。”
比如,善于做学生工作、并获得“校十佳学生干部”的朱文慧,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刘佳旋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辐射作用。
杨雨茗觉得,辅导员的工作之一,就在于引导学生骨干、凝聚全班同学、塑造具有战斗力的班集体。
“优秀的集体成就了优秀的个人,每一名优秀的同学都会让这个集体更加焕发光彩,我希望每一名同学未来都能以奋发作为和追求卓越的姿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去践行这个时代赋予哈工大学子的光荣使命!”
记者手记:
通过对几位同学的采访,记者更加深刻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采访中,几位同学一再强调:“优秀的不是我们个人,而是我们这个有凝聚力的集体。”虽然每个同学的追求各有不同,但班级优良的学风对大家的鞭策、团结互助、友爱温暖的氛围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成长。
今年6月,1814201班的同学们也即将毕业。衷心地祝愿他们聚是一团火,散似满天星。
文字 | 梁英爽 梁裕
图片| 陈彦泽资料片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